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斌
摘 要:大家知道,實驗性探究是小學科學教學的理念之一,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建立培養科學素質人才的目標,從而使每個小學生的基本需求都得到滿足。從實際的教學實踐出發,指出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進行探究性實驗教學。
關鍵詞:小學科學;探究性;實驗教學
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教學的學科,可以說,沒有了實驗,那么小學科學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但是怎么利用實驗教學來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呢?下面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提出了幾條進行探究性實驗的有效途徑,希望能夠為以后的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啟發。
一、探究性實驗需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是一味地講授教學知識,而學生只能單一地接受知識,卻沒有將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東西,這對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師在進行科學探究性實驗教學時,務必要改變以往的教學理念,重新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再學習探究中獲得知識、掌握知識。舉個例子,教師在教學“比較棉布和合成纖維布的結實程度、吸水性、燃燒”這個實驗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前自行地收集相關的資料,而不是讓學生“兩手空空”來上課。同時在進行比較實驗的過程中,教師盡可能地讓學生自主地做實驗,在實驗中發現問題,自主探究和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確立,同時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在無形中得到了發揮,有利于學生更加自主地學習和探究,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探究性實驗需要進行團隊合作
小學生更多的是以自我為中心,他們與他人的交流和溝通能力并不是很高,因此,教師要適當地組織一些團隊合作的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中提升自己,在合作中學會分享,從而使學生個人探究能力的培養擴大為團隊探究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提高小學科學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舉個例子,教師在進行“制作風向標”這個實驗活動時,可以讓學生自由組成若干個小組,然后讓他們小組內部自己進行分工協作,收集資料,共同制作風向標,在一次又次的失敗中總結經驗,從而制作出更加準備的風向標。而老師可以安排做完風向標的小組上臺進行展示,評出轉向最準確的風向標。在這個團隊共同制作的過程中,大家奇思異想,共同探究,在實際操作中找出制作風向標的要領和關鍵,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三、探究性實驗需要有效的提問機制
要知道,提問是教學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種教學手段,老師通過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但是如果沒有有效的提問機制,不僅達不到教學效果,還有可能使學生對學習科學產生厭惡感,不利于小學科學的教學。為了更好地進行探究性實驗,教師務必要建立科學有效的提問機制。舉個例子,老師在教學“使雞蛋上浮”的實驗時,教師可以在講雞蛋放入清水中之前提問學生“大家猜猜看雞蛋是浮起來還是下沉呢?”學生便饒有興趣地搶答著,大家答案各有不同。這時教師便可以將雞蛋放入清水中,可以觀察到雞蛋是下沉到水底的,教師便繼續問:“你們猜猜看如果我慢慢地往清水中加入鹽水,
雞蛋會怎么變化呢?”學生的回答又各不相同。教師便演示給學生看,可以觀察到雞蛋是慢慢上浮的。這時教師不要急著給學生進行解答,而是讓學生自主地探究出現這個現象的原因,并且進行解釋。通過這種有效的提問機制,可以使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大大提高,同時學生自主學習、深入探究的能力也能有所提高,是一個“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四、探究性實驗需要合理的激勵方式
要知道,小學生的自尊心比較強,如果教師沒有在乎學生的心理變化,那么可能會對教學產生不好的結果。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這個年齡特征,對學生使用合理的激勵方式,使學生對學習科學充滿信心。具體來說,如果學生在實驗中因為個人疏忽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時,教師不應該馬上對其指責,而是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告訴他下次一定要注意,同時鼓勵他繼續第二次的嘗試;相反的,如果學生在實驗中表現得很好,那么老師就要“毫不吝嗇”地表揚學生,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自信和信心,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科學。但是在使用激勵方式時,老師切不可過分夸獎學生,很容易使學生驕傲自滿。
小學科學主要是以實驗為基礎進行教學的,因此,教師務必要重視對實驗的教學,通過實驗教學來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總的來說,探究性實驗教學的途徑非常多,但是哪些教學方法比較適用呢?這就需要教師從實際的教學實踐出發,不斷地總結經驗,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對其采取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在無形中得到培養和提高,從而保證小學科學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何貴文.關于小學科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上,2013(05):21.
[2]張娜.小學科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4(03):263.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