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21世紀國際法的理論創新

2014-02-19 07:51:29石文龍
東方法學 2014年1期
關鍵詞:理論創新

石文龍

內容摘要:與20世紀80年代相比,現實的國際關系已經有了深刻的變化,但現有的國際法的理論仍然發展緩慢,可以說國際法理論已經滯后于國際關系發展的現實,仍未走出奧本海國際法體系。因此,當前國際法理論建設的任務是艱巨的。國際法的理論創新是時代的需要與反映,國際法理論創新的起點在于概念與范疇的建立與創新,國際法理論創新需要運用現有國內法理論,與國內法“接軌”,東方文化包括中國的儒家文化是國際法理論創新的重要思想源泉,國際法理論的核心是建立對主權的制約機制。

關鍵詞:國際法 理論創新 東方文化 主權制約

所謂沒有理論的行為是盲目的,沒有行為的理論是空洞的,或者說沒有理論無法指導實踐,沒有實踐無法真正理解理論。事實已經證明:沒有理論支撐的學科終將成為“一盤散沙”的“大雜燴”,我國現有的某些部門法學的發展現狀已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國際法的理論已經滯后于我們這個時代,如果現在不及早注意這一問題,不及早進行國際法理論的創新,那么國際法學學科的發展終將落后于其他部門法學。事實上,所謂實務不過是冰山的一角,而理論正如沉在水中的巨大冰山,只不過在這個浮躁的時代人們更多地關注“冰山的一角”,更多的人想成為顯露的“冰山的一角”。

一、國際法的理論創新是時代的需要與反映

所謂“時變法亦變”,新的時代需要新的理論。就社會背景而言,國際法理論創新是時代的需要與反映。從國際大背景而言,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變動的歷史時期,有報紙稱國際秩序已經進入“后西方時代”。在“后西方時代”,雖然歐美國家的傳統影響力依然巨大,但由于中國和印度等東方國家的復興,西方原本掌握的絕對主導權將不復存在。 〔1 〕“9·11”事件、伊拉克戰爭、全球金融危機等世界性的大事件客觀上使得21世紀國際秩序的變化具有了更深刻的內容。在這一變遷中,如何發揮國際法的作用、有效地規范國家之間的國際行為,不僅是國際新秩序的重要內容,也是國際法學者思考的重要問題。從國內法而言,21世紀的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WTO這一“經濟聯合國”,中國成功“入世”至今有了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入世給今天的中國帶來了一系列巨變: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貿易國和第一大出口國、IMF第三大“股東”和美國的最大債權國、WTO爭端解決的最大當事國之一。今天中國的地位有了明顯的變化,成為了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這一形勢下,可以說“中國需要國際法,國際法需要中國”。當然,當今國際秩序的深刻變化與國際法的變革都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認識這一深刻變化的趨勢與規律,對建立國際法規則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價值。

我國現有的國際法理論與體系,雖然取得不小的成績并仍在不斷進步中,但總體而言仍沒有走出我國的國際法前輩王鐵崖所開創的新中國的國際法體系,這一體系在內容上屬于奧本海所開創的國際法體系,即奧本海國際法體系。〔2 〕王鐵崖創建中國國際法時借鑒了這一體系,并形成了今天的中國國際法體系結構與內容。國際法理論的創新,是目前我們必須面對的重大歷史課題。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至今,國家政治、經濟生活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國際法理論體系基本未變,與其他法學包括部門法相比,這一現象不能不另人遺憾。

國際法理論的創新一方面是時代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必然反映這個時代的要求。國際法的理論研究無論中外都是一個仍需努力探索的領域。進入21世紀,對國際法理論問題的研究,需要結合當今最新的國際關系的實踐,特別是冷戰以后的國際法實踐以對傳統的理論進行更新。具體而言,就是必須深刻領會WTO法、國際人權法、歐盟法等法律的精神以及伊拉克戰爭對國際法的挑戰。例如WTO法建立的爭端解決機制改變了現有國際法的強制執行力,國際人權法上建立的“國家對國家的控告制度”對他國主權行為的制約等均對傳統國際法產生重要變革,這一變革已被稱之為“WTO革命”、“人權革命”。事實上,WTO法、人權法等對國際法產生的劃時代影響,這一影響需要總結、提升到理論高度,以指引國際法的發展。

