沈美 張洪波
【摘要】為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食品分析與檢驗》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改革探索,改革顯示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食品分析;教學改革;技能培養
《食品分析與檢驗》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其內容涉及到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原輔料、半成品、成品、包裝材料、添加劑等的分析。該課程是我校釀酒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必修課,也被列為我校重點建設課程之一,隨著人們對食品功能性及安全性的日益重視,以及食品分析技術本身的快速發展,要求食品分析人員不但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豐富的實驗實踐經驗,而且還要具有嚴謹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通過《食品分析與檢驗》的學習對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鞏固學生的專業知識,并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對課程的教學做些改革的嘗試。
一、教學內容的優化和改革
食品分析與檢驗課程的總學時為48,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分別為16個學時和32個學時,在有限的課時內,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尤為重要。根據教育特點,教學內容的改革要突出基礎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基礎理論課教學以必需、夠用為度,以講清概念,強化應用為教學重點,在教學中根據專業需要不斷地進行教學內容改革,壓縮、重組,盡量充實學科前沿知識。另外,課程的授課對象是釀酒工程專業的學生,出于這一實際情況,為了提高學生今后工作的適應能力及增加他們的就業機會,在完善原來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引入部分工業發酵分析的內容,特別是酒的理化分析。
重視實驗課程,加強技能素質培養,食品分析與檢驗課程是一門技術性、實踐性、科學性很強的學科,課程的實踐性強的特點決定了實驗教學在教學中的地位,實驗教學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要減少演示性、驗證性實驗,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實驗。既注重了基本操作訓練,如分光光度計的使用,又安排了多個綜合設計實驗,如食品中常見防腐劑的檢測、啤酒中甲醛含量的測定等。綜合設計實驗促進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全面理解和掌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大大提高。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巡回檢查與指導,糾正其不規范的操作,養成學生規范操作的習慣。好壞,主要表現在學生。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將多媒體技術運用于食品分析的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可提高學習效果,縮短教學時間和充分利用實驗課時間,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掌握更多的現代化知識。在實驗課中,可以借用多媒體手段來提高教學效果。可以通過對儀器設備進行拍照,或利用網絡下載最新型號的設備圖片等,讓學生直觀掌握常用的儀器設備及使用方法,并能直觀比較不同儀器設備的使用特性。同時,也可以將實驗過程多媒體化,通過對實驗過程進行錄像或者下載動畫在多媒體上播放,可以加深學生對實驗操作過程的印象,并有助于形成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
在教學方法上,摒棄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方式,鼓勵學生主動閱讀教材及相關的文獻資料,實行啟發式、討論式教學,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參與討論,如在講授某一組分的測定前,引導學生推測可能的方法,再從定量的角度一一加以論證比較,確定可行的方法后,再討論測定時的各種問題以及處理方法,如如何制備樣品、如何定量測定、如何排除干擾。在理論課中穿插一些時下熱點的食品安全問題,如毒奶粉、假酒中毒等事件討論發生原因、產生危害、防止措施。
為了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食品分析檢驗課程要求學生在期末前上交一篇關于食品分析內容有關的論文,要求學生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自由擇題,學生在完成該項任務的過程中,訓練了查文獻資料的方法,擴大了知識面,激發他們對當今學科發展動向的求知欲,培養了其獨立寫作的能力,為以后畢業論文或從事相關科學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三、改革考核方法
考核是對教學效果的檢驗,考核方式也起著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作用。食品分析與檢驗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課程的考核以理論基礎知識結合實踐技能相結合的方式,筆試除考核基本記憶知識點外,著重考核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某一項目測定的實驗方案設計等,實踐技能考核主要考核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實際操作過程完成情況、質量、創新情況。數據處理的準確性及綜合實驗設計的合理性等內容。
課程成績評定,理論課程按平時成績占20%,論文30%,卷面成績占50%進行評定,實驗課程則按平時成績50%、實驗考核占50%的方法進行評定。通過改革考核方式及成績的評定方法,從而能夠做到全面評定學生的綜合能力,給他們較客觀、公正的成績,達到教書育人、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四、結語
教學是為培養人才服務的,只有具備扎實基本功、熟練的技能、認真工作態度的人才能適合市場的需求,課程教學也只有不斷的改革、探索、研究才能適應形勢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