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文君
摘 要:課程改革對基礎會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業課教師應致力于創設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氛圍,激發學生對學習基礎會計課程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入門是課程的首要環節,更是實現上述課改目標的重要途徑。本文嘗試從職業中專基礎會計入門的必要性、有效性及其方法三方面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課程改革 職業中專 基礎會計 入門
歌德名言:“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的確,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往往一個成功的入門,能夠“抓住”學生,使學生欲罷不能,不得不聽,進入最佳聽課境界,使45分鐘課堂分分有效。作為教師就更要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從創設巧設入門開始,將學生課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轉移到課堂上并處于積極狀態。
一、基礎會計入門的必要性
1.課程改革要求下的基礎會計入門
新課改要求“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這就是說,當今時代,教師在教學中要力求在對合理的傳統模式的繼承基礎上,不斷改革自己的教學思想。
要想讓學生在新課程基礎會計上真正地“動”起來,真正形成“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就需要老師對每一個環節進行精心設計,而其中課程入門環節更是重中之重。
2.基礎會計課的特殊性決定了入門的重要性
(1)教學方法上存在問題。基礎會計內容相對抽象,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較強的學科。職業學校學生生活閱歷少,缺乏實際經驗,會計離學生生活較遠,容易引起學生厭學情緒。加之大多教師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注入式”“滿堂灌”教學在基礎會計教學中占有主導地位,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下面記。職業中專用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對此毫無學習興趣。
(2)薄弱的實踐環節。目前,多數職業中專雖然都配有會計模擬實訓室,以滿足學生會計實驗、實訓需要,但就實訓室的配置情況來看,遠未達到仿真要求。這就要求學校要加強實訓室建設,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動手干起來,把實踐這一環節加強。
二、基礎會計課入門的有效性
筆者曾經在基礎會計課程上對“會計平衡公式”教學內容運用過如下三例導入方式。
例一 我們已經學習了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等六大會計要素,實際上,各會計要素之間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系。這種內在聯系既有數量方面的,又有經濟內容方面的。對各會計要素之間的關系概括出的數學表達式,即為會計等式。今天我們要來學習會計等式。
例二 我們知道,創辦任何一個企業都必須籌集一定數額的資本金,這些資金我們可以通過吸收別人投資獲得,也可以通過負債方式取得。然后再根據本企業生產經營的需要,購置必要的廠房、設備、原材料等資產,才能開展正常的經濟活動。企業的這些資產一方面表現為特定的物質實體存在形式,如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固定資產等;另一方面又表現為相應的要求權,即這些資產是如何取得的,為誰所有,比如:向別人借錢要支付利息、吸收別人投資要給人家分紅利等。人們常把對資產的要求權稱為權益。由此可見,資產與權益是同一資金的兩個方面,而且在總額上有一種必然的相等關系,即資產=權益或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例三 教師手里有10元錢。請問:誰還能再借給我10元錢?
教師再問:“我現在手里有多少錢?”(學生回答)
教師又問:“這兩個10元錢分別歸屬誰,代表誰的利益?”(學生回答)
教師又問:“他們之間什么關系?”(學生回答)
通過實踐對比,學生們普遍對第三例導入方式反響更熱烈,效果更好。為什么呢?
首先,變以教師為主為以學生為主體。前兩個導入設計屬于平鋪直敘式,是以教師為主的慣用導入方式。例三導入在形式上是師生互動教學導入方式,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簡單的問話,既指明了前面學習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含義,又揭示了它們之間的關系。
其次,課堂導入要注重趣味性。這種心理狀況會促使學習者積極尋求答案,并表現出一種旺盛的探究精神。顯然,例三從一開始,就布滿懸念,“誰還能再借給我10元錢?”同學們一聽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面面相覷,老師怎么會在課堂上向學生借錢呢?調動了學生的胃口,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讓其在欲望中學習。
最后要有針對性。不可以為了“導入”而“導入新課”,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確定不同的導入設計。例一和例二,教師用念書的方式進行導入,沒有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巧妙設計,針對性較弱。例三則是結合會計平衡公式的知識巧妙設計的,針對性較強,效果更好。
三、基礎會計入門的方法
1.常識導入法
常識導入法就是在課堂導入中,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常識,從而消除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距離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企業的經濟活動與經濟業務一節時,設計這樣的導入:如果你開一家公司,都需要辦理哪些手續?會和哪些部門打交道呢?話音剛落,學生紛紛舉手說出自己的答案。這樣的導入,便于學生接受,使本課順利地進入教學過程。
2.利用名人名言導入法
名人名言的教育勝過一般的說教。例如,在講授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這一內容時,開課就用多媒體打出朱镕基同志的題詞“不做假賬”。學生面對簡單的四個字讀起來。接著,我問:“大家知道這是哪位名人的題詞嗎?”學生思考。我順勢講:眾所周知,朱镕基在擔任總理期間,在各地視察工作時幾乎不題詞,惜墨如金,但他卻先后3次寫過“不做假賬”的題詞。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教學內容直奔主題,開門見山。
3.特殊教具導入法
對學生來說,通過一些直觀的特殊的教具導入,輔助教學,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學習做賬有關內容時,筆者運用一種叫做“工業會計游戲棋”的教具,它包括棋盤和棋子兩部分,棋盤上是兩組或兩組以上相同的會計科目表,棋盤相當于會計工作的賬簿,棋子是由靠分合自由的結構形式結合成一體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單體組成的,每個單體上都有記賬符號、一個會計科目及記賬金額,棋子相當于記賬憑證。通過把棋作為教具帶入課堂,講會計賬簿、記賬憑證等知識時,學生們好像是在棋盤上下棋一樣,集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身,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
總之,在當前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自主、合作、探究”已經成為主流,運用多種多樣的入門技巧,使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較之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樂于表達了,他們敢想、敢說,以自己喜愛的方式表達著、學習著,學生變得自信了。多元化的解答、多角度的發現使學生思維活躍,答案新穎,思想獨特。教師應當依據不同的教學對象,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入門方法。
參考文獻:
[1]張玉森,陳偉清.基礎會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
[2]葉瀾.課程改革與課程評價[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1).
[3]唐慶生.職業高中的地位、作用、性質、任務、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J].職業技術教育,2006(4).
(作者單位:臺州技工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