正所謂“法律不是被制定的,而是被發現的”。〔3 〕法學同樣如此,新的時代需要新的國際法理論與新的國際法,更需要人們揭示社會發展的規律,“發現”表達這些規律的國際法理論。

二、國際法理論創新的起點在于概念與范疇的建立與創新

國際法的理論建設其任務是艱巨的。當前,我國學術界對國際法理論創新進行研究的學者不多,主要有廈門大學的劉志云教授與徐崇利教授等。他們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從西方國際關系理論的視角進行國際法的理論建設。其中,劉志云教授發表該方面的相關論文有:《試論當代國際關系理論中的國際法角色定位》、《論現代國際關系理論與國際法研究的三次聯結及其影響》、《全球化背景下自由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的創新與國際法》、《“結構現實主義”國際關系理論與當代國際法》 〔4 〕等。徐崇利教授發表了《國際關系理論與國際法學之跨學科研究:歷史與現狀》、《中國的國家定位與應對WTO的基本戰略——國際關系理論與國際法學科交叉之分析》 〔5 〕等論文。

筆者認為概念與范疇的確立是一門學科得以成立的基本前提。因此,就研究起點而言,國際法理論建設首先必須尋找構成國際法理論的獨特的概念。人的思維工具是由概念、判斷、推理組成的,概念、判斷、推理的體系構成理論。概念是反映事物的特有屬性的思維形式,判斷是對事物情況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維形式,而推理則是根據一個或一些判斷得出另一個判斷的所謂過程。概念、判斷、推理三者具有內在聯系,其中概念是思維的基礎和形式。從這個意義上講,知識體系就是概念的體系。因此,國際法理論創新的最重要任務就是概念的建立與創新。

那么怎樣建立這一概念?事實上,理論上的變革不是突然之間形成的,也不是在某一天就能實現的,這一變革是漸進性的形成的,某些跡象、線索與軌跡在現有的國際法研究中已經展現。如公物、公域、準國家、人類共同利益等,這些概念都是國際法所特有的,但目前仍未被充分開發。“公物”一詞經常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但與法律上的“公物”有區別,法律上“公物”的涵義比較狹窄,如《上海市財產拍賣規定》第10條(公物的定義)將該規定所稱的公物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財產:(1)執法機關收繳的罰沒財物;(2)執法機關追繳的依法不予返還的物品;(3)法律、法規規定或者國家機關認為需要以拍賣方式轉移所有權的國有資產;(4)需要以拍賣方式處理的無主物。國際法上的“公物”指南極、北極、月球、公海、電離層上下空間、外層空間的自然資源等以及人類基因組等這些人類的共同財產。南極、北極、月球、外層空間這些地區可以被稱之為“公域”。“準國家”這一概念是指國際組織、正在爭取獨立的民族解放組織這類國際法主體,它們類似于國家,但并不是國家。上述這些概念是從現有國際法研究中抽象出來,含有建立國際法理論的重要信息。但目前尚未未引起國際法人的充分關注,從這一角度而言,國際法事實上已在進行著“悄悄的變革”。

范疇已經成為各門科學中普遍使用的一個專門術語。在現代漢語中,范疇一般是指人的思維對客觀事物的普遍本質的概括和反映。在具體學科研究中,范疇一般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了事物本質屬性和普遍聯系的基本概念。概念與范疇相比較,概念具有實際具體性,范疇具有理論抽象性。因而,范疇是比概念更深刻的東西,它更注重于客觀事物的本質概括和反映。在國際法上諸如國際法的基本價值是國際法的重要范疇之一。可以說,國際法的基本價值是國際法理論研究之核。那么,國際法的基本價值是什么?和平、安全、人權、正義、秩序等在國際法的基本價值中處于什么地位,具有什么作用?這是國際法理論創新中不能不研究的重要理論問題。

