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嚴惠棟
細數安全出行駕車原則
文 嚴惠棟
行車總原則:給人方便,自己方便;予人安全,自己安全。
開車第一原則:安全駕車,文明駕車
駕駛的三條黃金原則:
1、集中注意力
2、仔細觀察
3、提前預防
安全行車基本原則
1、不論坐在前座還是后座,乘客都要系好安全帶。在車禍事故中,因沒有系安全帶而造成死亡的比例要比系安全帶的死亡比例高出一倍。
2、駕駛車輛要保持專心。不要被身旁的乘客,美麗的風景分散注意力。
3、在彎道或上下坡路段要小心謹慎,來車往往是在視線看不見的另一邊。
4、保持安全跟車距離尤其不要緊跟在大型車輛之后。距前車越近,越看不到前方的路況,真有突發狀況發生時難以閃躲。
5、不要只把視線盯著前車的尾巴。要隨時觀察前面的道路狀況,遇到危險時才能有時間與空間采取更好的閃避措施。
6、定期檢查輪胎老舊磨損的情況。在濕滑路面,磨損輪胎的抓地力會大打折扣。
7、經常查看后視鏡。在改變行進路線或超車時,這是一定要做的動作。
8、別占用非機動車道。即使保持在安全速限范圍內,在擁擠的非機動車道也容易發生意想不到的狀況。
汽車駕駛安全原則
1、不超速行駛;
2、不違規超車;
3、不違規停車;
4、不爭先搶道;
5、遇救護車等特種任務車輛,應立即避讓;
6、開車不喝酒、酒后不開車;
7、身心疲累時,不勉強上路;
8、慢速車駕駛,不占用內側車道;
9、不任意變換車道;
10、車不給沒有駕照的人。
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經常是各操縱機件的協同操作。在駕駛過程中,應嚴格遵循一定的操作原則,否則將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各操縱機件協同操作時,應遵循的原則是這樣:
1、離油對動原則:踏下離合器踏板時,必須放松油門踏板;松抬離合器踏板至半聯動時,應酌情緩踩油門踏板。
2、離變聯動原則:在未完全踏下離合器踏板時,不得摘掛變速桿。
3、制離分動原則:踏下制動踏板時,在汽車未完全降低到10km/h以前,不應該踏下離合器踏板,但車速降到10km/h以下時,應迅速踏下離合器踏板。
4、油制逆動原則:制動踏板和油門踏板不得同時踩踏。
駕駛機動車必須遵守的原則——靠右側通行
根據《道路交通管理條例》中的規定,應靠道路的右側行駛。同時,嚴格遵守“各行其道”的原則,在劃分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的道路上,在機動車道行駛;在沒有劃分中心線和機動車道的道路上,在中間行駛;在劃分小型機動車道和大型機動車道的道路上,按規定的車道行駛。
行車途中緊急躲避障礙原則——先慢后快
車輛行駛時,忽然遇到危險卻來不及制動時,惟一的辦法只有閃避了,而閃避也是有技巧的。具體的方法就是當發現情況時,轉動方向盤要由慢到快。路面越滑,就越要平穩地轉動方向盤。完成閃避動作后,應迅速將方向盤回正,這樣汽車很快就會從左右搖擺的狀態中恢復平穩。駕駛者在整個過程中也不要緊盯著障礙物,而是應將視線對著正確的行駛方向。
安全駕駛防追尾原則
1、不跟大型貨車。因為大型貨車又寬又大,遮擋行車視線,既容易使后面的車隨著它闖紅燈,又得防止貨物掉落而傷及自己和車輛。
2、不跟公交車。因為大型公交車和大型貨車一樣,容易遮擋行車視線,而且一些公交車司機進出站時強進強出,還不開轉向燈,如果跟得過近或在其兩側,就容易發生事故,而吃虧的總是小型車。
