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恩美

摘 要:筆者對沿海五省參與國培的初中體育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著重研究了教師的自身現狀、工作現狀、專業發展、教科研水平等方面,分析后獲知,五省骨干教師的成長歷程,以及教師現狀呈現地域特色等。
關鍵詞:國培2013;初中體育;教師現狀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10-0057-03
“國培計劃”是教育部、財政部根據黨的十七大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精神,于2010年開始實施的“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筆者有幸參加了由曲阜師范大學承辦的體育學科骨干教師培訓。在短短的10天中,抓住機遇,設計問卷,調查分析了培訓教師的教學工作現狀,以解析五省骨干教師的成長規律,為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提供借鑒。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
參與本次培訓的為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五個省的初中體育骨干教師。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期刊、網絡相關文章,為本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以國培教師的自身現狀、工作現狀、專業發展、教科研水平為主要研究內容。發放問卷42份,回收39份,回收率為92.8%,其中有效問卷為37份,有效回收率為88.1%。
(3)數理統計法:以Excel 軟件對所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五省體育骨干教師自身現狀調查
(1)性別與年齡的比較
有資料顯示,中學男、女體育教師比例大約為 2.7:1,男教師占總數的73.5%,女教師占26.5% ,國培教師中山東、江蘇兩省女教師比例較大,浙江、河北兩省的女教師比例較小。在年齡上河北、浙江兩省沒有60后的教師,浙江的教師主要是70后,江蘇的教師這三個年齡段非常均衡,年輕的骨干教師迅速崛起。山東省的骨干教師平均年齡偏大,年輕教師需奮起。
(2)工作單位與政治面貌的比較
“國培計劃”的目的就是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調查發現各省遴選教師時,還是比較傾向于城市中學,只有江蘇省鄉村中學教師比例超過了城市中學,說明該省的行政部門將國培計劃落到了實處。在教師的政治面貌方面,民主黨派人數比例極小,河北、山東、遼寧三省的群眾比例較大,浙江省中共黨員的比例最大,遼寧的比例最小。
(3)學歷與職稱的比較
國培教師的學歷,主要以本科為主,占89.2%,江蘇教師的學歷水平相對較高,有碩士,說明該省注重提升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對在職碩士的資金補助不斷加大,緩解讀研教師的經濟壓力,實現“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理念。
國培教師的職稱,唯有遼寧省出現了正高級職稱的教師,副高級職稱比例依次為浙江、遼寧、江蘇、山東、河北。中級以下職稱的比例最大是河北,然后是山東,最少的是遼寧。結合年齡綜合分析,遼寧省對體育教師職稱的評定比較公正,比例相當。江蘇、浙江省年齡與職稱的比例正常,山東省的教師年齡較大而中級職稱比例最大,很不協調,河北省的骨干教師出現了初級職稱,且無副高級。職稱高低直接關系著教師的經濟收入與幸福指數,如果職稱晉升困難重重,往往會挫傷教師的上進心與積極性,勢必會影響工作質量與教學效果。
2.五省體育骨干教師工作現狀調查
(1)每周所授課時的比較
五省國培教師平均每周授課在0~6節的占10.8%,其中遼寧省的比例高達28.6%,平均每周課時在7~12節的教師占48.6%,山東、江蘇、浙江三個省有教師每周課時超過17節,如此高負荷的工作,必然使老師們身心俱疲,體育師資的缺乏應及時充盈,這樣可以減輕大學生的就業壓力。
體育教師工作量問題始終是困擾著一線教師的首要問題,出臺初中體育教師工作量標準,刻不容緩。《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規定將課間操、課外體育活動計算工作量,然而,體育教師工作量計算時,卻是各校各算,或者校長說了算,因為沒有統一的標準,初中體育安排課時等同于音樂、美術,論分數時則是中考科目,有體育中考之后的尷尬,有些校長聽之任之,無動于衷,“又讓馬兒跑得快,又讓馬兒不停跑”。體育教師演化為“金剛”:高負荷的工作量,中考壓力,陽光體育1小時,課余訓練,比賽帶隊,學生體質差的負面影響,安全事故隱患干擾,日曬風吹、酷暑嚴寒、霧霾吸入,無不侵蝕著老師們的身心健康,教學工作的幾十年,從青年走向中年、老年,豈能“金剛永不倒”。