三、國際法理論創新需要運用現有國內法理論,與國內法“接軌”

國際法與國內法無論在內容還是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不同的規律,但不能忽視其共同性。因此,就方法而言,建立中國國際法理論體系不能離開對我國國內法的理論與方法的借鑒與運用。

(一)國際法與國內法理論之間的聯系

不少學者認為國際法的基礎是民法,說明國際法理論建設離不開民法,盡管國際法主要是國家間的法,但其法言、法語與法理等與國內法理論有較深刻的聯系。這些聯系從宏觀上而言,表現在如下方面:

1.領土法中的領土取得與變更。在傳統中,國家取得領土方式有五種形式,包括先占、添附、割讓、征服和時效,其中的先占、添附和時效也屬于民法上的概念。現代國際法所確立的領土變更方式包括民族自決、收復失地與歸還領土、領土交換、公民投票等。現代國際法所確立的領土變更方式與憲法的關系密切,同時收復失地與歸還領土、領土交換與民法之間具有深刻的聯系。

2.空間法中的民法問題。在空間法中有《空間實體造成損害的國際責任公約》,該公約于1972年3月29日通過,其中的損害賠償問題涉及民法中的重要理論與制度。

3.國際條約法則體現了更多的民法的性質。在國際法律責任中有國際損害行為的責任,這一責任具體是指:“國際法律責任主體在從事國際法不加禁止的活動中造成損害所應承擔的國際責任”,〔6 〕其中包括《維也納核損害民事賠償責任公約》、《核動力船舶營運人雙重責任公約》、《關于油污損害的民事責任公約》、《防止船舶造成污染的國際公約》等。

(二)國內法建立了比較成熟的法律理論,國際法應予以借鑒

國內法的各部門法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建立了比較成熟的法律理論,其中共同的理論就有法律行為理論。對此,國際法應予以借鑒。筆者認為,國際法不重視對國際法律行為的研究,是國際法理論研究的重大缺失。事實上,現有國際法中大量分析了國家的行為,如就國家行為的分類中,現有國際法已經將國家的行為分為:主權行為、非主權行為,政治行為、商業行為等。國家行為的種類包括繼承、承認、外交、締約等。任何法律包括國際法首先是對行為的規范,但現有國際法理論對國際法律行為幾乎沒有反映,也沒有這方面的已經公開的研究成果。其他如國家的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研究同樣具有重要意義。這是因為,不同的國家其權利能力一律平等,而行為能力并不平等,否則就不能回答,為什么各個國家在聯合國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所繳納的會費等費用不一樣,特別是中國作為常任理事國,但交納的費用比德國、日本少。諸如此類,我國學者們在這方面幾乎也沒有建樹。

(三)當今的國內法本身已經反映了世界的法律文化

國內法的許多理論事實上來自于“西方”,如我國民法對大陸法系國家的民法就有許多借鑒之處。因此,國際法理論對國內法現有理論的借鑒,也包含了對西方法律文化的借鑒。同時,國內法理論建設已經有了一段時間的積累,并已經在逐步完成“本土化”。因此,對國內法的借鑒無疑具有重要價值,可以說這一方法是完成國際法理論創新的捷徑。