3、不跟出租車。尤其是空駛的出租車,它經常要在路上找活兒,一旦發現有人打車,司機就會急剎車,而載著客的出租車也會因乘客就近下車,使司機隨意停車,經常連轉向燈也不打,就猛地停在路邊。如果跟車過近,就沒有了剎車距離,很容易追尾。
4、不跟高檔車。如果自己開的是一輛比較普通的車,最好不要跟在高檔車的后面,因高檔車的車速一般比較快,一旦出現了急剎車,它能及時剎住,而你的剎車距離長,發生追尾的可能性很大。
5、不跟外地車。外地司機一般對新去的城市道路不熟,行車速度慢且猶豫,有時為了尋找目的地,會臨時停車問路,還有一些跑長途的司機疲勞駕駛,車開得忽快忽慢,忽左忽右,跟在后面很危險,稍有疏忽也會發生追尾。
狹窄路段會車原則
禮讓三先:先慢、先讓、先停。行車時遇到對向來車占道行駛,應主動給對方讓行。會車中遇到對方來車行進有困難需借道時,應盡量禮讓對方先行。
復雜路口行車原則
“寧停三分,不搶一秒”。發現前方道路擁堵時,應減速停車,依次排隊等候,等疏通后,方可繼續行駛。車輛在擁擠路段低速行駛時,遇其他車輛強行“加塞”,應主動禮讓,確保行車安全。
冰雪道路駕駛安全原則
1、起步時要少加油,緩抬離合器踏板,以減少驅動輪滑轉,適應較小的摩擦力。如起步困難,可在驅動輪下鋪墊沙土、爐渣等物,或在驅動輪下及其前方的冰面上,刨挖出橫向溝槽以提高摩擦力。
2、行進中要保持勻速行駛,避免加速過猛,以防驅動輪因突然增加轉速而打滑;停車時要先利用發動機制動,再緩緩踏下制動器,避免使用緊急制動;轉彎時速度要慢,轉彎半徑要增大,不可猛轉猛回以防側滑;禁止在冰雪道路上空檔滑行。
3、會車應選擇寬平道路,要加大橫向間距;盡量不要超車,必須超車時一定要選好路段,待到前車讓車后才可超車;結隊行駛時,要加大車與車的安全間距。
4、通過冰雪坡道,應根據坡度的大小選擇適當的檔位,避免中途換擋。因路滑不能上坡時,應鏟除冰雪或鋪墊沙土、爐渣等物后再上坡。下坡應選用低速檔,以利用發動機控制車速。
5、盡量要走他人走過的路。
霧天開車安全原則
1、時刻注意車速與可視距離的關系。
2、拉長與前車的跟車距離。
3、視線不清的天氣千萬不要在路中央開車,也不要壓線。否則在會車時會很危險。
4、霧中開車請打開位置燈,如果有前霧燈也打開。
倒車安全原則
1、彎道、狹路、陡坡、橋梁、圓環、隧道、鐵路平交道、單行道、快車道等危險地帶或交通頻繁處所,不倒車。
2、倒車時,要緩慢。
3、倒車時,須派人在車后指引,如無人在車后指引時,應下車測明車后有無足夠位置。
駕車選路原則
選寬不選窄:選平不選偏;選中不選側;選硬不選軟;選水不選泥;選舊不選新:選直不選彎。
兒童乘車必須堅持的原則
原則一:正確使用安全帶
如果乘車兒童能夠占滿一個座位,就可以使用安全帶,但安全帶不能太靠近下巴。需要注意的是,過于幼小的兒童不能使用安全帶,因為安全帶在事故中對幼童腹部的傷害并不亞于撞車對兒童的傷害。
原則二:使用兒童安全座椅
通常情況下,兒童安全座椅適用于0至6歲半左右的兒童,兒童安全座椅的使用可使兒童的乘車安全提高7倍。兒童安全座椅首先要用安全帶固定,最好汽車本身也能夠固定兒童安全座椅。
原則三:兒童乘車時一定要坐后排,不要坐在副駕駛座位,因在不系安全帶的情況下,汽車在緊急制動或發生意外碰撞的時候,就會把孩子擠撞向雜物箱,或者擋風玻璃上,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傷害。
行車中防止側滑原則
1、濕滑路面行車,關鍵是控制車速。
2、加大車距,留足減速制動距離,有情況盡早處理。
