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華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钡牵S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所以,這就要求數學教師要靈活選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數學課堂實現高效。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高效課堂
面對著競爭激烈、日趨多元化、劇烈變化的社會,單一的知識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的體現,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選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充分展現數學的魅力,進而促使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一、創設生活情境,調動課堂氛圍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也就是說,教師要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要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進而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輕松地掌握數學知識。
例如:在學習“統計”時,為了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的魅力,在授課的時候,我讓學生創設了這樣的生活情境,某班某次數學測驗的結果如下:89 83 86 76 79 82 78 91 96 85 84 76 60 80 86 89……若你是校長,請問你會怎樣評判該班的成績。這樣的情境在生活中是經常見到的。引導學生自由發揮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逐步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并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到數學的價值。
二、實施自學模式,活躍課堂氣氛
數學自學能力的培養,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目標之
一?!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人人學習必要的數學知識并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通常采用的一刀切的模式,使得學生缺乏主動性,導致課堂效率較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實施自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例如:在學習有關“梯形的面積”時,我便選擇了讓學生自學的模式,進而使學生在自由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學習樂趣。
首先,我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運用。教學難點:理解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其次,我引導學生自制一個梯形圖片,接著讓學生結合教材的內容進行自學,并引導學生對所制作的梯形圖片折一折、分一分,從而將梯形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因為,上節課已經學過了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所以,讓學生通過拼湊法最后得出了梯形面積公式[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感受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同時,在這個自學的過程中,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而且,當學生成功地完成教學目標之后,學生也會找到學習數學的信心,進而讓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三、多媒體輔助教學,將課堂形象化
當前,國際教育界出現了以多媒體技術促進教學改革的動向,即在教學過程中廣泛運用以計算機多媒體和計算機網絡為基礎的現代化技術,通過多媒體技術與學科的整合,促使學生在較為形象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尤其是對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抽象思維較差,借助多媒體技術出示生動有趣的畫面和形象的視頻,一方面可以創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在學習“圓”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意識,在授課時,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生活中的一些圓形物質,
如:車輪、水杯的底座、硬幣、圓形花壇、方向盤、紐扣等等,多媒體形象的展示使得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含有數學知識,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為學生下一步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四、多樣化評價體系,樹立學習信心
評價是每個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是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改進師生關系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建立評價目標多元化和評價方法的評價體系。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的評價不要只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教師的評價中重新認識自我,建立學習信心。
例如: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在全面了解學生的過程中,將學生分成三個不同的層次,對于優等生:教師既要肯定他們的優勢,又要讓學生明確自己還存在不足,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對于中等生:教師主要采用積極鼓勵的方式,這部分學生是最讓教師放心的,但是,這部分學生也是最敏感的,教師最好的鼓勵方式就會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對于學困生來說,教師要用愛、用真誠打動學生,讓學生在教師肯定的評價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魅力,逐步喜歡上學習數學。
總之,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選擇多樣的、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學習數學,進而實現高效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高國斌.小學數學教學方式多樣化的探索[J].文教資料,2005(3).
[2]陳正權.因材施教,靈活選擇小學數學教學方法[J].考試周刊,2012(75).
(作者單位 河南省駐馬店市第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