四、東方文化包括中國文化是國際法理論創新的重要思想源泉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巨大成就造就了“東方奇跡”,如何解讀這一“東方奇跡”成為中外學者共同面對的熱點話題,于是在國際學術界形成了“中國模式”、“中國經驗”等熱點話題。中國入世以來有何成功經驗?問題何在?國際法與國內法的互動關系如何?值得思考的是,在中國“法治不健全”、“我國缺乏法治的傳統”這一基本思維定勢的背景下,在中國的法制建設中有沒有“中國模式”、“中國經驗”?在法制建設方面,2011年3月10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這是當下對于我國法律體系建設的基本判斷。根據這一判斷,法制建設的“中國模式”、“中國經驗”無疑是存在著的,并且是需要總結與提煉的。在這一前提下,國際法領域,是不是同樣存在“中國經驗”?盡管有學者認為國際法并非“西方”的專利,中華法系在古代早已形成獨特的國際法思想與實踐。〔7 〕問題是中國雖然出現了不少國際法的思想,但是沒有形成一種完整的理論體系。因此,國際法本質上仍然是一門從西方引進的學科,所以其課程內容體系、表述方法,往往都體現了西方的法學、政治學、國際關系學的內容和特點,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西方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但不能因此一筆抹殺中國對國際法發展的影響與中國的未來發展對國際法的影響。可以肯定的是,東方價值觀將漸漸地融入主要體現西方價值的國際法,中國傳統的和平文化對當代國際法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也是東方文化的價值所在。中國文化對國際法理論建設的意義集中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君子和而不同——不同文明的和諧共處

《論語·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教導人們怎樣和其他的外來因素、外來文明打交道。美國資深政治學教授、哈佛大學奧林戰略研究所主任亨廷頓提出了著名的“文明沖突論”。該理論聲稱:在未來的世界格局中,主要的沖突將不再是武裝力量的沖突,而是文明沖突;伊斯蘭文化與儒家文化的聯合將是西方世界的主要對手。事實上,持東西方文明對立類觀點絕非始自亨廷頓。早在100多年以前,英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吉卜林就說過:“東就是東,西就是西,兩者永遠不會有融合的時候。”有學者認為亨廷頓的論調只不過重復、延伸吉卜林的觀點而已。

與“君子和而不同”有同樣境界的是墨子,墨子以“兼愛”、“非攻”為基本思想,核心就是主張強不凌弱,富不壓貧,維護和平,反對侵略。墨子生活在飽經戰亂的戰國時期,深刻地了解戰爭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危害。他反對戰爭主張諸侯之間應遵循“兼相愛、交相利”的原則,和睦共處,做到“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墨子所說的“利”,不是一國的私利,而是天下的公利,就是要互惠互利;所說的“愛”不是自愛,而是互相尊重,就是使“天下之人皆相愛”。只要人們都信守這個原則,自然可以消除戰爭,共享和平與安寧。盡管當時的“列國”,同今天講的“國際”并非同一意義,墨子的主張與當時國家需要統一的大趨勢也并不完全合拍。但是,他提出的“兼相愛,交相利”的處理國家間關系的準則,對于今天的國際社會來說,則更具有普遍意義。當世界人民在尋求和平與安全途徑的時候,墨子“兼愛”、“交利”的呼吁,不能不再次撥動人們的心弦,引起世人的共鳴。墨子的名言“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在日常生活中已被簡化成“強不執弱,富不侮貧”,這一理念體現了中國的和平文化并能適用于當今的國際社會。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對他國“人權”與“主權”的尊重

