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熒
【摘要】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讀書,就讀經典,讀名著。光讀書不思考,結果就會變成書的奴隸;光思考不讀書,結果你也是架空了知識,得不到真的認識。要善于讀書,也要善于思考,明辨是非,知所適從。
【關鍵詞】讀書;經典名著;思考;明辨是非
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讀書、讀好書成了我的一種時尚,一種追求。每當嫻靜下來,我就會手捧一本書,或外國名著,或中國作品,或一本雜志,或一本專業書籍,貪婪地盡情地允吸里面的營養精髓,為自己補充能量,補充養分,來滋養全身以至到達靈魂深處。
我的工作是教書育人,每次在講堂上面對學生我都有說不完講不完的東西,我動情,激情,滔滔不絕,酣暢淋漓地向學生傳授無論是書本還是書本外的知識,當我接收到學生們贊許的目光時,順勢而為,該告訴他們讀書的好處了還有選擇讀什么樣的書。讀書,可以明智,陶冶情操,豐富內涵,提高品味,擴大知識面,增強理解力,使你變得有修養,有內涵,有魅力等等,好處一籮筐,關鍵是選擇什么書來讀。要讀,就讀經典,讀名著。中國傳統的經典文化要讀,如孔子的《論語》、《孟子》、《三字經》、《千字文》、《笠翁對韻》等經典文化;中國的四大名著要讀:《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寶黛之間的凄美愛情要讀;黛玉葬花,“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冷?”,她的自卑、自尊、自憐有誰能懂?這部書,需要好好品讀,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收獲新的感悟。品讀智慧,代表人物就是諸葛亮,不妨去讀《三國演義》;當然,《西游記》、《水滸傳》也值得好好去品讀。中國的現代、當代的一些作家的作品也值得我們好好去品讀。魯迅,郭沫若,朱自清,巴金,沈從文,張愛玲,池莉,二月河等作家的作品必讀。值得一提的是,讀外國名著,世界名著,又一種風情,又一種境界。我覺得我的認識,我的思想,我的靈魂得到升華就是從讀《巴黎圣母院》、《安娜卡列尼娜》、《簡愛》、《飄》、《傲慢與偏見》、《基督山伯爵》、《茶花女》、《紅與黑》、《呼嘯山莊》、《霧都孤兒》、《哈姆雷特》、《靜靜的頓河》等這些外國名著開始的,它使我愛不釋懷,在整個大學期間,幾乎把世界名著讀了一遍,它奠定了我的文學素養,使我對人世間真善美有了新的的領悟,還有樹立了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甚至情感觀,它讓我明辨是非,了解社會,它使我一生受益。因此,每次告訴學生,有時間多讀一些名著,提升你內心的境界,豐富你的人生,你的心靈,會使你受益匪淺,享用終身。一次讀不懂,慢慢讀,就能夠讀懂的,讀進去,你會覺得那是精神食糧,是在與高尚的人對話,我們的心靈在旅行。“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古人也有“博百家所長,為我所用”的讀書情懷。讀書說起來簡單,會讀書的人不見得很多。光讀書不思考,結果就會變成書的奴隸;光思考不讀書,結果你也是架空了知識,得不到真的認識。所以我們既要善于讀書,也要善于思考,明辨是非,知所適從。
讀書不僅要有明確的目標、有不移的恒心,還要提高讀書效率和質量,講求讀書方法和技巧,在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中提高思想水平、解決實際問題、實現自我超越。
習近平同志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黨校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暨專題研討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很好地闡述了怎么樣才能“讀好書、善讀書”。
我國著名學者王國維論述過治學的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種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種境界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讀書學習也應該有這三種境界:首先,要有“望盡天涯路”那樣志存高遠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靜下心來通讀苦讀;其次,要勤奮努力,刻苦鉆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撓,下真功夫、苦功夫、細功夫,即使是“衣帶漸寬”也“終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堅持獨立思考,學用結合,學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學習和實踐中“眾里尋他千百度”,最終“驀然回首”,在“燈火闌珊處”領悟真諦。這三種境界啟示我們,讀書不僅要有明確的目標、有不移的恒心,還要提高讀書效率和質量,講求讀書方法和技巧,在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中提高思想水平、解決實際問題、實現自我超越。
最近,作為學校績效管理的內訓師,負責對全校職工培訓績效管理的理念、知識。作為一門全新的學科,僅靠培訓所得的一點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為此,我在網上讀有關績效管理的知識,去書店買績效管理方面的書一一《績效管理》、《績效管理實務》、《目標管理與績效考核》等,一讀就是幾個小時,忘記了疲倦,忘記了辛勞,它使我收獲了全新的知識,提升了我的能力,激發了我的潛能,也更使我收獲了同事、領導對我的認可、贊揚所獲得的滿足與快樂。唯有讀書學習,才能不甘人后,才能進步,也更能為單位做出更大的貢獻。在舉國上下大力提倡做“學習型職工,創新型職工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好好讀書,好好學習,好好工作,來回饋社會,回饋我們的單位。其實,收獲最大的還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