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衛娟 鄔躍



【摘 要】標準化是促進和保證物流運作快捷便利、高效通暢的重要措施,對于提高物流服務水平,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更好地與國際接軌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國物流標準存在國際地位低、歸口混亂、產業配套差、與國際標準匹配度低以及應用不足等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物流的作業效率。因此,對我國物流標準化深層問題進行挖掘梳理,提出相應改進措施對于促進我國物流標準化體系完善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物流標準;現狀分析;問題挖掘;對策研究
一、引言
物流標準化是指以物流為一個大系統,制定系統內部實施、機械裝備、專用工具等各個分系統的技術標準;以系統為出發點,研究各分系統與分領域中技術標準與工作標準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統一整個物流系統的標準;研究物流系統與相關其他系統的配合性,進一步謀求物流大系統的標準統一。
2012年,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標準化工作部與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聯合發布了新版《物流標準目錄手冊》,對我國現行物流標準進行了梳理和總結,共收錄物流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667項。
二、我國物流標準的現狀
(一)我國與其他國家相比,標準數量處于中下地位
隨著貿易的國際化,標準也日趨國際化,以國際標準為基礎制定本國標準,已經成為WTO對各成員的要求。目前,世界上約有近300個國際和區域性組織,其中,美國與物流相關的標準約有1200余條,日本400余條,英國2500條左右,德國2480條左右,而我國是667條。相比處于中等偏下的位置,如圖1所示。
(二)物流信息主要集中在報文和編碼,且與國外相比數量處于中下
我國物流信息標準中,主要分為單證、報文、編碼、信息技術和信息交換五類,分別占8.8%、51.9%、31.6%、9.6%和8.1%。而和國外其他國家相比,我國信息技術數量低于日本、英國、德國,僅高于美國。具體如圖2和3所示。
(三)專業類物流標準中,冷鏈占四成居第一,且多為技術標準
在冷鏈物流、汽車物流、醫藥物流、家電物流、煤炭物流、糧食物流、郵政物流、出版物物流、煙草物流、木材物流、國際貨代、危險品12個行業物流標準及其他標準中標準數量分布不均,其中冷鏈物流標準以111條、占40%、位居第一,糧食物流標準以45條、占16%、位居第二,而醫藥物流和家電物流標準分別以3條和1條為九、十名。,并且這些標準中多為技術類標準(36%),服務類標準僅為6.67%。具體如圖4和 5所示。
三、我國物流標準化中現存問題
(一)我國物流標準地位在國際中更多是跟隨,達不到引領,制約擴張
標準化具有促進和保證物流運作快捷便利,更好地與國際接軌具有重要作用。俗語說: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誰是該行業標準的制定者,誰就掌握了主導,誰就有絕對的領先優勢。目前,我國的物流企業多集中在通過加強產品質量的提高以獲得產品的競爭優勢和培育品牌的層面上,在國際中更多只能跟從,一旦行業標準改了就需要再次適應,較為被動,不利于我國物流企業的國際化擴張。
(二)標準制定部門眾多、自成體系,且與國際標準匹配度低,影響效率
由于物流系統標準化涉及了交通、設施、器具、作業等多種種類從屬于不同部門,因此形成了我國物流標準制定部門涵蓋了交通部、工信部、商務部、郵政局、標準化委員會等多個組織。國內各組織之間缺乏共享且缺少與國際標準化組織之間的交流,自成體系,造成標準種類繁多,標準內容復雜,標準界面不清,缺乏統一的規范。
(三)缺乏配套政策和產業扶持,沒有形成貫穿標準的產業鏈,影響執行
在我國,由于標準制定部門和應用企業相對獨立,缺乏有效溝通和聯絡機制,再加上我國物流標準內容復雜、涉及領域眾多等問題,使得物流標準制定方和標準應用方形成兩張皮,沒有形成有效銜接。在國外,伴隨著標準的制定,有一個龐大的產業鏈進行支撐,該產業鏈上企業以標準為核心,打造相應的產品、技術以及服務,并通過門檻的準入等政策進行監管,排除標準化體系外的企業,達到企業經營行為的規范統一。
(四)信息技術與交換標準較為薄弱,阻礙數據連接與共享
雖然國內部分物流企業已建有信息數據庫,但由于數據的收集和處理多從各自需要出發,數據的分類、格式、類型和長度都不一致,無法實現相互聯接和共享,不僅是重復建設,也嚴重影響了作為物流管理基礎的信息交換和電子商務的運作。
四、我國物流標準化對策及建議
(一)鼓勵和扶持企業快速壯大,努力成長為標準主導者
培育和壯大物流市場,鼓勵物流企業通過多種形式進行資產重組,支持企業進一步擴大規模、優化業務流程、提升物流服務水平,培育一批服務水平高、國際競爭力強的大型現代物流企業,積極參與到國際化活動中去,樹立成為行業標桿和領頭羊的發展目標,努力成長為標準主導者,創建競爭優勢。
(二)對標準梳理并加強部門間聯系與對接
針對物流產業鏈標準種類多,涉及領域廣,從屬管理部門多等特點,全產業鏈思想下對物流標準中“行標”和“貫標”進行梳理。如圖6所示。
——主導體系物流標準:對標準的制定有主導權或參與權的物流相關標準
第一,明晰物流標準組織的歸口管理
對現有體系內相關物流標準進行梳理,加強與國內其他標準組織信息共享,明晰物流標準組織的歸口管理,減少物流標準制定的交叉重復,保障物流標準體系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第二,促進物流標準體系完善
加強體系內物流標準的研究,對涉及到本體系或領域中缺失的相關物流標準盡快完善。如國際貨運代理相關標準、倉儲方面的標準以及特種物流行業從業人員標準。
——應用體系標準物流標準:僅可遵從貫徹,沒有主導權的物流相關標準
第一,加強應用標準的貫徹實施
與國內其他標準組織之間加強信息共享與標準對接,如快遞企業需遵從于快遞作業所涉及的車輛和托盤等方面的標準,推進企業物流標準的貫徹實施。
第二,強化與國際標準的接軌
熟知相關國際標準,在物流標準應用過程中應盡量向國際標準靠攏,加強與國際物流標準的對接和統一,以實現我國物流系統與國際物流大系統順利接軌。
(三)促進信息技術相關標準的完善和應用
完善網絡信息平臺,并以此為基礎,在數據的分類、格式、類型和長度等方面實現有效規范,加緊擴大標準化數據在企業問信息交換中的應用,實現企業間數據的相互聯接和共享;同時,積極促進信息技術的使用,提高物流質量和效率。
(四)加強宣傳引導和扶持力度,助力標準化實現
政府部門、行業組織、企業、研究與教學機構共同努力,大力開展標準培訓,注重人才培養,提升企業對于物流標準化的認識和重視。同時,加大物流標準項目資金投入,在物流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科研和推廣應用等方面給予重點政策與資金支持。
參考文獻:
[1]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物流標準目錄手冊[R].2012(8)
[2]全國物流標準2009年—2011年專項規劃[R]. http://news.rfidworld.com.cn/
[3]萬岑.淺析物流標準化建設[J].現代營銷.2011(4)
[4]黃睿.加快物流標準化建設縮小中外物流的差距[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