3、用油門控制車速的收油動作要輕緩,以免突然出現發動機制動效應,引發側滑。
4、嚴格遵循以減擋降速為主,使用制動器為輔的原則。
5、遇有凸凹不平的濕滑路段,更要注意提前降速,以免驅動輪劇烈顛簸,出現嚴重失衡的情況,引發側滑。
一旦發生了側滑,切記遵守以下原則:
1、不要猛踩制動,以免車輪抱死后僅起支撐作用,而完全喪失克服側滑的作用,尤其是前輪抱死后,雖然保持著改變角度的功能,但無法保持引導車體轉向的功能,處在完全失控的狀態。
2、不要向側滑相反的方向轉動方向盤,正確的方法是車尾向哪一側滑動,即向哪一側適當調整方向盤。轉向時動作要敏捷、輕盈。
行車并線原則
1、并線提早打燈,告訴后方車輛你需要并線。
2、并線時忌走弧線。并線時一般傾向于走直線,而不要走弧線,以免在兩個不同車道間耽擱過長時間。
3、并線時從輔路匯入主路的車輛要讓原先主路車輛先行通過,進入環島的車輛要讓島內車輛先行。
4、連續并線屬違章。行為在車流量大的道路上,應提早準備從快行線駛入慢行線。
5、提速并線。正常路況下,剎車后慢慢并線,易招致事故,至少會立即引起堵車。應在打轉向燈后,看準安全的空檔,稍微提速并同時打輪并線,以免后車處理不及。
三把打方向原則
三把方向法(用于變線、路邊停車、移庫,倒車等)
第一把:向欲到達的新車道打方向;
第二把:車身中部接近新車道中心線時回方向;
第三把:車頭即將正對新車道中心線時將車輪回正。
轉彎時打方向原則
緩彎要早打慢打、早回慢回;急彎要晚打快打、早回快回。慢打則慢回;快打則快回。要有預見能力,在未轉向前,雙手就開始做好準備動作。還要考慮到提前量。
不能超車的原則
拐彎的時候不能超;前方有路口的時候不能超;紅燈變綠燈起步時;在沒有完全通過路口時不要超;前車速度不正常或不讓超時不超;對方有來車不超;視線不良不超;有行人在橫道線上不超;出機場、狹路、隧道不超;過鐵路道口不超;人多地段不超;通過橋梁時不超;總之不違章超車。
新手駕駛上路原則
1、遇事不要慌張、牢記操作要領,做到遇事沉著冷靜,操作自如,確保行車安全,
2、控制高速行車,時時記住“十次事故九次快”的教訓。
3、遇到緊急情況,果斷迅速處理,緊急情況處理的原則為:先踩制動踏板后打方向,轉向盤不能只打不回,以免造成新的危險。
4、預防為主,注意研究各類行人的心理狀態和行動特點,養成善于觀察、不開“英雄車”、“賭氣車”的良好習慣。行駛中以鳴笛為警告,以制動求保險,保持安全車距,遇見行人應讓行。
磨合期駕駛必須遵循的原則
1、避免急加速;
2、不要讓發動機怠速運轉太久;
3、汽車在磨合期內裝載量不應超過額定載荷的75%。因為超載會加重磨損,對車輛造成損害;
4、注意不要跑長途;
5、速度要限制,不要超過規定的磨合車速。
處理緊急事態時遵循的原則
1、冷靜沉著:在遇緊急事態時,駕駛員必須要保持頭腦冷靜,不驚慌,這是采取正確避險措施的先決條件。這需要駕駛員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駕駛員只有冷靜沉著,才能及時做出準確的判斷,使操作及時準確,從而達到避險的目的,千萬不可驚慌失措。
2、先人后物:汽車遇緊急事態時,駕駛員應首先考慮人的安全,這是避險時最基本的處置原則。
3、避重就輕:所謂避重就輕就是向損失較輕或危害較小的一方避讓,盡量避開損失較重或危害較大的一方。
4、先方向后制動:駕駛員在行車中遇到緊急事態時,應按照先考慮避險方向后再實施制動原則。因為,在事故前改變行車方向,可以使車輛避開將要發生事故的位置,甚至能化險為夷,轉危為安。若制動先于方向,就會錯過避讓時機。
