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紅艷 (西安工程大學 陜西西安 710048)
縱觀世界各國動畫產業,我國動畫產業鏈尚處于建設初級階段,必然有許多斷鏈問題。眾多專家學者都針對此做出大量研究,提出許多建設性意見和建議。其中,對中國動畫產業發展與完善,高校動畫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有著血脈的重要意義。
故此,如何構建動畫相關專業課程體系,是各個辦學單位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其中,關于其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實踐課程有效設置,是解決學生動畫技術與創意、畢業與失業、學院培養目標與我國動畫產業人才要求脫離等矛盾,具至關重要的。在本文中,主要提出動畫專業實踐課程體系改革思路與部分實施方法,僅希望對中國動畫人才培養起到添磚加瓦的作用。
在涉足動畫實踐課程體系改革之前,我們務必重新理解一次大家耳熟能詳的兩個名詞,即“動畫”與“動畫產業鏈”,畢竟學生在就業時都會主動或被動的進入這兩個“名詞”世界中。動畫,不再單單是“視覺殘留”下的實驗藝術品,或是一個有著復雜工序與工藝的商業動畫片,當下“動畫”確應為李中秋先生提出“泛動畫”概念,它是指一個龐大的“動畫體系”,包含動畫片、CG及動畫表現,其中動畫片包括電視系列片、影院動畫、網絡動畫、手機動畫等;CG包括電影特技、廣告、節目包裝、工業設計、圖形圖像藝術、游戲設計等;動畫表現包括設計效果預覽、事件回放、教學課件、虛擬現實、產品說明動畫、法庭模擬等等。“動畫產業鏈”也已不僅是圍繞動畫片等衍生產品開發、生產、管理、播出的閉環鏈,更包括以泛動畫所指的動畫、漫畫、游戲、CG及動畫表現為內容的創作、生產、印刷、網絡、音像、新媒體出版發行;商標、廣告、平面、玩具、日用品等的衍生產品開發;演出、展覽、主題公園、人才培養等文娛教育活動。
所有動畫類專業相關的人才教育培養單位,都應該對泛動畫、動畫產業鏈“零誤解”的基礎上,才能有效、重點的對所有動畫學習的同學們,搭建一個“產學研用”的有效教學模式,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進而成功實現“畢業即就業”的培養模式。
通過項目組對國內外的動漫教育行業的大量深入調研與走訪,并經過對一手資料的整理比對,總結如下:
1.國內動畫類專業院校培養的學生主要有四個目標:即應用型人才、創作型人才、高級創作型或理論研究型人才以及創新理論研究型人才。
2.國內動畫類專業院校動畫專業人才培養主要有以下幾類:
(1)以美術繪畫為基礎的院校,如中國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等,其動畫專業課程設置一年級多以繪畫練習為專業基礎課程,注重學生美術基礎;二年級或二年級第二學期開設相關動畫設計類課程,三年級加入計算機類動畫制作課程,四年級為創作階段,以一學年或半學年為結點,注重學生動畫美術基礎、動畫前期策劃及動畫創意設計;此外除了校內開設一定量計算機軟件外,大部分學生還會依靠參加校外動畫計算機制作等培訓機構提升計算機制作能力。
(2)以傳統動畫為基礎的院校,如北京電影學院、西安工程大學等,其動畫專業課程設置一年級多以傳統二維動畫相關課程為專業基礎,注重學生動畫創意教學與訓練;二年級開設設計類課程、三年級開設各類軟件課程,四年級創作階段,突出校企合作實訓方式;另外,教師工作室為提升學生動畫實踐能力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實訓平臺,學生個人制作動畫短片能力突出。
(3)以計算機動畫為基礎的院校,如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等,其動畫專業課程設置以動畫、數字媒體藝術、游戲設計及網絡多媒體教學科研為其整體特色優勢。
(4)此外還有以平面設計為基礎的院校,如中央美術學院;以信息科技與藝術“新媒體藝術”為基礎的院校,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等等。
國內動漫教育整理結構是以影視動畫、數字媒體、信息技術為教學核心內容,拓展至電腦動畫、影視廣告、漫畫、平面設計、卡通形象設計等領域。電腦動畫以影視特效、游戲、網絡動畫等為方向;卡通形象設計以玩具設計和卡通商標設計等為方向;平面設計拓展至書籍裝幀、商品包裝、廣告等為為方向,等等。
3.國內動畫類專業院校教育結癥根本集中如下:
(1)教學以理論學習為基礎,不重視在課程中引入實際項目,教學內容與實踐脫節現象嚴重;(2)實踐環節各自獨立,沒有形成閉合體系;(3)動畫實踐課程結構差或不合理;(4)動畫教學內容狹隘,部分內容背離我國動畫產業需求。
基于對資料的初步總結,項目組對本院動畫專業采取了諸多教改措施。期間,經過對人才培養方案4次調整后,形成“厚基礎、強能力、多方向”方式,并針對“構建動畫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展開研究與改革,量身把脈,解決學生畢業“出口”與市場的有效對接。
建設思路如下:構建動畫實踐課程群“樹”和“塊”結構,塊內方向明確,塊間以項目緊密聯系,實現“課程、項目、產業”“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即形成“教學與項目結合,項目與實踐結合,實踐與產業結合,產業與實用結合”四位一體的實踐課程體系,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以此有效的解決國內動畫教育與動畫市場需求相背離的現實矛盾。
人才培養方案如下:以二維傳統動畫為基礎,以影視動畫、網絡動畫、實驗動畫為方向的設置課程。一年級突出專業基礎課程,課程內容以動畫前期為核心,如動畫素描、動畫水彩、動畫構成,開設動畫基礎課程,如漫畫設計、動畫透視、動畫造型設計、中外動畫史等;二年級突出專業課程,開設如動畫設計原理、動畫創意技法、動畫設計稿、動畫分鏡頭、插畫設計、動畫劇本創作、造型設計賞析等課程;三年級突出計算機制作類課程,如flash、ps、maya、3dsmax、后期特效等等軟件課程;四年級突出創作課程,開設如動畫導演基礎、影視動畫賞析、動作設計、動畫音效、原創動畫實踐等課程。課程按動畫制作流程設置,以動畫項目為鏈條,穿聯起四年內所有實踐教學環節。在此規劃下,學生循序漸進的完成某一個原創動畫項目。
除此,項目組為此實踐課程體系架構,已搭建了一個良好的校內外“產學研用”實踐實訓平臺,歷時三年,逐步深化動畫實踐體系改革,構建具有開放性、拓展性、實踐性強的動畫專業實踐課程體系。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在教學改革的同時,務必把握好市場政策導向和本校院專業規劃,做到專業、院校和市場三者無縫結合,才可能搭建最理想的實踐教學模式。總之,此文雖提出一些教改思路與方法,但“摸著石頭過河”,故望與所有關心中國動畫教育的人們進一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