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好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銜接是解決職業學校學生接受公平教育的最終手段、是高職院校向高層次發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實現本科院校與高職院校雙贏聯合的有效手段。政府、高職院校以及本科院校都應該為普通高等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的銜接做好準備。
【關鍵詞】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職業教育;銜接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06?-0133-02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我們整個國家的高等職業教育進入大發展的歷史階段。經過十余年的發展,高職教育作為一種獨立的高等教育類型,已經穩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職業教育依靠迅速擴張規模的外延發展形式,形成了空前的繁榮。但是,時至今日,隨著生源數量的銳減,有些高職院校的招生由“皇帝姑娘不愁嫁”變成了“門前冷落鞍馬稀”;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持續發酵,國家加速產業結構調整,高職畢業生的能力與企業實際工作崗位要求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加劇了高職生找工作難,企業找工人難的“兩難”境地。對于這些問題的解決,一些專家提出了一些解決辦法;在國家層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促進各級各類教育縱向銜接、橫向溝通,提供多次選擇機會,滿足個人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要。健全寬進嚴出的學習制度”的要求。對于高職教育教育而言,這個“立交橋”應包括兩座,一個是搭建中、高職教育的“立交橋”,這一點教育部已開始了試點工作,我們對這一工作的成果充滿期待;另一座“立交橋”是連接普通高等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的“立交橋”,目前關于這方面的工作做得比較少。下面我想就普通高等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的銜接問題談點自己的一孔之見。
一、搭建高等教育“立交橋”的意義
(一)是解決職業學校學生接受公平教育的最終手段
19世紀中葉,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實施普及義務教育,并為勞動階層的子弟在初等小學的基礎上設立一些高等小學,畢業后可以升入職業學?;驇煼秾W校。在英國和法國,勞動階層子弟到18歲,接受完職業教育,就再也沒機會升入大學;在德國和俄國,大學只招收文科中學的學生。這些人都是富有階層或貴族子弟。職業學校畢業的學生只有少數能進入較大學次一級的??茖W校。這樣勞動階層子弟就失去了通過進一步學習提升自身地位的機會。在西方,這種職業教育被稱為“到了頭的教育”。這就構成了勞動階層子女受教育的一條軌道。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富有階層子女學習的文、實中學的一條軌,形成了平行的、互不溝通的“雙軌制”。一條軌道擔負著培養高等學校的新生或工商業管理人員的任務;另一條軌道擔負著培養勞動力的任務。這種人為的對受教育權的按階層分配是有違公平的,因而倍受非議。目前,西方諸國都已通過“并軌”的方式基本解決了“雙軌制”的問題。
目前,我國已經步入了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各高校都有擴大招生的意愿,因計劃生育而導致生源數量持續下降,又加上我們正在進行的搭建中、高職教育的“立交橋”工作,各階層子弟公平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得到保障。但是,學生接受完高職教育之后,由于他們所接受的課程與普通高等教育相差甚遠,除了少數專升本學生之外,大多數的高職畢業生想進一步深造幾乎是不可能的。舉個例子說,高職學校英語課程的開設,無論是在課時量和課程內容上,都和普通高校相差甚遠。為高職生接受普通高等教育搭建橋梁,是促進高職生享受平等教育的最終手段。
(二)是高職院校向高層次發展的有效手段
高職院校大部分是由中等職業學校升格而來。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聽說哪個高職院校是由本科院校降格而來。中專學校大多不設科研管理機構,因此形成了重教學輕科研的傳統。高職院校的教師對本學科前沿的東西不太關注。多數高職院校的科研力量和本科院校相比差距較大,又加之高職院校本身對科研沒有足夠的重視;因此,導致高職院校在短時間內提升自己的辦學層次是有難度的,能達到本科層次就有難度,更不用說進行專業碩士教育了。本科院校,大多建校時間較長,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在科研上有自己的傳統優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職院校借助本科院校的力量可以迅速提高自身的辦學水平和辦學層次。
高職院校通過與本科院校的聯合,給高職生提供了一個向上層流動的途徑,也滿足了家長希望子女進一步接受高層次教育的需求?!案呗殹究啤獙I碩士”這一橋梁的搭建,必將會對解決高職教育面臨的困境,促進高職教育的進一發展產生積極的意義。
(三)是實現本科院校與高職院校雙贏聯合的有效手段
隨著高考生源總體數量的下降,本科院校必將降分與高職院校爭奪生源。通過搭建高等教育“立交橋”,可以把這種零和競爭變為雙贏聯合。
我國現有的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方向是以培養高層次理論人才為主的。大部分院校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其結果是,許多普通本科院校的畢業生在找工作時,高不成,低不就,自身對工作待遇的心理定位與自己所能得到的實際報酬相差甚遠。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其主要原因在于本科生缺乏實踐能力,這一點正是高職生的特長。與高職院校聯合能解決普通本科院校實踐教學能力不足的問題。
當然國家也需要有一大批從事理論研究尤其是基礎理論研究的人才,但現有的科研院、所、“211”、“985”再加上部分基礎較好的一本院校,以這些學校的招生規模就足夠了。剩下的大部分本科院校與高職聯合,可以優化利用我國的高等教育資源,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
目前普通本科院校的招生狀況是,一本院校不愁招生,二本的還算可以,三本院校已經產生了招生難的問題。有相當一部分高考畢業生,達到了本科線卻報考了高職。一些二本院校也將會面臨招生難的問題。與高職聯合是優化教育資源解決普通本科院校生源問題的有效途徑。葛道凱司長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就曾說過,高校招生俏的狀況不會維持太久?,F在,在風雨欲來之時,未雨綢繆,才能在將來的工作中爭取主動。
二、關于如何搭建高等教育“立交橋”的幾點思考
(一)政府從政策層面對聯合形式進行規范
目前公辦高等院校占我國高等院校的絕大多數。通過行政干預的方式可以加速普通高等院校和高職院校的聯合。在出臺相關政策時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擴大高職生專升本的比例,進一步擴大專業碩士的招生規模,進行學制改革,在招生制度上,向具有職業學校學習經歷的考生傾斜。使每一位有一定基礎又有意愿進一步深造的高職生都有進一步接受更高層次教育的機會。
2.規范本科院校與高職院校聯合的方式。可以通過兩種類型學校合并的形式實現兩種類型學校的深度融合;也可通過聯合辦學、聯合招生等形式在不喪失各自獨立性的情況下進行聯合。
(二)高職院校應該首先做好聯合的準備
在注重實踐教學的同時,下大力氣提升師資水平,提高科研能力。在高職階段做好學生的分類與分流工作,對于有意愿接受本科教育的學生適當增加理論學時,以便為進步接受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打好基礎。
(三)本科院校要降低身段做好轉型工作
普通本科院校在重視學生學術能力的同時,也應該抓好實踐教學環節。研究生招生應該以專業碩士為主,真正做到與高職教育的無縫連接。
銜接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對于完善我國學制,促進教育公平將會產生深遠而積極的意義。加上搭建連接中高職的“立交橋”,對于職業教育而言,可以說是打通了任督二脈,完成了周天循環,必將實現我國職業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從量到質的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文通,劉萬里. 教育平等視野下的職業教育發展[J]. 濰坊學院學報,2007(3).
基金項目:教育部、財政部 2011-2012 年“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能力” 陜西職業技術學院科研項目“學前教育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王文通(1969—),男,山東定陶人,陜西職業技術學院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職業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