駕車路遇“行人”的安全處置原則
1、路遇顧物的行人
行人表現:在道路上有些行人,為盡快撿回失物,不顧汽車臨近,冒險上前撿拾;有些人趕著牲畜在路邊行走,當汽車駛近,牲畜騷動起來,為了保護牲畜而沖到路中驅趕,忘卻自己的安危。
處置原則:對于這些行人,駕駛員必須既要看人,又要看物,一旦發現有物落在車行道上,就應做好有人來撿物的準備,降低車速,避讓物品,并做好隨時停車的準備,以保安全。
2、路遇躲避灰塵和泥水的行人
行人表現:為了躲避汽車行駛揚起的塵土或濺起的泥水,往往不顧安全,在汽車駛近時,突然跑向路的另一邊。
處置原則:對這樣的行人,重點應放在預防上,要注意觀察風向和行人動態。盡量減速,以減少塵土飛揚;避開泥洼,減少污水的飛濺,并做好避讓行人的準備,鳴笛(在非禁鳴地區)提示行人注意。
3、路遇沉思的行人
行人表現:陷入沉思的行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所思考的問題上,除兩腿本能地機械移動外,對外界一切都置若罔聞。汽車的行駛聲、喇叭聲都不能引起他的注意。
處置原則:遇到這類行人時,要減速鳴喇叭(在非禁鳴地區),緩行繞過,并盡可能地保持較大的安全距離,以防行人在沉思中突然驚醒,盲目亂跑。
4、路遇結伴而行的行人
行人表現:幾個人結伴而行,其中一人向路的一邊跑,其他人也可能跟著跑。對這些行人要注意領頭的人和那些表現比較猶豫的人,尤其在同行人大都已穿越道路,還剩少數人在另一邊時,要特別注意這少數人的行動。
處置原則:對此類行人必須格外注意,防止因他們打鬧玩笑而突然跑到道路上來;對列隊而行的團體,只需稍鳴喇叭提示,按正常速度通過即可。當列隊橫穿道路時,應停車等候隊伍過完,不可鳴喇叭催促,更不可搶行沖斷隊伍。
5、路遇精神失常的行人
行人表現:有些精神失常的人,在公路或街道上毫無規則地流蕩,有時手舞足蹈地攔截車輛,甚至橫臥于道路上。
處置原則:遇到這種病人時,應本著人道主義精神,低速避讓,不應對其恫嚇或用武力驅趕。
保持合理車距原則
保持適當的車距是安全行車的基本要求。那么前后車距多少才算合適呢?簡單的說,在跟車時,可以選擇路面或路邊的某一固定參照物,如果前車和您的車通過該參照物的時間間隔在兩秒以上,那么說明車距合適,這就是所謂的“兩秒鐘”原則。
“兩秒鐘”原則并非僅僅是駕車者的經驗所得,它是有一定的事實依據的。根據科學研究,一般駕車者的制動反應時間在0.39—0.63秒之間,采取制動的時間在1—1.35秒之間,兩者之和為1.39—1.98秒,小于兩秒。而通常前后車的車速基本相同,所以在制動時間相同的情況下制動距離也基本相同。兩秒鐘的間隔,就可以保證前后車輛的有效制動。在日常行車中,您可以用“兩秒鐘”原則調整前后車距。如果發現時間差少于兩秒,那就表示您已進入危險距離,這時您必須減速,適當加大跟車距離;如果大于兩秒,說明車速、車距適中,為安全跟車距離。
晨夜間行車的基本原則
1、燈光不全不上路
燈光是夜間行車安全的生命保障,決不能有半點馬虎。尤其是前照燈、后尾燈、轉向燈和制動燈出故障時,上路行車是非常危險的,因此夜間上路行駛之前務必要對燈光進行全面檢查,確認良好方可上路。
2、疲勞駕駛是駕車大忌
夜間開車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一個“困”字,疲勞駕駛是駕車的一項大忌,技術再好也會因一時困怠而鑄成大錯。因此決不許強打精神,勉強上路。
3、控制車速是根本
