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南
【摘 要】跨學科是當代科學進步的重要標志,跨學科教育也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跨學科背景對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輔導員工作是跨學科的工作,可以從職業化管理和專業化管理兩個維度來界定輔導員的職業能力。
【關鍵詞】跨學科 輔導員 職業能力
21世紀是人類社會復雜性以及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相互關系復雜性日益增長的時代,學科在不斷的分化并向著高度綜合化、整體化的方向發展,跨學科是當代科學進步的重要標志,跨學科教育也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此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順應教育“跨學科”發展趨勢的同時,對輔導員職業能力的獲得與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輔導員工作是跨學科的工作
輔導員是高等院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支特殊力量,承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成長發展指導和日常事務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其核心任務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成為大學生“學習上的教授者、生活上的指導者、人生中的引導者”。
1.學科的概念及界定
學科(discipline),是相對獨立的知識體系,有兩種含義,一是指學術的分類,是與知識相關聯的一個學術概念,另一個含義是特指高校教學、科研相關的功能單位,以一類知識為背景和核心開展活動的組織。
學科的界定,涉及知識的分類,由于知識分類并非絕對,所以學科的界定是一種模糊和流動的界定,使“跨學科”發生成為必然。
2.跨學科的基本概念和本質
“跨學科”(interdiscipline)一詞最早出現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一次會議速記的記錄文字中,哥倫比亞大學著名心理學家伍德沃斯(WoodvosR S)率先公開使用了“跨學科”這個詞。近幾十年,隨著跨學科研究的發展及豐碩成果的問世,出現了專門研究跨學科現象、規律和方法的“跨學科學”。
“跨學科”的本質是一種整合來自不同學科知識的能力,是在研究和教育過程中將單一學科的某個或某些元素整合在一起,產生新知識,解決和完成一個問題和任務。
3.輔導員工作是“跨學科”的工作
輔導員工作是一項教育人和培養人的工作,必須遵循教育的客觀規律,其工作的理論基礎與知識借鑒既立足于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和自由全面發展的理論,又借鑒了思想政治教育學、教育學、管理學、心理學、人才學等多學科的知識,構成了理性發展的理論框架和知識體系,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為“跨學科”的教育。
第一, 21世紀,教育的主要職能是核心價值觀的灌輸、生活技能的傳授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養,其中核心價值觀的“灌輸”是首要任務,也是高校政治輔導員工作的重中之重。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反映社會制度和時代本質的價值觀,涉及道德、社會、自然、群體、政治、經濟、民族等多學科、內容豐富的知識理念,輔導員的工作就是要整合不同學科里面蘊涵的對社會核心價值觀的認識,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把社會核心價值觀的理念“灌輸”給大學生,不同學科里面蘊涵的對社會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就構成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跨學科”教育的知識體系。
第二,輔導員工作致力于促進大學生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隨著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轉型,轉型時期背景下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問題變得更加突出,也更加尖銳,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學、管理學、心理學等任何單一學科都難以解決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復雜問題,必須要整合相關學科里面蘊涵的、有利于解決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的理念、知識、方法和實踐經驗,使思想政治教育成為笛卡爾追求的“讓心智在一切方向上充分涌流”的教育,彰顯鮮活生命力。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模式是“跨學科”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是指在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指導下,根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實需要所設計和建構起來的教育目標、內容、方式、方法、手段、結構等方面的綜合性理論模型和實踐范式。隨著中國社會經濟多元、文化多元和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經滯后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問題,必須要緊緊圍繞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構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把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根本問題,借鑒其他學科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概念、理論為思想政治教育學可所用,構建“跨學科”教育模式。
二、跨學科背景下的輔導員職業能力
職業是指個人在社會中所從事的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職業能力是個人從事職業的能力,包含職業技能、職業素質、知識結構等影響職業活動的主觀條件。構成職業能力的各要素之間既相對獨立又普遍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統一于職業能力的形成與發展。職業能力既是衡量個人在崗位職責方面勝任與否的標準,也是影響個人成就感獲得的重要因素。
一般來講,職業能力是多種能力的綜合,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輔導員職業能力的構成可以包括:基本職業技能(任職資格)、專業職業技能(職業素質)和關鍵職業技能(職業綜合能力)。
學科背景下,輔導員工作始終圍繞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基本矛盾開展,著力解決現代社會對大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要求和大學生實際的思想品德水準這一特殊矛盾,明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職業化、專業化的根本途徑,形成相應的管理體制。因此,學科背景下從現代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管理的意義上來講,輔導員的職業能力可以從職業化管理和專業化管理兩個維度來界定。
從職業化管理維度來看,輔導員職業能力的構成有三個方面:職業理想、職業形象和職業技能。崇高的職業理想和政治信仰是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強大的內驅力,也是職業能力的根本。職業形象也是職業能力一種體現,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發揮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包含四項要求:嚴謹的思想作風、良好的精神狀態、堅韌的意志品格和健康的身體素質。也就是說,輔導員要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規律出發,以強烈的事業心和進取心,以對思想政治教育堅定的信念和自信心,以強健的體魄、良好的思維和創新思想、充沛的精力,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理智謙和、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狀態,樹立輔導員完美的職業形象,贏得大學生的支持、信任和尊重。職業技能是指實際工作能力,主要包括:調查研究的能力、思想宣傳的能力、組織協調的能力等。輔導員要具備善于接觸、觀察、了解、分析大學生群體和社會環境,做出正確決斷的能力,善于結合實際運用馬克思主義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理論的能力,善于總結實際工作經驗指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能力。輔導員要具備較強的口頭和文字表達能力,要善于抓住要領、突出重點、富有鼓動性地開會講話,要熱心、耐心、細致地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具備深入淺出、思維嚴密、理論聯系實際地說服教育大學生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社會性的教育活動,輔導員既要具備組織面對面思想教育活動的能力,還要有整合教育資源形成教育合力的能力,既能通過深入細致的談心談話教育學生,又能充分利用教育載體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從專業化管理的維度來看,輔導員職業能力的構成有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兩個方面,在知識結構方面包括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輔導員必須具備合理的知識構成,在專業理論知識方面具有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和良好的理論素養,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方法論、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歷史等基本知識基礎。同時還要熟悉心理學、教育學、倫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管理科學等相關學科知識,做到既懂知識,又懂業務,思路才能更加開闊,優勢才能更加突出,才能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能力結構方面輔導員應具備決策能力、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現代化手段的應用能力和學習能力。決策是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職能,集中體現輔導員的智慧、能力和才干,科學決策是輔導員職業能力的重要方面。輔導員還必須具備運用現代化手段的能力,學會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與學生對話、溝通和交流,借助高技術群體快捷、高效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務。大學生是一個知識群體,具有現代意識和獨立人格特征、崇尚科學與理性,善于接受新知識、新技術,輔導員的另一個重要能力結構就是要具備學習能力,要善于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善于深入研究,善于實踐。
【參考文獻】
[1]王沛民,顧建民,劉偉民. 工程教育基礎. 浙江大學出版社,1994:325.
[2]汪丁丁,汪丁丁青年對話錄:教育是怎樣變得危險起來的.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2:52.
[3]現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1999:16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