1998年,全世界100多個宗教組織代表集會發表“普世倫理宣言”,將中國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寫進宣言。〔8 〕儒家文化中的“仁”將會在維護世界和平中發揮重要作用,“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內容,它要求“仁者愛人”,“仁者愛人”同樣可以用西方的思想予以解讀,在猶太古諺說:要像愛自己一樣去愛別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實上是“仁者愛人”的重要體現。兩者之間的關系表現為:“仁者愛人”是從積極的意義上要求人們愛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從其反面通過對人們行為的限制來愛他人。因此,“仁者愛人”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兩句話形成了互為補充的人類社會倫理金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西方也很流行,可以運用到現實的國際社會中。當前以美國為首的霸權政治對于世界和平的挑戰是嚴峻的。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美國拒簽《京都議定書》、《國際刑事法規約》,撕毀《反導條約》、公然撇開聯合國發動對伊拉克的侵略戰爭等,使美國的霸權政治表現出極為狹隘的民族主義、國家利益至上的傾向,世界和平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對于戰爭,人類應有共同倫理底線。美國人不會希望外國軍隊攜千萬顆炸彈到其本土來“替天行道”、“維持治安”,而美軍的熱壓彈、集束炸彈、貧鈾彈這些瞬間造成大量傷亡或長期污染環境、摧殘人體的炸彈,已經造成了其他國家人民的巨大痛苦。美軍在伊拉克的狂轟爛炸一定是美國不希望在其本土發生的,是其所“不欲”的。中國式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柔性與中庸原則是美國政府所無法了解和理解的。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的現實,使時任美國總統布什將美國新戰略的基調定位于“立即消滅敵人”,而沒有顧及這樣無限制地訴諸強權和武力,將會激起更多的敵人。美國政府認為用武力稱霸全球“是通往天堂的道路之一”,但是這一道路是極其狹窄而危險的。

(三)“不戰而屈人之兵”——中國式的“非戰”觀

“武圣”孫子不是一位霸權主義者,而是一位和平主義者。孫子主張“不戰而屈人之兵”,“非戰”是《孫子兵法》的精髓,所謂“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就是說凡用兵之法,百戰百勝,并不是最好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最最好的。其具體措施為“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許多版本一般將這段話解釋為,戰勝敵人最好的辦法是運用謀略,其次的辦法是通過外交手段,再次是用軍事手段,最差的辦法是攻打敵國的城池。過去《孫子兵法》文本中有“霸王之兵”的記載,使人誤以為孫子是一位霸權主義者。而根據銀雀山出土的《孫子兵法》竹簡,真正的原文應是“王霸之兵”,其義應是“王道”。與西方的《戰爭論》不同,《孫子兵法》通篇貫穿著“非戰、和平”的崇高理念,追求和平、謀取發展是《孫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伐謀”強調“毀力為下,攻心為上”,它包含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運用智謀更加巧妙地調動力量、運用力量和轉換力量,最終戰勝對手;另一層意思是在戰略層面上進行智慧的較量,迫使對方改變戰爭計劃,放棄對抗的企圖。用現在的話來說,這后一層意思是講“攻心戰”。從表面上看,戰爭是力量之間的對抗,從實質上看,戰爭是要達成政治目的,最終是為了征服對方的意志,是要攻心的。實現“非攻”而勝,就是要求戰略家們充分發揮聰明才智,以征服對方的意志和迫使對方放棄企圖為目的,巧妙地運用力量和各種手段,達到一種“兵不頓而利可全”的戰略效果。

近來有學者對“伐交”的準確含義作出新解。但總體而言,這與現代國際法所確立的“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有相同的內涵。現代國際法允許的解決國際爭端的方法主要包括政治解決與司法解決兩類。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政治方法包括談判與協商、斡旋與調停、調查與和解。可以認為這與《巴黎非戰公約》具有同樣的理念,其精神是國際法關于和平解決國際爭端以及國際人道主義法所要求與提倡的。

(四)“先禮后兵”、“勿殺無辜”等——對國際法人道主義法思想的表達

戰爭在傳統國際法上是合法解決國際爭端的一種方式,戰爭并非目的,只是手段而已。即使戰爭不能避免,仍然要受到習慣法的約束。“先禮后兵”不僅僅是對戰爭程序的制約,也是對解決糾紛的友善原則,其主旨是讓求戰方盡最大誠意,做最大努力,通過協商等方法解決矛盾,以利各方利益。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可以訴諸于戰爭手段。