沒有事幫夜間由于路上行人、車輛相應減少,駕駛急于趕路,所以車速都比較快。在彎道、坡道、窄路、雨、霧天都會嚴重影響視力,遇有緊急情況極易發生危險,一定要降低車速。
夜間行車須注意的原則
1、密切注意路面變化
夜晚駕車能見度較差,尤其要學會利用路面明暗和不同的反光來判斷路形路況,凡在前照燈能夠涉及的范圍內的任何光照形狀的變化都應及時注意。如:光柱變窄可能是山口,光柱變短可能是彎道或上坡,光柱變長可能是彎道或下坡,光柱下緣出現缺口可能是坎坷或坑洼。此外還應學會利用顏色判斷路形路況,凡是發現前方路面顏色變化就要注意。如:成片的亮處可能是積冰或積水,暗處可能是坑。
2、注意經常變換遠近燈光
經常變換遠近燈光對夜間安全駕駛主要有三方面的好處:首先,變換遠近光有利于觀察環境和路況,更容易及時發現隱患;其次,經常變換遠近光有利于視神經減輕疲勞,提高加強駕駛者的興奮度;再次,經常變換遠近燈有利于及早引起其它車輛,特別是彎道另一側來車的注意。
3、禮貌會車,注意右側距離
會車時關閉遠光燈既是禮貌又是安全行車的必要手段之一。關閉遠光燈或關閉大燈利用對面來車的燈光對路面和物體勾勒的剪影效果來觀察路況,比開遠光燈的效果更好,但一定要充分估計右側的距離,不可只顧躲對面的車而忽略右側。由于會車燈光會造成“光盲”,要提前注意會車點路面,注意“獨眼燈”車,放寬會車距離。
4、謹慎超車,注意直線距離
夜間超車一定要有足夠的直線距離,無論如何不要在彎道中超車。超車前應接近前車后以變換燈光的方式來提醒前車減速讓道,待對方做出讓行動作時再加速。
5、細心觀察,注意路標提示
在有道路標線的道路上行駛時較容易判斷道路的路形,但如果是夜間行駛在無標線的道路上,就要仔細觀察指示牌和路邊的路碑。遇有疑問時一定要減速甚至停車探明情況后再上路。
6、控制車速,隨時注意儀表
因為能見度差,周圍速度參照物不易辨認,所以夜間行車從視覺感受上對車速的判斷相對偏低,許多人會下意識提高車速。因此要隨時注意察看儀表板上的車速表和發動機轉速表,把車速控制在安全速度以下。
觀察時應遵循的原則
1、注意力集中到行駛路線上中心區域;
2、做到快速觀察交通情況,并能迅速轉移,對重要目標觀察時間要長一些;
3、適當觀察側方和后方情況。
開車謹記9條原則
一不:車輛通過鬧市受阻時不要急躁。
二要:兩車交會前要提前降低車速;車輛轉彎前要減速、鳴喇叭并靠右行駛。
三查:對車輛安全部位,出車前要查;行車途中要查;返回車場后要查。
四看:出車看氣候;行車看風向;鳴喇叭看反應;遇人、車看動態。
五不開:寬闊道路不開“英雄車”;復雜地段不開“冒險車”;熟悉道路不開“麻痹車”;任務緊急不開“急躁車”;遇到情況不開“賭氣車”。
六讓:你追我讓;你搶我讓;你沖我讓;你強我讓;你擠我讓;你急我讓。
七防:下雨要防滑;跟車要防前車緊急制動;見行人過馬路要防急穿;遇騎自行車人要防急轉猛拐;過道路口要防爭道搶行;見老人過馬路要防“回馬槍”;遇霧、暴雨、大風等惡劣天氣要防突然情況。
八快:遇到緊急情況制動反應要快;遇到險情應變措施要快;在鐵路軌道內發生故障撤離要快;發生傷人事故搶救要快;遇執行任務的特種車禮讓要快;排除機械隱患要快;掌握交通信息要快;保養車輛要勤快。
九慢:進出城鎮、鄉村道路要慢;遇到行人稠密、兒童玩耍及盲、聾、啞人過路要慢;通過傍山、險路、狹橋、鐵道、山坡要慢;起步、停車、調頭要慢;裝運易燃、易爆、易碎物品行車要慢;拐彎、狹路要慢;通過交叉路口時要慢;交會車要慢;視線不良要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