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鐵紅
摘 要:應用電子備課,提供了豐富的備課參考資料、多樣化的教案模板與靈活的編輯方式,極大地簡化了電子教案的制作過程,減輕了教師的備課負擔,并成功地實現了教案的共享、積累與交流。
關鍵詞:電子備課;案例;整合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備課已經不能僅限于對書本教參的簡單遷移,更多的要參考豐富的教案、多媒體素材、優秀的教學課件。為滿足這種需要,結合我校的教學實際,我們獨立開發了一套地理電子備課系統。
該系統是專為地理教師開發的電子教案創作工具。它可以讓教師不用借助其他外圍軟件或書籍,完成備課的全部過程。
本系統由借鑒、資源、備課、管理四個模塊構成:
借鑒:提供精品教案,并可對教案進行瀏覽、輸出、打包、上傳及下載。
資源:提供學科博覽、多媒體資料、教學論文、參考試卷、各類地圖資料和課件等與教學過程聯系極其緊密的教學內容,可進行分類查找,檢索方法簡單、快捷。
備課:提供標準編輯功能,輔助教師制作圖文并茂的電子教案。
管理:提供素材庫的維護、系統日志管理等功能。
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踐,簡要介紹一下怎樣使用該系統備課和上課。
一、備課是開展多媒體網絡教學的腳本
備課充分與否,關系到能否正常開展教學,以及教學效果的優劣。備課時,我充分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1.確定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
明確的教學目標,對創設教學環境,選擇教學網絡功能,調控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提供了分配教學時間和確定教學策略的途徑。
2.教學資源諸要素的搜集、整合
課件制作需要的教學資源往往比較零散,不成系統,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對包括文本、視圖、音像等教學媒體資源進行合理的組合設計,使其成為一個完整的課堂網絡教學系統,儲存到資源庫中,以備教學時調用。對網絡教學資源的選擇,應基于教學實際,該多則多、該少則少,切不可心中無數,更不能本末倒置。
3.教學操作的設計
教學操作的設計,也就是教學流程的規劃,應從實際出發,遵循教學原則,合理分配時間,以提高教學效益、提高教學質量,對各教學環節進行周密安排、精心設計。
教師可直接選取備課范例,完成備課工作。備課范例由經驗豐富的教師依照課程標準要求,通過精選課件,組織安排課件的播放順序來構建完成。
在備課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要求和自己的教學需要,
到資源庫中選取相應課件,組織、完成備課,也可選取用戶自制的課件,豐富授課內容。
二、通過電子備課進行教學容易使教學模式雷同
1.切忌整個教學過程教師都在教師機位置,單純地操縱機器。應適當走動,盡量用身體語言來提示、交流教學信息,調動課堂氣氛。
2.利用心理學、現代教育學原理,在教學活動中,融合體現個性風格的教學方法、教學技巧,使教學生動活潑,富有特色。防止教學思路被電子教案所左右,讓原有好的教學風格被流水線的程序湮沒,從而影響自己的教學風格及隨堂應變的能動性。
我們在使用電子備課系統進行教學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其優點是顯而易見的。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要瀏覽、篩選網絡信息;其次要考慮網絡信息與講授內容如何組合,以什么方式呈現給學生最為恰當;第三,教師可以下載篩選后的網絡信息,然后剪輯編輯,組合成教案,也可以在網絡環境中用軟件平臺寫成教案;第四,教師在網絡上進行備課將不受地域的約束,無論在什么地方,只要能上網,就可以處理教案、教學資料和教育事物。如果我們都熟練地掌握了網絡上進行教學設計的技能,每堂課都會呈現給學生最新的科技知識、新聞動態、素材圖片等,這樣教學內容就會顯得更加生動活潑。
備課系統具有強大的多媒體功能,能夠支持絕大多數多媒體格式,從這個意義上講,備課系統提供了極其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料,同時又解決了復雜的技術問題。
教師不僅可以將網上教學資源應用于自己的教學中,還可將視頻課件片段插入自己制作的課件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電子備課。而且在教學過程中,隨時在校園網上的多媒體教室里,點播任一教學內容,可控制性強,更新方便。對學生來講,能有效地解決來不及記課堂筆記的問題,有助于學生集中精力聽課,課后及時預習、復習,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張志剛.在反思中領悟地理案例教學之精髓.新課程,2011(5).
(作者單位 吉林省松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