“勿殺無辜”是對戰爭的限度的制約,體現了國際人道主義思想。這些思想的實踐,表明中華古代的和平與戰爭思想與當代的國際戰爭法規則不僅有融通之處,更有對促進當代國際法發展的因素。所以有學者認為,國際法并非西方的專利,中華法系在古代早已形成獨特的國際法思想與實踐。在世界近代史中,璀璨的中華文明遭到了西方殖民者炮艦的蹂躪,西方文明從此主導世界,西方的價值觀也就成了“主流”的價值觀。國際法也就成了所謂“西方”的國際法。在西方法律價值觀主導的秩序中,其他法系包括中華法系的地位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承認。〔9 〕

因此,在國際法研究中,我們對英美國際法所表現的尊敬是必要的,但大可不必崇拜到失去自我的狀態。而且,建立中國國際法體系的根本之一,在于對中國文化的“清醒”與“自覺”,在于用國際法原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因此,就研究風格而言,國際法理論建設要敢于堅持中國國際法學的獨特性,中國的國際法實踐離不開本民族的土壤與本民族的實踐,所謂“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是民族的”。事實上,我國對法律包括國際法的研究方法與視角不同于英美國家,這就是西方法律強調從個人的角度、個人權益的維護來認識法律包括國際法,如美國國際法學者路易斯·亨金的著作《國際法:政治與價值》就把國家視為“人”,而我國乃至整個東方強調國家、社會,并從國家、社會的角度認識法律與國際法,并在這一基礎上設計法律制度。

因此,筆者提出建立中國國際法體系的根本之一,在于對中國文化的“清醒”與“自覺”,建立中國國際法體系的重要途徑,在于用國際法原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

五、國際法理論的核心是建立對主權的制約機制

(一)在國際關系中主權觀念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世界經濟全球化浪潮正風起云涌,這一浪潮席卷了全球,“地球村”的各色人種需要共同的“游戲”規則。因此,需要重新思考一度曾經絕對化了的主權觀。“入世”正在促進我國法律觀的變革,其基本走向為:從純國家意志的法律觀到相對國家意志的法律觀,從國家主義的法制觀到世界主義的法制觀,從絕對主權的法律觀與相對主權的法律觀。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42條第2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國際法理論之核是什么,這是我們進行國際法理論創新的關鍵。目前我國的國際法理論與二十年前的王鐵崖所處的時代相比,其實質內容并沒有變化,而國際社會已經有了深刻的變化。形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們沒有找到國際法理論之核。

國際法發展的歷史實質上就是對主權的制約的歷史,如從傳統的公海自由到公海上的管轄權,從國家主權的絕對豁免到相對豁免等。筆者認為樹立國際法的權威,其要義在于對主權的制約與法律控制,包括主權國家也應承擔國際法律責任。所謂有權力必有職責,有主權必有責任。否則,國際法就容易成為形式,甚至是一種“美麗的謊言”。我們不認為“主權是一個神話”、“主權概念是一種錯誤”,主權是現實的也是必需的,但同樣需要根據國際法加以控制。

(二)主權在國際關系中的權利屬性

國際法能夠對主權進行制約的原因首先來自于國際法上主權的涵義與特征。關于主權,人們普遍地將其解釋為:國家的重要屬性,它包括國家在國內的最高權和在國際上的獨立權,人們簡稱為“對內最高、對外獨立”。在對內方面,國家享有最高權力,對其領土內的一切人和物享有排他的管轄權,這種權利被稱之為統治權。在對外關系上,每個國家都是獨立的、平等的,這種權利被稱之為獨立權。兩者密切聯系在一起,構成完整的主權概念,這就是說國家有權獨立自主地處理自己對內對外事務。

從上述概念,不難發現主權這一概念的特征:

