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
摘 要:在新課改的進一步開展中,中小學集體備課中“一人主備→集體研討修正→形成共案→通用共案上課”的做法,主張集體備課“求同”更要“存異”,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和自身的教學實際進行二次復備,形成既有集體智慧又有自我特色的有效教學設計,實現教師集體和個體智慧的有效結合,進而更好的實施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揮集體備課的最大效用。
關鍵詞:集體備課;“求同”更要“存異”;二次復備
目前,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開展,集體備課逐漸成為各地中小學校學科組常用的備課形式。集體備課集眾人智慧,采眾家之長,實現了資源和智慧的共享,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因而它是學校實施有效教學,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也是學校校本教研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
目前,大多數學校的集體備課多采用“一人主備→集體研討修正→形成共案”的程序進行,并且要求同科教師按照共案上課。固然這份共案是學科組教師共同探討、相互補充、集思廣益的結晶,內容更加充實、完善,但這份完美共案真的適合每個教師嗎?集體備課一定要追求所謂的統一嗎?其實并不盡然。
因為即使同一所學校,各個班級也有不同的學情,各個教師也有不同的教學個性和風格,所以,集備時我們不僅要“求同”,更要允許教師“存異”。作為學科教師,面對集備共案,即使再完美,我們也不能完全照搬,還需要我們每個人問一下自己:“我的思想在哪里?”“我的學生適合嗎?”“我的風格能更好地發揮嗎?”……如此,才能不迷失自己,才能在“求同”的同時更好的“存異”,然后,清醒的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和自身的教學實際進行個人的二次復備,形成既有集體智慧,又有自我特色的有效教學設計。
在二次復備過程中,一要重視對自己班級學情的分
析,真正做到備課不僅備教材、教法和學法,更要備學生;二要重視對自我課堂生成性問題的研究和準備,讓課堂在預設中順利前行,在生成中綻放精彩,使課堂成為預設與生成的完美結合;三要重視對學生課堂質疑的研究和準備,努力使課堂探究不浮光掠影,能夠抓住實質,不斷引向深入,從而能讓學生獲得更多文本之后的東西,使學生的成長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四要重視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和練習設計,保證不同的學生都能在作業練習中有收獲、有成就感;最后記下自己集備研討感受和個人備課、上課的心得體會,形成自我的教學反思,從而更好地指導自己以后的教學,不斷促進自我專業化成長。
集體備課“求同”更要“存異”,才能實現教師集體和個體智慧的有效結合,才能了更好的實施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從而更好地發揮集體備課的最大效用。
參考文獻:
[1]曹佳.教研組集體備課的實效性研究[J].教育科研論壇,2010.
[2]楊道州.在集體備課中引領青年教師專業成長[J].基礎教育研究,2010.
(作者單位 河南省范縣教育局中小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