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秀
【摘要】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素質教育觀念下的雙語教學應該是一種全面發展的教育。隨著社會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創新教育已成為雙語教學改革的一個新思路。本文依據創新學原理,運用現代教育觀念,闡述了科學的創新性教學方法,及如何利用創新思維為雙語教學注入活力。
【關鍵詞】雙語教學;創新教育;課堂教學
一、創新教育
(一)創新教育的內涵
創新教育是依據創新學原理,運用現代教育觀念,采用科學的創新性教學方法,開發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新型教育。要轉變以傳授、滿堂灌、題海戰為主的教育方式,繼承優秀的傳統教育思想,樹立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現代教育觀念。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培養創造型人才是當前教育的當務之急,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與靈魂,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知識,更要在知識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能力,教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去探求新知。
(二)創新教育目標的確立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在雙語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整體推進素質教育呢?
(1)建立民主和諧,親密平等的師生關系
(2)構建創新教育的教學新模式
要進行創新教育,首先雙語課堂上要采用CLT(communicativelanguage teaching,交際教學法),進行師生雙向交流的討論式教學,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通過精心備課,巧妙設計出富有啟發性的既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又有創造發散思維或求異思維的提問,來引導學生發揮想象能力,發揮創新潛能去獲取英語知識及專業知識。另外可鼓勵學生多提問,讓他們學會提出帶有新意的創造性的問題,以激發他們創新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在教學中教師還應充分運用電教手段,以形象、直觀、生動的教學向學生展示未知的世界,激發學生個體的獨創性,培養創造性人才的個性品質。
(3)多層次多角度思考,培養創新思維
我們應充分訓練學生開放思維、創新思維、多維思維和利他思維。開放思維有利于吸收新知識;創造思維則敢于挑戰知識權威;多維思維從多角度探索知識,促進創新;利他思維憑借道德力量而更加勇于開放和創新。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克服重“灌”不重“趣”的強制性,寓教于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才能避免出現重知不重思的淺層性,讓學生從“學答”轉到“學問”,加強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質疑,從不同層次思考問題,突出發散性思維的養成,同時也很大地提高了語言思維,在此基礎上,也夯實了創新思維的培養和進一步發展。
(三)創新教育的基本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創新教育必須遵循科學的原則,必須充分考慮到學校的實際情況、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教材內容等具體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1)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原則:教師應把學生作為真正的教育主體,以學生為出發點和歸宿,一切教育措施都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充分發展而選擇設計的,學生在教育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開展完成多種教育活動,做到主動參與、全員全程參與,以主人姿態投入到學習中。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使學生通過理解、思維、體驗、交流、表現,學會主動學習。
(2)個性化原則:學生沒有個性就不會創新。民主的教育環境是挖掘大學生創新潛能的最重要的客觀環境。堅持個性化是促進創新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3)探索實踐原則:在教學中,教師不應該把現有的知識照搬給學生,而是在激發學生創新興趣的基礎上努力啟發學生去思考、質疑,鼓勵學生去探索。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要教給學生一些富有探索性的實踐任務,不斷扶植和加深學生成為發現者的愿望,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4)激勵性原則: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教師應注重運用激勵性評價策略,要培養學生對自己創新能力的自信和獲得創新成就的勇氣,積極鼓勵學生去探索、選擇新途徑、新方法處理問題,要善于使用夸張的語言、友好的微笑和熱情的鼓勵,以激勵學生不斷創新。
二、如何在雙語課堂上實施創新教育
(1)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
讓學生學會學習,即“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覺主動地總結自己學習活動的方式、規律,有效地組織利用影響自己學習活動的各種因素,從而成功地完成某一學習任務”。鑒于雙語學習的特殊性,我們在教學中尤其要注意滲透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例如,專業詞匯是雙語學習的基本構件。在教學中我們可使用圖片或簡筆畫教學來達到盡可能建立牢固關系的目的。同時,為了降低遺忘率,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記憶方法指導是十分需要的。例如,有關理解記憶法、機械記憶法、集中記憶法、分散記憶法、即時記憶法、間隔記憶法、工具記憶法、卡片記憶法等,都可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地滲透,鼓勵學生實踐。在具體操作中,通過各種形式進行雙語單詞記憶競賽。由于學生掌握了學習、記憶單詞的方法,掌握了一定數量的詞匯,對教師的“全英教學”不會產生害怕情緒,這就為學生進一步學好雙語打下基礎。學會學習是學生基礎能力在較高層次上的一個基本要素,創新教育應在這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學會思考,就是啟發學生開闊思路,質疑問題,重新組織現有信息和記憶系統中的資料,多角度地思考問題。亞里士多德曾講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因此,創新思維的培養重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實現求異思維與求同思維的有機結合,課堂上應多開展Group work,Team work,Pairwork等教學活動以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該讓學生各抒己見,多聽學生意見,與學生默契配合,達成思維共振與感情共鳴。通過一個情景的對話,使學生把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更重要的是教師在教學中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維空問,讓學生去思考和分析。
(2)讓學生學會實踐。這是創新教育的核心。具體到雙語教學中,更重要的是學生從被動的聽講者變為課堂的積極參與者,他們的主體意識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從而增強了主動學習的意識,提高了學習能力,增強了創造意識,培養了創造能力。必須指出兩點:第一,不必過分追求聽、說、讀、寫的完全同步,允許它們之間存在“時間差”是有好處的。允許今天的不同步正是為了日后更好地同步。第二,教學中進行情景對話是體現學生主體性的活動教學,決不是教學中的裝飾品,而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種重要教學范例,動態開放性的教學實踐,應當成為新形勢下雙語教學的改革方向。
(3)改革評價方法,推動雙語創新教育。雙語教學要實行創新教育,但目前學校的評價方法、評價手段卻嚴重滯后。教學要求與評價要求的脫節正嚴重地制約著創新教育在雙語教學中的開展。雙語課程的考核評價方式可至少在如下方面進行改變:首先,將聽說納入平時及考試的評價范圍,即不僅要考查語言知識及專業知識,也要考查運用語言來表達專業知識的能力。第二,在評價當中,特別是考查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時,應廢止“標準答案”,只要是合理的都可以認可。一統化的標準答案式的考試,只會使學生喪失創新沖動,成為沒有個性的“標準件”。
(4)創新教育的深化有賴于教師的角色轉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體現了我們時代素質教育的特征。對學生,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的悉心培養。應當承認,目前許多雙語教師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在新形勢下顯得很不適應。因此,要深化創新教育,教師必須首先進行自我角色轉換:第一,要轉變教育思想,包括樹立新的學生觀、師生觀、質量觀等。第二,教師要自覺地進行能力更新,從發展學生創新思維這一高度出發,改變教法,通過教育科研,構建適應新形勢的教學模式。第三,教師必須更新工作方法,將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個性納入自己的方法體系之中。
三、結語
教育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探索與創造,雙語的課堂教學只有把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好地統一,每位雙語教師通過自己的創新實踐,更新思想觀念,在雙語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方法的實施、教學內容的處理中不斷探索,大膽改革,積極創新,引導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培養出更多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具有自主創新意識、精神和能力以及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