(2)課余訓練年限與獲獎級別的比較
體育教師基本上都參與課余訓練,其年限長短不一,五省教師平均值在11~15年,占40.5%,訓練年限達16年以上的江蘇教師比例最高為44.4%,體育教師在教學工作之余,扛起了運動訓練的大梁,這是對體育的熱愛,教師們的職業素養很高。另外,課余訓練與比賽過程,是加速教師成長的重要環節。帶隊參賽的級別,參與省級比賽比例最大是遼寧71.4%,然后是浙江50%,普通中學的運動隊能參與省級比賽,與運動學校的學生抗衡,難能可貴。大部分教師訓練的運動隊能參與大市比賽,也是努力拼搏后的成果。
(3)場地器材的比較
五省國培教師學校的運動場地,不能滿足教學需求的平均占51.4%之多,說明一半以上的學校存在運動場地緊缺狀況,其中河北省的運動場地特別緊張,占80%,浙江、江蘇兩省的運動場地情況相對較好。國培教師所在學校的運動器材,不能滿足教學需求的平均與場地相同,其中,山東、江蘇、浙江三省的運動器材滿足程度高于其他兩省,河北、遼寧省的部分學校,運動器材缺失嚴重,抑制著體育教學的正常開展,建議相關行政部門加大投入,以有效改善體育教學設施,保障學生的體質健康。
(4)學科重視程度與發展前景的比較
在對體育學科的重視程度中,比較重視的占54.1%,情況喜人。其中,遼寧有42.9%的學校非常重視體育,這與遼寧有那么多學校的運動隊參加省級比賽分不開。河北不太重視比例最高,山東、浙江也出現了被邊緣化的傾向,個別學校存在“重智輕體”的現狀。體育學科的發展,意味著體育教師的發展,五省平均62.2%的教師認為發展前景一般,依然驗證了“體育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學科”。唯獨浙江省50%的教師認為發展前景廣闊。
(5)年收入與待遇滿意度的比較
教師的收入問題,是敏感問題,往往維系著家庭成員的生活質量,收入比例最低的數河北省,其次是遼寧省,山東屬于中等,江蘇與浙江收入明顯較高。結合滿意度調查,五省平均滿意的占64.9%,其中浙江省>江蘇省>遼寧省。不太滿意的高比例屬于河北省80%,還有山東省50%,這兩個省的行政部門在財力允許的條件下應適當提高教師的待遇。
(6)對績效工資看法的比較
目前,全國范圍內的績效工資改革,體育教師的看法,竟然是弊大于利,占51.4%,其中,河北省的教師反應強烈,河北100%>浙江省75%>遼寧57.1%,只有江蘇省的績效工資實施的還近人意。由于績效工資是各省各校定方案實施的,可能因為主副科教師收入的距離拉大,造成體育教師的不滿,這樣看來,初中體育即使有中考保障,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始終是低的,體育不能堅守是因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中的20%,卻只占總分730中5%的比重。泱泱大國之學生體質,焉能不下降?
3.五省體育骨干教師專業成長路程比較
(1)職業規劃與成長目標比較
參與國培的大部分教師,在成長過程中有職業規劃,五省平均值為64.9%,比例較高的是遼寧與浙江,教師們一步一個腳印的逐漸成長為骨干。只有少部分教師的成長是隨遇而安的,山東省的比例較大為62.5%。在成長目標中,54.1%的教師想成為市內領軍人物,這是貼近骨干教師“最近發展區”的目標的,有這么多的教師具有良好的上進心和自我發展的內驅力,令人歡喜。結合體育教師自身與工作現狀,收入不理想,工作強度大,心中卻依然保持著強烈的上進心,這種執著得有點“迂”的品格,在經濟大潮沖刷的現代社會,彌足珍貴,猶如民族脊梁的精神,應該得到世人的尊重與敬仰。
(2)成長關鍵因素與必備素質比較
在骨干教師的成長關鍵因素中,81.1%的教師認為教學能力是重中之重,的確課堂是教學之根基,學生知識技能獲得的主要途徑,也是教師教法演繹的最佳場所,師生教學相長的發源地。科研能力是傳承、填補、開創體育教學經驗與理論的表現形式,因此,21.6%的教師認為科研能力是成長的關鍵因素之一。
在必備素質中,愛崗敬業有89.2%的教師認可,愛崗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本職工作;敬業就是要用一種恭敬嚴肅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敬業可分為兩個層次,即功利的層次和道德的層次。只有熱愛自己的職業,才能以良好的責任心對待教學工作。教師的學識水平再高,如果不熱愛自己的崗位,不可能成長為骨干教師。因此,教師們普遍認為這高于學識水平。河北的教師認為經驗豐富與愛崗敬業同等重要。
(3)教學評比與獲獎級別比較
骨干教師在專業發展的過程中,參與最多的首先是優質課評比,五省平均占83.8%,其次是基本功比賽,占64.9%,再次是教學能手比賽,占45.9%,說明這三類比賽是國內檢測教師教學水平的通用方法。唯有江蘇還設解題能力競賽,有與眾不同的特色。參與教學評比,是青年教師成長的必經之路,只有經過競爭歷練的教師,才能更好地反思教學,讓自己由青澀走向成熟。
