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媛 (武昌職業學院 湖北武漢 430202)
審美是人的一種生活需求,參照審美對象可以獲得一種心靈上的享受。如何控制好人們現在的審美心理和民族傳統文化的關系,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如果不給于足夠的重視,就會在文藝理論的探索之路上留下很多模糊的概念,也不利于文化藝術的創作,更不利于民族文化的發揚和繼承。
人的審美心理具有雙重結構的特點,是過去審美經驗的積累,也是個人審美的積累,審美是時代發展的沉淀,也是民族和國家生生不息的見證,只要民族繼續存在,審美就會無限延續,像陳年老酒,越積累越沉香。人們審美的改變,并不是由個人因素導致的,也與社會群體意識有著密切關系,同時也體現了時代的發展特色。
審美心理的發展過程,是直覺跟非直覺的統一,作為一種心理現象,雖然在表面上不能展示全部過程,但是在心理中積累了一定的社會文化和審美經驗。當審美對象比較淺顯時,不用耗費很大的力氣去感知,如果審美對象過于復雜,那就需要我們有一顆清晰的審美之心去慢慢把握其中的底蘊。這種直覺和非直覺的交替出現,可以互相促進,提高審美水平。
現代人的審美觀念有了新的解釋,美雖然是一種客觀的存在,但是美存在的必要性卻不能忽視,美依賴于審美,審美卻是人的心理構造,審美會隨著時代改變而改變,人們的審美觀會根據具有時代特色的作品的激化,展開心理上的激動,所以現代人的審美觀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時代感也逐漸加強,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表面或內心都有著強烈的時代意識,審美當然不能落后,現代科技的進步改變了我們的時空觀念,當世界變小,時間也會變短,我們考慮問題的方法也隨之改變。當我們的意識被加強,感情也會越來越豐富,對藝術的審美也會更加寬容。
從古至今舞蹈都是一種不能忽視的藝術文化,無論是國家重要的政治活動或者重要的節日慶典都有著傳統民族舞蹈的身影。舞蹈不僅象征著一種民族文化,也是人們生活的一筆彩色,它伴隨著人們一起成長,給人們帶了豐富的文化生活,同時也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它可以激勵人們擺脫挫折,激勵人們能像舞蹈一樣翩翩起舞,生活的更加多姿多彩。舞蹈更像一種生命,代表了時間,也代表了人們生生不息的精神。而民族舞蹈則反映了一種民間狀態,體現了一種社會生活,其中蘊含了豐富的思想感情,體現了一種民族文化,民族舞蹈通過它獨有的原生性和適應性,通過創作提升,很快適應了現代化發展,體現出了民族舞蹈的價值。
民族舞蹈是一個民族歷史的沉淀,不會因為民族的衰落而消失。民族舞蹈有著濃厚的民族特色和民族傳統文化,可以體現了社會的發展歷程,通過民族舞蹈,我們可以感受到那些消失的文化,例如戰爭、狩獵、巫術、祭祀,也會感受到繁衍不息和團結一致的民族精神。通過舞蹈可以宣泄我們的感情,緩解人們的生活壓力,增強我們對生活的信念,激發我們戰勝一切的困難和挫折。
任何藝術類型都是對美的闡述,現代發展過程中,根據審美的側重點,可以把藝術劃分為表現性和再現性兩方面,舞蹈體現了人體形體美,也是體現生命的最高象征,由于舞蹈具有的抒情性,規定了它所包含的生活屬性。人類的繁衍過程中,審美觀念在慢慢改變,舞蹈也通過歷史的沉淀有了自己獨特的審美特性,跨越了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舞蹈類型,舞蹈的姿態或者外部形態以及內部律動,都受到了中國文化藝術和民族文化的影響。
民族舞蹈具有的民族文化品質,對社會的文明建設起著重要作用,現代社會流行的現代舞也吸取了民族舞的精華,有機的結合了現代審美,形成了隨意自由的表現風格,通過現代舞,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發現民族舞蹈的痕跡。而現代舞大師鄧肯也說舞蹈的目的就是表現人類靈魂中富有的各種情感。所以現代舞和民族舞從本質上是無法分割的。任何藝術都不能離開傳統文化,現代舞能夠輕易被現代人接受,正是說明了現代舞具有吸引現代人的特點,現代舞吸取了民族舞蹈與生活的關系,拋棄了單一、呆板的東西,創造出時代感強烈可以展現人們心理變化的舞蹈。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日益緊張,并不是民族舞蹈文化可以體現的,人與社會的關系也不是過去的那種單一的、孤立的社會關系,并不是說在現代不能體現民族舞蹈的價值,也不能說現代人的審美沒有民族舞蹈的地位。現代人的生活中,商品競爭愈演愈烈,都市生活工業化嚴重,人們的審美意識特別希望一種返璞歸真的追求。很多歐美國家把象征民族文化的東西看做寶貝,民族舞蹈具有的自然性和真實性正是我們現代人缺少的品質。民族舞蹈可以給我們一種質樸、親切的感覺,也正是我們現代社會所追求的精神象征。所以,民族舞蹈在現代社會中被十分珍惜,這是我們人類共同擁有的藝術瑰寶,也是人們審美心理的一次提升。
傳統民族舞蹈與現代人的生活意識還存在著很大差別,現代人的審美觀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對于這點來說,民族舞蹈也不是完美的,或多或少的存在著滯后性,特別是現代社會的發展速度,電視媒體與高新科技已飛快的速度涌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逐漸頻繁起來,受這些因素的影響,人們的心理需要慢慢擴大,我們的參與意識也不斷得到提高,自我表現欲也隨之加大,我們不甘滿足過去那種陳舊被動的格局,不希望繼續充當觀眾的角色,對固定的文化審美逐漸排斥,民族舞蹈雖然代表了傳統文化,卻客觀的存在現實社會中。
民族舞蹈象征著本土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象征,也會隨著時代的變遷注入新的元素,現代民族舞蹈要從傳統民族舞蹈的內涵上和情感上找到結合之處,才能找到發展出路。
[1]李堅.現代審美心理與民族舞蹈文化傳統[J].學術探索,2007(09)
[2]林萍.現代審美心理與民族民間舞蹈美學特征的互滲[J].教育探究,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