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少兒新聞的定位和作用為切入點,分析少兒需要什么樣的新聞節目;作為少兒新聞節目編導,應以什么樣的對策擺脫節目成人化的模式,使少兒新聞節目既健康、有趣,又富有哲理,而且還能弘揚我國的優良傳統。
關鍵詞:少兒新聞節目;成人化;應對策略
少兒電視新聞承擔著為少年兒童傳遞信息、宣泄情緒、進行社會教育等責任,它對少年兒童的生長發育、心理和性格的塑造以及知識的獲取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然而,目前我國少兒電視新聞卻存在著節目量相對較少、難以滿足市場需求、“成人化”傾向較為嚴重、節目內容單調、播報形式單一、少兒言論不足或缺失等諸多問題。采取適當的對策加以解決,已經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1 發展現狀
1.1 節目內容狹窄
少兒新聞應當關注兒童生活,但不應該局限于兒童生活。據調查表明,相當多的少年兒童都比較關心時事新聞,而這一類的新聞在少兒新聞中的涉及量比較少。
1.2 播報形式單一
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受眾群體,其樂于參與的天性在兒童新聞節目中應該得以發揮。而目前我國大多數少兒新聞節目都是以“主持人+畫面”的形式進行播報,這種枯燥、單一的形式無疑會降低受眾對節目的關注。
1.3 節目量不足
據統計,目前我國少兒節目量只占所有電視節目總量的3%左右,少兒新聞更是屈指可數。國內少兒節目無論是從品種還是從數量上看,絕大多數都是動畫片、游戲比賽、樂器演奏、唱歌比賽和智力測試等。能真正發揮電視直觀視聽優勢,貼近兒童生活,反應少兒精神面貌、品德修養等方面的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可謂鳳毛麟角。
1.4 節目傾向于成人化
我國目前少兒新聞節目存在成人化傾向。“成人化,即用成人的思維模式、成人的眼光和行為方式來主持和制作少兒電視節目”。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成人化的主持。在調查中,不少少兒認為:少兒新聞節目由成人主持,它缺乏童真童趣。有的節目雖然有兒童的參與,但是主持人始終占據主動話語權,總是以一種灌輸說教的方式播新聞、說新聞,缺乏與少兒的平等交流。還有的節目雖然由兒童主持,但是由于在節目制作之前,臺詞已經由成人編導們寫好,兒童主持也就流于“小孩說大人話”,失去了少兒的天性和個性。
2、成人化的節目內容。在調查中發現,現在的兒童新聞節目,少兒們認為很好看的僅占15.2%,不好看的占20.75%,一般的占40.08%。少兒新聞的解說、畫面如成人一樣理性嚴肅,既不為成人所接受,又絲毫不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
3、成人化的節目制作。成人化的節目制作,使少兒新聞如成人新聞制作那么理性、嚴肅,它的節奏不夠明快,字幕標題不夠俏皮,配音不夠夸張、幽默,解說、剪輯不夠故事化,同時也缺少了有趣的情景音樂的配合。這樣,就難以適應兒童的收視興趣和收視特點。
4、少兒言論的缺失。目前電視臺在錄制節目的時候,很多情況下,兒童們只是成人聲音的傳聲筒。事實上,在信息化社會里,孩子們接收信息的范圍及能力常常是超乎我們想象的,他們對發生在身邊的事情,甚至是一些重大的社會新聞都會有自己的看法,而這種看法對孩子們來說是最真實的,也是最具魅力的。可惜的是,他們的聲音卻常常被我們所忽視。
2 應對策略
2.1 傳播理念的轉變
首先必須把兒童節目制作的傳播理念從以傳播者為中心轉移到以受眾客觀需要為中心。電視媒體要根據客觀實際,適當增加少兒新聞節目的數量,提高少兒新聞節目的質量,以滿足我國四億少兒觀眾的信息需求。
其次是在更多的層面上,體現“寓教于樂”。比如在主持播報上,用趣味實例解說新聞、在主持人動手操作中播報新聞、在與少兒主持人主持、少兒記者討論中主持新聞等,實現動靜結合、張弛有致,彰顯童真童趣。
2.2 制作理念的改進
1、欄目理念的定位
理念定位,就是要明確少兒電視節目在開發智力、有助于身心健康發展方面的價值取向。少兒新聞節目,要向少年兒童提供與他們的年齡相適應、與他們的成長相關聯的新聞資訊,培養他們關心國家大事的責任感和寬闊的胸懷。通過了解時事,讓少兒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并不斷增強接受新鮮事物的敏銳性,讓少兒更多地了解同齡人的生活,培養他們關心和理解他人,關心社會的思想情操,進而正確認識自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欄目內容的設置
少兒新聞欄目內容主要包括校園、家庭、生活、學習、成長、娛樂等與少兒相關的事情中出現的最新動向,國內外其他地方與少兒群體密切相關的熱點問題以及少兒最關心的社會問題、熱點問題和重大國際、國內新聞等。少兒新聞的內容一定要適當穿插新聞內容的解釋、背景的分析和相關典故的引用等,做到深入淺出、生動活潑,適應少兒觀眾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
3、節目的編排制作方式
少兒電視新聞節目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它既區別于一般性的成人收看的新聞節目,又區別于卡通、游戲等其他少兒節目。因此,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要符合少年兒童追求新、奇、樂的心理特征,在編輯制作上一定要注意與成人新聞區別開來。
4、節目的主持播報方式
節目主持人在一定時期內一般是相對固定的,他(或她)可以說是一個節目的標志。比如在中央臺《少兒新聞》欄目設計中,將節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為年輕的時事課老師,其主持風格介于少兒娛樂性節目和成人新聞節目主持人之間,強調大氣和親切。總之,少兒節目主持人應該找準角色,并融入角色。
綜上所述,向少年兒童提供與他們年齡相適應、與他們成長相關聯的新聞信息,這對于我國電視媒體來說,不僅是一個電視專業問題,更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如果在傳播理念、制作理念、編排制作方式、主持播報方式等方面都能加以適當的調整,相信我國的少兒電視新聞節目一定能夠在理論和實踐中健康成長,開拓出更大的發展空間。
作者簡介
孫已晴(1987-),女,畢業于北華大學播音主持專業(本科);曾獲全國青少年藝術人才選拔活動朗誦組金獎(第一名);現為四平廣播電視臺新聞主播(二級播音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