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婷
摘 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介紹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等。教師所要教的和學生所要學的,不僅僅是語言的知識,更多的包括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知識。因此,語言的教育,離不開文化的滲透。教師應當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樹立文化意識。學生只有掌握了語言和文化知識,才能在實際中正確的使用語言。主要從營造文化氛圍、滲透文化教育、體驗文化差異三方面介紹了滲透西方文化的小學英語教學。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西方文化;差異
“語言與文化唇齒相依”。文化是語言最重要的屬性之一,語言是文化最主要的載體之一,兩者之間交叉滲透。人們在使用語言進行思想的交流、信息的交換、情感的表達時,離不開他所處的社會環境,也就在交際的過程中一定、必定會折射和反映其所處環境的社會文化,這便是語言文化的功能和文化的內涵。
《義務教育英語新課程標準》中強調: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開闊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正如薩皮爾曾經說過的:“語言背后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傳播,這是文化得以生存的力量。”小學英語教學是語言的教學,同樣也必然離不開西方文化的教育。這也就是說,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進行語言教學,還應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樹立文化意識。學生只有掌握了語言和文化知識,才能在實際中正確地使用語言,才能在語言交際中游刃有余。那么,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才能有效地滲透西方文化,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增加其對西方文化的認識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創設環境,營造文化氛圍
我們的學生普遍反映英語學習難,但殊不知,世界上最難學的是漢語。那為什么漢語這么難學,我們都會,卻被英語困住了呢?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因為缺乏相應語言的語言環境,學生很難形
成用該語言進行思維,言語的習慣,從而嚴重地阻礙學生的英語學習。而在英語學習中,適當地給學生創設語言環境,便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說英語的條件和機會,使他們能夠充分地利用已學的詞
匯、語言和技能,進行口頭的或書面的表達,提高語言能力。因此,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創設良好的內外條件,加強西方文化的滲透是提
高語言水平的必要途徑。
1.在學校文化建設方面,可適當的加入西方文化
我們可以在學校的宣傳欄上,開辟英語學習園地,介紹一些英語中的日常習慣用語、名言警句等等。一方面可以通過飽含智慧的名言警句,弘揚校園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另外,也可以利用校園廣播,進行英語播音,給學生創設濃郁的英語環境。
2.在班級班風建設方面,營造濃郁希望文化氛圍
我們可以在班級的黑板報上,開辟英語學習園地。在教室四周圍的墻上,張貼西方文化氣息招貼畫,海報等,如肯德基的廣告畫,Daily life等。同時,這些畫要常換常新,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還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對西方文化概念的理解。此外,在班級中,也可以創設雙語班風,讓學生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接受無聲的熏陶和感染。
3.在教師教學組織方面,呈現繽紛多彩英語世界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多地運用英語來組織教學,可以多給學生播放一些孩子們喜歡的英文歌曲,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影像
設備和網絡手段,給學生創設模擬英語真實情景的口語活動;還可以引入一些國外孩子常玩的小游戲,例如,填字游戲、猜謎等,通過玩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并感受西方人的思維方式等等不同的方式,給學生呈現一個多姿多彩的英語世界。讓學生在英語的環境中學英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語音和語調,獲得用英語進行思維和日常交流的能力。
二、結合教材,滲透文化教育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效滲透一些有趣的西方文化、風土人情,是最為小學生所接受的。他們就會將對有趣文化的情感遷移到英語學習中,這將會產生不可估量的效果和作用。這也就要求教師要結合英語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滲透西方文化教育,提高課堂效率。
1.在詞匯教學中滲透文化教育
英語的詞匯在長期的使用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含義。教師在進行詞匯教學時,可以有計劃地給學生介紹一些詞匯相關的背景知識,以便學生真正地了解其內涵。例如“黑”,英文中翻譯為“black”,但是兩者在用法上卻存在差異。漢語“紅茶”,用英語說是“black tea”而不是“red tea”。在詞匯教學中進行中西文化對比,可以幫助學生逐漸減少受母語影響造成的語言誤用。
2.在課文教學中滲透文化教育
小學英語課文中很多內容都是交際活動,這些內容也突出體
現了中西文化的差異。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根據課本內容以及小學生好奇、好動、好模仿的心理特點,創設口語表達的相應場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真實”的環境中應用英語。例如,在教學“Happy Birthday”時,我首先設置了一個購買禮物的場景,學生有的扮演顧客,有點扮演售貨員,于是一個購物的場景便出現了:
“Can I help you?”“Yes,I want a cake for my friends. Today is his birthday.”“Do you like this one?”“Good. How much is it?”“Twenty dollars,please.”買好禮物之后,大家一起給同學過生日,互相問候,并一起唱起了英文生日歌。通過這樣結合文化方式的情境,可以提高學生使用語言的意識和文化敏感度。
3.在歌曲中滲透文化教育
有很多的英文歌曲都是曲調優美、語言幽默的。它很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因此,教師要精挑細選一些有趣的英文兒歌,讓學生能較快地學習語言,感受西方文化,不是很好嗎?
三、中西對比,體驗文化差異
中西國家之間存在很多文化差異,如中國人問年齡,都會大方地回答,但是在西方,詢問年齡,則會認為是侵犯隱私,因為在西方國家,人們認為年齡、收入、去向等等都是隱私的范疇。再如,節日方面,除了新年(New Years Day)之外,中國有春節(Spring Festival)、端午節(the Dragon Boat Day)、中秋節(Mid—Autumn Day)等,西方國家則是情人節(Valentines Day)、復活節(Easter)、感恩節(Thanks Giving Day)等。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借助節日話題,介紹一些相關的文化背景,幫助學生了解西方國家這些重要節日的意義以及慶祝方式,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西方文化。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西方文化的滲透,不僅有利于學生對于英語的理解和使用,加強對語言的掌握和運用,而且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世界意識,為語言插上文化的翅膀,飛向更加遼闊的天空。
參考文獻:
[1]霍紅斌.小學英語的教與學[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05.
[2]許果,梅林.文化差異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J].重慶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06).
[3]楊平澤.非英語國家的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問題[M].國外外語教學,2009(02).
[4]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M].外語教學與語言研究出版社,1989.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