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 實現“人本化”的政治教學,需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著手。本文主要闡述了人本化理念在三維目標達成中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 三維目標 人文性 高中政治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三維”目標是政治課程人文性的集中體現
從政治教學的角度看,政治教學的主要功能在于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政治課不僅要傳授理論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從教學目標看,教學目標系統在形式上,可分為顯性目標和隱性目標;在內容上可分為認知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在性質上可分為技能性目標和人格性目標。人的行為習慣屬于顯性層次,而人的潛意識和深層價值觀念包括人格品位等屬于隱性層次,我們的教學不能僅停留在顯性層次,還要同時注意到隱性層次。這樣,從教學目標理論來看,學科教學都包含著多種目標,思想政治課教學也不例外,只有實現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的目標,才能實現教學的目標和任務,才能較好地完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
一些政治教師為了考績、評優和晉升的需要,平時只是為考試而教,只教《考試大綱》規定的知識點,認為只要學生考出好成績便萬事大吉,至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等與考試無關的內容教它何用?體現在政治課堂上,教師講條條、學生背條條、考試考條條的現象屢見不鮮。倘若高中政治教學過分追求功利性,必然會偏離其正常的價值取向,導致學生人文精神的長期缺失,培養出來的往往是大量德智分離、有能無德的“人才”,這將會給社會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將是政治教育的悲哀!
2 “人本化”理念在“三維”目標的達成策略
2.1 彰顯課程特色,培養學生興趣
用“情”教育。用和藹可親,豐富多彩的肢體語言,激發感染學生求知的欲望;用平等真誠與學生靜心探討,一同走進知識的海洋;用生動活潑,言簡意賅的語言勾畫出復雜深奧的理論。同時在言行舉止間充滿著對學生的肯定、鼓勵與愛,做到以心換心,以情動情。情到深處,情不自禁就會產生共鳴。學生才會學得輕松,學得高效。
強化德育功能。很多教師為了節省時間,忽視了很多思想政治課德育的瞬間,淡化了知識傳授間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感悟現實生活的細節,往往使學生覺得書本離生活很遠,政治就是假話,就是奴化,很難體會黨和國家制定方針政策的原由與意義,甚至缺少一些基本的政治敏銳性和判斷力,這非常不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高考看,很多題目都是帶有政治教育功能的,學生一知半解,也難以應付。所以無論從社會責任還是高考來看,強化政治德育功能都是大有裨益的。
注重興趣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興趣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政、史、地中,政治主觀題難度最大,很多學生有畏難情緒,從而對政治科目學習失去信心和興趣,隨之也失去了政治學習的自主性。所以老師要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堂,真摯的情感教學,高雅的人格魅力去循循善誘地引導,激發同學們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持久學習的動力。
2.2 規范教學行為,凸顯潛移默化
規范教學語言。教學語言是傳授知識、情感的重要載體,所以語言規范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重要依托。教學語言包括口頭語和書面語,口語規范主要是要做到準確精煉、流暢優美、邏輯嚴密,書面語規范主要是板書嚴謹,整齊,層次清晰。這不僅有利于準確傳授知識,表達情感,也有利于學生精準地理解掌握知識,形成嚴謹的語言表達習慣和科學的語言表達思路,這對考試的語言規范大有幫助,同時對學生的審美也有重要意義。
規范教學思路。教師授課思路就是學生應試分析解決問題思路的示范,要想提高學生解題能力,就要規范教師的教學思路。我們傳授知識一般采取從現象到結論的歸納法,或者由結論給予論證的演繹法,無論歸納或演繹都要層層推進,邏輯嚴密,切忌跳躍,不僅要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特別是在案例教學中,要精選案例,切忌隨意,或斷章取義,同時注意過程分析以及注意問題。很多老師在授課中缺少耐心,或者對學生認識不充分,總是缺少必要的環節,從而老師越講,學生越糊,思維混亂。
規范教學流程。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日積月累的過程,所以教學中切忌浮躁,缺少必要的教學步驟。在教學中有很多老師或沒有備課本,或備課不充分,或不批閱作業,或不注重落實檢查,或不注重知識更新等等,教學流程總少些步驟,這樣難免使學生掌握不夠充分,或不夠扎實。長此以往,學生知識漏洞就會增多。所以我們要始終如一地堅持備課、授課、作業、考試、反思,各個步驟都要細致入微,規范有序。
2.3 理論聯系實際,注重能力培養
理論講授中滲透實際運用。高中政治、經濟理論性都很強,有很多知識都比較抽象。一方面我們要講透理論要點,使學生理解觀點核心要旨,另一方面我們要及時結合現實生活,用現實事例例證理論觀點,幫助學生理解。同時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避免二者脫節。
社會熱點中整合知識體系。社會熱點往往是高考的重點內容,而學生的理解運用調動知識能力是高考的一個瓶頸,所以平時教學中就要引導學生關注、理解、分析熱點。這也是培養學生政治敏銳性的重要方式。對于熱點,要引導學生全面了解,避免片面,同時要跟蹤,密切關注發展趨向。然后積極引導學生將熱點問題引入政治學習,打破政治板塊限制,從多角度,多方面綜合運用分析,從而使學生建立新的知識體系,相關同類知識重新板塊化,類似知識區別化。
社會實踐中體驗拓展教材。政治學科僅僅在校園里進行簡單的知識傳授是不夠的,有很多知識需要學生走出校園,親自實踐體驗。特別是在新課程教材中,很多知識都是概念化地一筆帶過,期間的來龍去脈都沒有詳細的講解,帶領學生走入社會,調查訪問,撰寫方案報告,有助于他們感受知識的趣味,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同時可以拓展教材,豐富知識面。
2.4 合理使用資料,強化落實管理
精選資料,切忌多雜。市場資料眾多,魚龍混雜,一定要精心挑選。通常情況下,教師可以推薦一本共同使用的輔導用書,此外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要選擇適合自己基礎又適合自己學習方法的資料。一方面避免人云亦云,另一方面避免多而雜。高中的學習科目眾多,時間緊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要盡可能提高效率。此外,眼下的政治資料大多都是大同小異,題目有很多是雷同的,同時政治學科不同于理科科目,也不宜采取題海戰術。用透資料,避免形式。有很多同學買了很多資料,往往是東看看,西看看,沒有一本是全部落實的,結果資料成為一種負擔。還有的同學只做題目,不看講解,把資料當成任務去完成。也有些老師為了方便教學,以資料代替作業,把資料發給學生,既沒有資料使用的引導,也沒有對資料里面重要內容進行講解,結果是學生隨便看看,主觀題完全參照答案,甚至自覺性不高的同學全盤照抄。這樣資料成為一種形式,甚至讓學生對答案產生了依賴心理。所以我們要在精選資料的基礎上,把有限的資料合理充分利用,不放過每個細節,這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面。
參考文獻
[1] 郭勇.用政治價值觀指導政治教學設計[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