參與教學評比的最高獲獎級別,可以檢驗老師的教學實力。五省平均有35.1%的骨干教師參與省級評比,其中浙江的比例最高50%,能逐層勝出,參與省級評比,教學實力了得。更有遼寧的兩位教師參加國家級評比,他們的實力領先于全國。國培遴選的教師要具有“種子性”特點,因此,“種子”首先應該是優良品種,才能有更好的輻射作用。
4.五省體育骨干教師教科研現狀的比較
(1)看書習慣與類型比較
“讀書是讓心靈沉靜的過程。”閱讀是人生的摯友,只有不斷讀書的人,才能不斷的進步。具有讀書習慣的體育教師有91.9%,經常有人誤解體育教師“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經過培訓期間的現場調查,有的體育教師能寫小說,有的教師經常發表“詩”,文采極佳,更多的教師經常發表文章,實踐證明,要成為學科骨干,光四肢發達還不夠,頭腦必須是發達的。教師看書類別中有54.1%的教師青睞體育雜志,閱讀專業書籍的教師,比例較大的是浙江,占75%,這類書籍比較枯燥,只有靜下心來吸收其中的精華。山東的教師比較偏愛經典名著,占62.5%,教師們閱讀的涉獵范圍較廣,能拓寬視野,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2)論文獲獎與發表論文數量和級別比較
教師撰寫論文不僅為了職稱評定,也是育教學成果的積累,五省教師獲獎與發表論文數1~5篇,占62.2%,論文數量最多的是浙江,有位老師達20篇以上。河北、山東兩省教師的論文獲獎與發表數都在1~5篇,其中山東雖然數量少,但少而精,有核心期刊與國家級的發表。五省教師論文發表于省級期刊的64.9%,國家級期刊的45.9%。中學教師能發表文章于核心期刊,表明這些教師精于科研,能獨樹一幟。
(3)主持課題數量與級別比較
課題研究是教師參與科研的另一種形式,五省平均有64.9%的教師主持課題數在0~2個,遼寧、浙江各有教師主持課題數量在7個以上,是教科研方面的領跑者。遼寧教師出類拔萃,國家級課題數量最多,有71.4%,省級課題數量較多的是遼寧與浙江,遼寧省有教師職稱為正高級的,與主持高級別的課題分不開。大部分骨干教師主持的課題在市級與縣市級,平均有116.2%與105.4%。
(4)培訓次數與國培收獲比較
繼續教育是教師持續發展的動力,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可以讓教師在短時間內接受大量的學科前沿信息,把握其發展動向,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五年內參加3~4次市級以上培訓的教師,占35.1%,參加7次以上培訓的主要有遼寧、浙江、江蘇,這三個省非常注重教師的培訓與發展。
此次國培平均收獲最大的是資源共享,占59.5%;其次是理論提升,占40.5%。國培教師往往在教學實踐中積累了較多有價值的資料,能相互學習與共享,不失為共同提高的很好方法。在專家們的講座中,獲得了理論知識的提升,希望今后的國培,可以增加先進教學方法的介紹,為“種子”的輻射,提供方法論的依托,為一線教師的教學實踐,開辟蹊徑。
三、結論與建議
1.沿海五省在體育教師職稱評定、教師待遇與福利、學校重視程度等方面,呈現兩頭熱、中間冷的趨勢,遼寧、江蘇、浙江三省情況相對較好,河北、山東兩省需加大體育教師職稱的晉升力度,確保老師整體的和諧發展。
2.在“重智輕育”考試制度下,初中體育即使有中考保障,教師的工作量仍然保持高負荷,計算方法無序,教師課時差異極大,多勞多得未能在績效考核時較好體現,這成為體育學科的瓶頸,制約著其良性發展,出臺體育教師工作量標準刻不容緩。
3.我國的學生體質連年下降,國家推出一系列增強學生體質的活動,除了關注參與“面”寬廣,還應關注“點”的深層問題,如充足配置各地體育師資,增加學生運動的場地與器材,確保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實施活動。
4.“愛崗敬業”似乎老生常談,卻是成為骨干教師的首要條件。體育是平凡工作中的平凡學科,發展前景一般,唯有敬業,在教學中孜孜不倦地鉆研,有永不言棄的毅力,那么若干年后終會成為學科人才。青年教師要謹記骨干教師共有的職業道德——“愛崗敬業”。
5.骨干教師基本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實現理想,在競爭中錘煉,參與各類教學評比;在科研中前行,善于閱讀、撰寫論文、承擔課題;在帶隊比賽中展露,發揮個人長處;在重視中提升,有堅強的后盾支撐,才能登上高峰。青年教師在了解骨干教師的成長歷程之后,能更明確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郝曉岑,楊鐵黎,劉沛.“國培計劃”:基于國家政策與教師需求的國家級培訓實踐[J].中國學校體育,2014(1).
[2]管培俊.努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N].中國教育報,2010-0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