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昌余
摘 要:在高中階段,學生面臨大量的學習內容,而學習時間又相對有限,怎樣才能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率,是高中教育者要面對的首要問題。新課程實施自2004年至今有近十年時間了,近十年中,高中教師在新理念的指導下對各科教學模式和方法不斷進行著探索,但是,老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卻依然不高。因此,教與學的有效性問題仍舊是當前教學改革迫切需要解決的。作為一名高中化學老師,主要針對化學課堂中的有效性教學提出一些看法,并結合實踐經驗對有效教學的具體實施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化學;有效教學
課堂教學的目的性很強,即讓學生通過教學活動掌握知識,并
用來解決相關問題。在化學課上,一堂課結束后,學生是否對這節課的內容有興趣,聽懂并記住了多少,會不會使用學到的知識來完成作業、實驗,這些都是老師在課前和課后要考慮的問題,即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有效教學的概念及意義
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中,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就是怎樣才能使課堂教學的效益實現最大化,有效教學理念的提出便是一條重要的途徑。有效教學指的是教師在教學活動進程中,以投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及物力,提升盡可能高的教學效率,從而滿足教育活動以及學生的教育需求的活動。有效教學的核心便是教學效率。它的提出對于推動課程改革有著重要意義。
(一)有效教學以關注學生的進步發展為宗旨
教學活動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一切為了學生,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1.傳統教學僅僅注重學生的認知能力,而忽視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等的培養,因此,課堂氣氛通常比較沉悶、緊張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自然比較低,老師再占用高中生本就不多的課外時間給學生補習,更加重了學生的學業負擔,形成惡性循環。
2.有效教學充分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性和積極性
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在此過程中高效率地學習。
(二)有效教學推動了教師的理念轉變
改變傳統的低效的課堂教學,即“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老師將各種知識重點、難點細分,并強制灌輸給學生,學生處于被動
狀態。
二、新課程下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
(一)興趣化教學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興趣是其學習的動力。新課程的標準中明確要求對學生持續性的學習化學興趣進行培養,以此調動他們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對于培養學生對化學的興趣,主要方法有:
1.實驗法
化學屬于實用性極強的學科,其學習基礎就是實驗。因此在課堂上通過各種生動形象的有趣實驗,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一些基本教學實驗環節,要盡可能給學生安排實驗課,老師要詳細講解實驗步驟和安全事項,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并做好各自的實驗過程和結果的記錄。
例如:在課堂上為學生演示“魔棒電燈”實驗,在干凈的玻璃片上放適量的高錳酸鉀晶體,用滴管吸取少量濃硫酸,滴2~3滴在高錳酸鉀上,然后用玻璃棒蘸取適量混合物接近酒精燈燈芯,在沒有明火的情況下酒精燈馬上就被點燃了。也可以安排實驗器材讓學生親自體驗,但要注意濃硫酸屬于危險品,所以,實驗過程中的安全問題一定要考慮到。
2.設疑法
在上課前或課堂上通過設置一些關鍵的問題引起學生興趣,在相互的探討后,師生間進行分析辯論,加強對這些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3.競賽法
在高中教學中要營造出相互競爭學習的氣氛,變壓力為動力,安排一些小測驗、比賽等。
例如:在完成了元素化合物環節的教學后,可以班內或年級內組織學生進行化學方程式的記憶默寫比賽,并發放一些獎品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4.課外實踐教學
安排學生在課余參觀化工企業、工廠等,或設置一些課外研究課題,讓學生自己完成,讓他們更充分地參與化學學習,開闊視野,激發對化學課的興趣。
(二)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學習效果。因此,“一刀切”式的教學方法不能適應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應在教學中考慮學生的差異性的存在。
1.對于學習效率較高的學生,給予適當引導,培養他們獨立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對于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低的學生,要及時溝通,弄清楚他們的具體狀況
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學生,通常是原本化學成績不好,基礎較差,在課堂上對老師講的內容不能理解,也提不起興趣尋求幫助。在教學中一定要照顧這部分學生。
例如:對班內學生進行分配,以四到五人為單位結成化學興趣小組,每組都有一定比例的化學成績較好和較差的學生,形成互助幫扶,彌補了老師不能照顧到每個學生的不足,整體提高學習效率。
3.在課堂上,教師對課程內容的安排應盡可能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差別
對于問題的設定,應涵蓋多方面內容,這樣對某部分知識掌握不太牢固的同學,可以由其他點切入,經過學生間和師生間的相互補充探討,共同提高對各方面知識的掌握。
(三)具體化學教學環節的有效性落實。要真正做到有效教學,一定要在各個細節處努力
1.課程設計
在備課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然后對課堂時間進行合理分配,力求化學課堂多環節、多形式,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在“有機化合物”這一章,向學生介紹甲烷這一課時,可以在前幾分鐘讓學生在預習的前提下說出常見的有機化合物,然后向學生介紹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如:沼氣、天然氣、可燃冰等,并以實驗的形式展示甲烷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如:甲烷的還原性及受熱分解的特性,以及在遇水、酸、堿時是否發生反應以及發生反應的條件,并說明反應的原理和相關化學方程式。在最后的時間里,以課堂測驗的形式,用小黑板或多媒體展示關于本節課內容問題,可以是判斷、選擇或思考題,讓學生搶答或討論,活躍氣氛,并加強對本節內容的記憶和運用。
2.指導學生做好課堂筆記
筆記是學生學習和復習最好的工具,通過筆記記錄課程重難點,并在筆記上標注自己不懂的地方和對于課堂內容的心得體會。每一章節結束時,由課代表收齊交給老師查閱,對學生不懂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在課堂上安排這些知識的重點講解。在考試復習時,學生可以重點對筆記內容進行掌握,提高學習的效率。
教學有效性是每個教師所追求的目標。在新課程實施中,開展有效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考慮學生的利益,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化學教學中采用新方法、新形式,培養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具有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青.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有效教學設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
[2]穆立紅.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的合理性構建[J].中學生數理化,2012(8).
[3]劉芳君.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策略[J].新課程研究,2013(3).
(作者單位 重慶市豐都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