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歲林
【摘 要】本文從“熏陶感染,培養情感;深情朗讀,融入情感;聆聽音樂,激發情感”等三方面闡述了在語文教學如何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語文教學 情感教育 融入 熏陶 感染
語文教學在培養人方面有著無與倫比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它能夠融知識教育、能力訓練、道德培養、情操陶冶于一體,采取理論灌輸、耐心疏導、情感感染、榜樣示范、實踐鍛煉等多種方法,使學生既獲得了知識、培養了能力,又受到情與理的潛移默化,從而陶冶情操、凈化感情。
一、熏陶感染,培養情感
有一位教師說:“我們不是給學生講語文,也不是帶著學生學語文,而是用自己的語文氣質去感染學生……”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教師本人應該富有情感,要用自己豐厚的語文素養,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課堂上我們要力求使自己的言談更幽默,舉止更優雅,語言更富有感情。我們要關愛學生,關注學生的心靈,課堂上多一些微笑,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哪怕是一句鼓勵的話語,一次真誠的握手,一回溫柔的撫摸,都會讓學生覺得老師的親切,會讓他們感受到真善美的存在,他們會被老師的情感包圍,幼小的心靈中也會滋生一份最純真、最樸素的情感,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健康茁壯成長,這種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具有難以想象的力量,它對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將起到最初的啟蒙作用。
二、深情朗讀,融入情感
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反復的讀,充滿感情的讀,要讓更多的學生來讀,做到“讀你千遍也不厭倦”。不同類型的文章表達不一樣的情感,我們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朗讀法:配樂朗誦、分角色朗誦、挑自己喜歡的語段讀等,你會發現學生會自覺的對課文中表達的情感進行加工、創造,然后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表達,這就是學生情感的抒發,是與作者情感共鳴的表現。《周莊水韻》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散文,在進行配樂朗誦時學生會真切地感受到文章的畫面美、意境美。讀《永久的悔》一課時,懷著對母愛的深刻體驗去動情讀,學生們情緒受到沖撞,好幾個學生不能自抑,不止一次地流下了滾燙的淚。此時無聲勝有聲。我想,不用說教,把孝心獻給父母的觀念早已深刻在每個人的心底。
三、聆聽音樂,激發情感
蘇軾曾評價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與畫有著某種必然的聯系,好的文章與音樂也應有著不解之緣。因此,我非常喜歡把音樂引入我們的語文課堂,尤其是當代中學生,他們對音樂本就情有獨鐘,必要的時候讓學生聆聽一首與課文聯系緊密的樂曲,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對學生進行情感的教育。在教學《背影》一課時,我不失時機地播放了崔京浩的《父親》,“那是我小時候,常坐在父親肩頭,父親是那登天的梯,父親是那拉車的牛……”樸素的歌詞,動人的旋律,深情的演唱,學生聽得動情,我看到了他們眼中閃動的淚花,那一刻,誰能說他們沒有想到自己的父親,沒有感受到偉大的父愛?這樣的情感教育要比教師空洞的講解要更有效。
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情感教育,注意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花,讓學生在情的感召下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使語文課堂教學變得生動起來,輕松起來,從而達到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淺談語文教學的情感滲透.
[2]情感對人格的塑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