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強
【摘 要】探索《醫用化學》教學改革的方法,提高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將先進的教學手段(多媒體展示護理工作與所學化學知識的聯系)與傳統教學手段(演示驗證)相結合,將間接體驗(看)和直接體驗(做)相結合,來組織教學。將操作訓練中的能力培養和素質培養與護理工作聯系起來訓練。學生明確專業對化學知識的要求,能激發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自覺性和學習效果,成績優秀率達到87%。符合高職培養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夠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和質量。
【關鍵詞】高護;醫用化學;教學改革;探索
生命的物質基礎是化學物質,生命過程也是生物體內的化學過程。作為護士在配合醫生對病人進行治療和護理的過程中,所用到的藥物、醫療器械、消毒等都離不開化學知識,故《醫用化學》是護理專業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該課程的定位是為護理專業后期的生理學、藥理護理學等醫學基礎課程和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等專業課程所需要的化學知識打基礎,同時為培養護士的規范操作能力和形成職業素質作好前期的基礎訓練工作,所以《醫用化學》也是護理專業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為適應高職培養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教學改革是關鍵舉措之一,而化學教學改革的關鍵是要抓住應為專業知識對其需求、專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而服務的宗旨進行。作為一名高職化學教師,積極參入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是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本人在化學教學中作了一點探索,供同行交流。
一、根據《醫用化學》在護理專業中的定位、入校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護理專業對化學知識所需求來處理現有的教材。原則為“實用”和“夠用”,宗旨為后期課程的學習乃至今后的工作、知識的提升服務。
如:在有機化學部分,將有機物的結構式、有機化學方程式、反應條件、反應機理等要求逐步降低,而將有機物在護理專業中的具體應用和注意事項放在首要地位。例如:手術器械的濕法消毒,要用到有機物新潔而滅。今后在臨床中承擔這項工作時,要知道消毒劑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項。因有機物的沸點低易揮發,所以,第一,選擇消毒器皿要有蓋。第二,即使有蓋也有揮發,消毒液的濃度也會下降,而達不到消毒的目的,會影響消毒效果,要常檢查消毒液使用的時間。將這些內容補充到教材中去,一是將化學教學與護理工作實際聯系起來教學,教學效果更好。二是容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化學教師要轉變觀念,不能按化學專業的要求和化學現教材體系來教學,而要認真研究護理專業后期醫學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對化學知識的需求,要請教醫學專業老師,共同研究商定其必需的,影響后期學習的化學知識內容,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按專業需要來組織教學,才能適應高職教學的新要求,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和質量。下面舉例說明。
如何配制200g/L蔗糖溶液100ml?第一步,用多媒體視頻展示護士給病人靜脈滴注青霉素的操作過程。第二步,提問:護士為什么在溶解粉針劑青霉素鈉時,要用注射器在瓶中反復抽吸幾次,一次不行嗎?第三步,全班學生分為四個學習小組進行討論,每組派一名學生代表發言。第四步,教師不急于下結論,而是用演示實驗來直接驗證提問和本次課的重點問題。1、計算出配制200g/L蔗糖溶液100ml需要蔗糖的質量為m=ρ×V=200×100/1000=20g。2、為了安全,取末作過化學實驗的儀器和藥品來做此實驗。3、在天平上準確稱取二份20g的蔗糖,分別倒入二個潔凈的燒杯中,分別加入10~15ml的蒸餾水,用玻棒充分攪拌使其溶解,分別倒入二只編為1號和2號的量筒中。4、1號量筒的操作為直接加蒸餾水至100ml刻度線下1~2cm時,改用膠頭滴管滴至100ml,攪拌均勻。2號量筒的操作為將溶解蔗糖的燒杯和玻棒用10~15ml的蒸餾水洗滌2~3次,洗液也要轉移到量筒中,再加蒸餾水至100ml刻度線下1~2cm時,改用膠頭滴管滴至100ml,攪拌均勻。5、請學生自愿上臺嘗試糖水的甜味是否相同?并分析其原因?6、教師根據前面看的和其后面做的,再一次引導全體學生進行對比分析,最后歸納小結,配制質量濃度的操作關鍵步驟,是溶解溶質的器皿一定要用少量蒸餾水洗滌2~3次,洗液也要倒入量筒中,否則配制出溶液的濃度會大大低于要求濃度。器皿越小,溶解水越少,殘留器皿內壁液體濃度越高,如果不反復抽吸幾次(提問的問題),那么藥品的丟失就越多,就達不到醫生開出的藥物治療量,影響治療,這是護士今后臨床工作中最常見的工作和基本操作,所以要求學生在學習和實驗訓練中要足夠重視并掌握。
應用具體工作中的事例,來講解化學知識,其優點一是讓學生明白開設化學課,是護理專業知識學習和護理工作的需要。二是用多媒體視頻展示護理工作實際操作與所學化學知識的聯系,特別是把觀看產生間接體驗和讓學生做產生的直接體驗相結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想要學習的欲望和動機,能夠比較好地解決學生參入教師教學活動不積極、不主動、強迫等問題。特別是學生自覺參入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較好,此結果在學生實驗課中得到了驗證。實驗教師為了節約,在學生稀釋酒精的實驗中,0.95的藥用酒精用自來水代替,貼上0.95酒精的標簽,實驗操作中大多數的學生馬上向實驗老師提出疑問,認為酒精是假的,說明學生學到了知識并會應用知識來觀察分析并解決問題。另外在配制質量濃度操作時,很多學生與實驗指導教師進行交流探討,洗滌用水量如何確定,多與少對最后的濃度的影響?洗滌的次數是不是越多就越好越準確?溶解固體溶質的器皿,是選用大還是小器皿,如何確定,對濃度有何影響?等問題,學生此些行為說明了教學方法改革,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體現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效果雙提高的效果。
三、根據化學是一門實驗學科的特點,認真在化學實驗中下功夫,為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做好扎實的前期基礎工作。改變以往學生實驗中只重視對理論的驗證這點外,而現在更注重是通過實驗操作訓練來全方位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職業素質,為后期課程的實訓奠定一定的基礎,同時將化學實驗操作與護理工作實際中的操作相聯系起來,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訓練。如:(一)學生進實驗室做實驗前,教師與實驗教師協作配合,檢查了預習實驗報告后,學生才能做實驗,此項要求與今后的工作是有聯系的,醫院手術時,手術室的護士及其他醫務工作人員,各自在前一天作好醫療預案等。(二)進實驗室要穿工作服,否則,不允許實驗,這是職業著裝要求。(三)實驗中教師要分批抽查學生對實驗現象描述的準確性。因為,護士記錄各項病情時,如果描述不準確,會誤導醫生或影響醫生的治療工作。(四)為了讓這些實驗訓練落實到實處,化學實驗要單獨考查,計入總成績,占總成績的40%。
總之,作為一名公共基礎課的老師,要為別人作嫁衣,是一個痛苦、自我更新和提高的過程,所以,高職院校的公共課老師要有清醒的認識,那么教學改革才會有所作為。
參考文獻:
[1]《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2006~2007年高等職業教育文件資料匯編》《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年度文件資料匯編編寫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9-01
[2]《教學做合一論》余浩陳年友周源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