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英
摘 要:當今社會是一個開放的、充滿競爭的社會,這就需要下一代具有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幼兒時期的交往對個人的成長極為重要,它是決定個體交往能力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期。分析和利用混齡活動中中班幼兒交往能力的優勢,探索中班年齡階段的混齡游戲,從而提煉出混齡游戲中中班幼兒交往能力培養的策略,促使中班幼兒學習與人交往的正確態度和技能。
關鍵詞:中班;混齡游戲;交往能力
中班幼兒作為幼兒園這個集體中的“老二”,是幼兒三年學期教育中承上啟下的階段,也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身上有著特有的年齡特點。隨著環境的變化,中班幼兒的角色也在不斷變化。在大班幼兒面前是弟弟妹妹,在小班幼兒面前是哥哥姐姐,這樣的變化促使他們不斷地適應和接受新的角色。這樣的特殊地位也為中班幼兒在混齡游戲中發展交往能力提供了有利條件。
一、混齡游戲中中班幼兒交往能力的優勢
中班幼兒作為年長者與小班幼兒開展混齡時,他們出于榮譽感、責任心,會表現出較高水平的自覺性和意志行為。在混齡游戲中,面對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中班幼兒更愿意與他們分享玩具,在產生沖突時更愿意謙讓,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幫助他人和包容低能力年幼同伴的機會。
中班幼兒作為年幼者與大班幼兒開展混齡活動時,通過與年長者的交往,他們通過模仿和觀察學習大班幼兒的行為來發展自身的社會能力,其領會能力、觀察能力及模仿能力均能得到增強,最終產生親社會行為。混齡教育為中班幼兒創造了一個較為復雜、動態的小型“社會環境”,為中班幼兒社會性發展提供了動力和源泉。
二、混齡游戲的開展,滿足幼兒的交往需要
在游戲活動中,異齡玩伴在一起活動可以促進新的社會行為的發展,使他們在跨年齡的游戲情境中整合自己的行為,年長的幼兒一般處于游戲組織和計劃者的地位,可以增強游戲中的自主性,形成責任心;年幼幼兒則能從年長幼兒那里學會交往技能和豐富的游戲經驗。
我們觀察到,在《我愛我家》的小中大混齡區域游戲中,大班幼兒會進行角色分配,組織計劃整個游戲,中班幼兒則會扮演“爸爸”“媽媽”帶領小班幼兒扮演“寶寶”,開展一系列的生活情景模擬活動。在大班幼兒規則意識的提醒下,中班幼兒增強了游戲中的規則意識,也知道了如何進行游戲。在帶領小班幼兒進行游戲中,又增強了社會責任感,通過游戲情景構成了一個“家”的感覺,讓幼兒體驗與人交往、與人合作的愉快。充分體現了混齡游戲的價值,不僅促進了中班幼兒的生活經驗,增強了規則意識的形成,而且還促進了交往能力的發展。
三、混齡游戲中中班幼兒交往能力培養策略
1.提供交往機會
教師有意識為幼兒創設各種有利于幼兒交往和交流的機會,讓中班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與大年齡幼兒和小年齡幼兒學習、互動的機會,得到向大年齡幼兒學習、模仿的機會,給予他們向小年齡幼兒提供幫助和照料的機會,讓幼兒體驗學習、幫助、合作的快樂。
2.傳授交往技能
讓中班幼兒在與大年齡幼兒交往的過程中學習到交往技能,也可以由教師向幼兒傳授交往技能;也可以讓中班幼兒在向小年齡幼兒傳授交往技能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自己與人交往的一些技能。引導中班幼兒在學習和傳授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自己的交往技能。
3.擴大交往范圍
提供更多交往的對象和范圍。從小年齡跨度的混齡交往到大年齡跨度的混齡,給予幼兒更廣泛的交往空間,讓中班幼兒適應各種不同的交往環境,給予中班幼兒更大的挑戰空間,相信對于中班幼兒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的促進會有更進一步的成效。
參考文獻:
[1]何幼華.幼兒園課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05.
[2]華愛華.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解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0.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