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燕
摘 要:主題探究活動是思想品德課的重要延伸、深化和補充;是探究教學在思想品德教學上的發展和運用,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教學實踐出發就有效開展主題探究活動談一些感受。
關鍵詞:初中思品;主題探究活動;有效開展;思考
《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需要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生活體驗。鼓勵學生在實踐的矛盾沖突中積極探究和體驗,通過道德踐行促進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這就要求教師精心策劃,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獲得知識和技能,達到發展能力、培養情感的目的。下面談談自己在主題探究活動實踐研究中的思考成果:
一、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學生是主題探究活動的主角,教師是活動的參與者。主題探究的各個環節應盡量讓學生去思、去想、去做、去發展。教師則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交流,這樣既融洽了師生關系又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表現在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他們的觀點、想法及其勞動。特別是當學生出現與老師指導思想相反的觀點時,要因勢利導,不能用強迫或命令去壓制或干預他們,而是讓他們在經受“挫折”的過程中去體驗生活、反思后果。
二、鼓勵學生大膽嘗試
教師要相信自己的學生能行,放手讓他們嘗試著自己去理解、去探索。學生嘗試的過程,就是一個自我探究的學習過程,此過程有助于教學與生活的結合,有助于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結合,有助于培養情感與提高能力的結合。在學生嘗試中,教師要啟發學生質疑解難。要善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大膽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孔子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是獲取知識的動力之源。由此開展分組探究活動,使學生的思想感情得到進一步升華。
三、活動與知識相結合
“主題探究”是幫助學生走向生活、激發學生問題意識和探究意識的關鍵,對實現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具有重要作用。將“主題探究”活動與單元知識有機結合,有利于發揮單元知識對“主題探究”的指導作用,讓學生在知識的指導下進行實踐探究,更好地認識和解決現實問題;同時發揮“主題探究”對單元知識的內化作用,讓學生通過探究,將教材中的間接經驗加以內化、吸收,從而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四、老師管理準確到位
主題探究給了學生一個自主發展、自我展示的機會和舞臺,
教師要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在時間和空間上提供必要的條件,使學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活動才能。此外還應從實際出發,根據條件幫助學生制定完善的活動方案,調整方法措施,合理安排時間,最大限度地實現主題探究教學目標。總之,對探究活動的各個環節,教師心中都要有充分的預設,做到心中有數。
五、指導學生整理資料
在主題探究中,整理資料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學會科學地收集整理,逐步提高他們收集和處理資料的能力。
通過指導學生準確把握資料來探究獲得新知。鍛煉學生的推理及批判思維能力。
六、引入競爭激勵機制
有競爭就有活力,有活力就有積極性;注重及時指導、科學評價;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如通過一線通告知家長喜訊、張榜表揚、設立公正的評價制度等。
總之,在主題探究中,學生的生活在豐富、在發展,主題探究貼近學生生活,成了學生認識和探索世界的窗口,使所學知識在生活中得以應用、豐富和完善;在主題探究中,學生要領略生活與社會這個大課堂的神韻,激發他們熱愛生活、關心社會的積極情感;在主題探究中,學生有了實踐的機會,可以充分展示自我,主動經歷從過程到結果的情感體驗;在主題探究中,師生之間、學生生之間互相尊重,以誠相待,相互交流,彼此感染,心智世界被觸發,個人價值得以體現,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參考文獻:
周慧.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課堂中探究活動的開展.教育學,
2011-01.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伯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