1.主權是每一個獨立國家所不可少的,喪失主權就喪失國家的獨立。

2.國家的最高權力只能局限在國家領土范圍之內。在國際關系當中,不可能有任何國家主張它的主權是最高的。如果一國試圖對另一國家主張主權,則成為“霸權”。

3.主權對外表現權利,具體為獨立權。也就是說,主權在國際法上的含義就是國家獨立,這一獨立性正是國家與他國平等交往的基礎。

正因為如此,有學者認為國家主權一術語的流傳很不幸。它根源于錯誤,一個不幸的錯誤。〔10 〕這一說法有一定合理性,也能給人一些深刻的思考。但這一結論仍然存在“矯枉過正”的傾向,因為對外的獨立權仍是主權的重要的表現形式與存在形式。根據這一形式誕生了國際法上另一個獨特的概念:主權性權利。正因為主權在國際法上表現為權利,權利總是與義務相聯,與責任相聯,就此而言,主權也并不是“絕對的”,所有國家都應同等地受國際法的拘束。事實上,國際法對國家主權設有若干一般的限制。例如外國商船在國家領海內的無害通過權,就是國際法對國家領土主權所設的限制。國家還受到自愿承擔的條約義務的特殊限制。所有這些限制都是合法的,并且也無損于國家的主權。至于不平等條約對國家所加的限制則是不合法的,因為它損害國家的主權,當然不受國際法的保障。

當然,建立對主權的制約機制,同時也就意味著建立對國際法的監督與實施機制,這同樣是國際法的重要內容,又是現有國際法所缺少的。建立對主權的制約機制,建立對國際法的監督與實施機制,這是國際法由弱變強的諸要素之一。

總之,國際法是國際社會的重要行為規范,規范國際法行為主體的行為,需要建立權利理論、行為理論與相應的國際法理論。上述幾個方面,筆者是從社會背景、研究起點、研究方法,研究風格、國際法理論研究之核等方面進行分析的,這些當然只是國際法理論創新的幾個主要方面,而不是所有方面。在融入世界政治經濟舞臺的中國,不能忽視對國際法理論這一領域的重視與研究,我國國際法學者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與膽識,適應時代潮流,運用自己的研究視角與方法,走出奧本海國際法體系,建立中國的國際法學理論體系。

猜你喜歡
理論創新
黨的理論創新與海南特區建設研究
現代交際(2016年20期)2017-02-15 17:13:46
中共十三大以來歷次黨代會對反腐敗工作的理論創新
理論導刊(2017年1期)2017-02-10 19:02:14
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堅守與創新
新形勢下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路徑研究
文教資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55:10
芻論和平發展思想對人類文明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
理論導刊(2016年10期)2016-10-26 13:47:01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教育和學術研究關系思考
現代交際(2016年12期)2016-07-09 01:44:13
商業經濟的理論創新與發展實踐探索
鄧小平南方講話關于生產力問題的理論創新
科技視界(2016年16期)2016-06-29 20:52:56
會計環境變革與財務會計理論創新研究
市場觀察(2016年5期)2016-06-23 21:11:46
2015~2016年中國國際政治學研究熱點述評
人民論壇(2016年8期)2016-04-11 11:44:1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永久视频| 99re热精品视频中文字幕不卡| 中文字幕在线看| 国产成人你懂的在线观看|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人成在线视频| 国产jizz| 国产精品成人啪精品视频| 日本在线亚洲|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网| 国产麻豆另类AV| 97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欧美精品不卡|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亚洲香蕉伊综合在人在线| 丝袜美女被出水视频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日韩小视频在线播放| 任我操在线视频| 欧美精品1区| 国产不卡在线看|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中文字幕伦视频| 欧美色视频在线| 色有码无码视频|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国产青青草视频|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国产成人1024精品| 亚洲欧美成人网|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五月天婷婷网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日韩小视频网站hq|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日韩av手机在线| 99免费视频观看|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a色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二区|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国产在线欧美| 香蕉久久永久视频|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香蕉|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久久这里只精品热免费99| www.狠狠| 国产黄色视频综合| 性欧美在线|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欧美| 毛片视频网址|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97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九九|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 久久免费视频6|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成人91在线|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