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晶
摘 要:伴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品質逐漸提高,但是思想品質卻逐年下降,眾多的高科技犯罪案件此起彼伏,這種現象的出現與各高校的思想教育體系是分不開的。現今的教育方式存在諸多問題,例如教育方式老舊,教育區分對象,缺乏思想教育等。因此,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急需調整。主要做法是對現有的思想教育現狀進行有效性思考,從而以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培養高校學生,打造和諧社會。
關鍵詞: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方式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2(a)-0239-0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方面占有很大比例,甚至不遜于智育培養,在高校培養人才方面起著巨大的作用。因此,近年來各高校都在努力于在原有的基礎上改進本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并竭盡全力致力于對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與培養。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有效性思考
1.1 老套的思想教育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應當與時俱進,某些高校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依舊帶領著老師與同學遵循著老舊的教育體系,停滯不前。同時由于他們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發展認識不足,對于新型的思想教育方針排斥,抵制。不能及時將哲學社會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來,仍以枯燥的理論教育示人,從而大大增加了社會的不和諧因素。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形式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要能夠與時俱進,要將思想政治教育擺到戰略的高度,運用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育策略進行科學的思想政治育,提高大學生的整體思想素質。
1.2 單一的教育體系
現今的思想教育仍然處于不可靠的狀態,僅能以單一的“教書育人“方式將教育,將思想直接耳提面命的交予學生,方式簡單,講法枯燥,很難引人入目。更高級一點的是會以書面方式體現出來,但是仍會因為宣傳性的缺乏,讓人棄之如履。
1.3 教師教育程度、教育方式參差不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人員往往不是正規的專員教師,某一部分可能由非專業的教師臨時組成,并不具有代表性,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較低,無法對學生進行完善的教育。另一部分教育隊伍可能由政工干部、教師、輔導員等人員組成,人員的學歷、知識背景、工作經驗等有很大差異。部分教育老師是研究生學歷、30歲左右的中共黨員身份,是專職的思想政治輔導員。但是,另一部分年輕的輔導員,大多往往未接受過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學習和培訓,雙方的教育方式常常存在分歧,所以無法向學生傳達高級的思想政治教育。
2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方案
2.1 集中認識,對高校進行全面發展
在這個現代化建設日益發展的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經位列于社會進步的首要發展條目,對于思想教育發展,各高校要對其有一定的認識和重視度。在這個緊急的時刻,只有集中了各高校的思想措施,歸整合一,研究出一個新型的前進策略,才會有利于高校的全面發展。具體措施可如下,高校先臨時建成一個由教師、學生、校領導三類成員構成的代表小組,他們可以代表著各自的身份進行思想教育活動調查,可詢問身邊人的意見,也可時刻關注著他們對于思想教育的貫徹情況,最后整理并歸納出高校教育的現狀,以這個調查結果進行深入思考,探討方案。總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統一起來,它不僅關乎著學校的教學發展,更聯系著社會的和諧與美好。
2.2 思想教育的傳播發展
為了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教育,良好的傳播途徑是必不可少的。傳統的文字,廣播、電視傳達還是不夠力度,往往達不成想要的效果。所以,這時候一支目標明確,教育體系完備的思想教育隊伍的出現是最好不過的。思想教育的講師代表的不僅是一個教師的身份,還是糾正學生偏激性格的心理治療師。
2.3 思想教育的改進與創新
高校應認真落實教育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建設標準》,讓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發揮它應有的主要作用,通過思想教育講師隊伍在課程上講解、剖析,使學生充分了解此方面的內容。同時高校要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組織領導、機構設置、教學管理、隊伍設、經費投入等方面不斷進行加強和完善。也可以在教育內容教育形式等方面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改革與發展。例如在課程上可以進行課上分組討論,課間師生交談,課后視頻分享等方式增強思想教育在學生心中的重要性;高校還可以開展專題講座,聘請優秀教育指導者進行演講;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宣傳,走向社會,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心中的印象[2]。總之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91成果武裝師生頭腦,引導學生深入領會黨的基本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認同、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
3 思想教育要考慮到對學生的承受能力
3.1 對學生愛護、尊重
所謂尊重學生,就是要平等對待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的人格,給學生他們應有的合法權利,也就是說思想教育講師給學生傳達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時,不要強迫學生去接受,要考慮到學生的承受能力,引導學生去理解,去慢慢消化,要時刻關心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如果想要學生認真去聽講師就要懷著滿腔熱情,誠懇寬厚,傾聽學生的心聲,這就是所謂的互相尊重。
3.2 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問題
俗話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當思想政治教育講師向給學生傳達思想教育問題時,不應因為學生的不解就硬性表達,要求他們強行接受,要站在他們的立場上思考,要承認每個人都有他們個人的潛力,思想差距[3]。因此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實踐中貫徹人性化的管理中,就要因材施教,根據每個人的興趣、愛好、理解方式、生活方式,進行不同教導。使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創新,不斷發展起來。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4 結語
總之,隨著和諧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于國民的思想道德水平要求逐年提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就應急切起來。首先,各高校應看清自身的弊端,憑借當前形勢改善政治教育的方式,其中重要的是要避免轟轟烈烈而無實效的形式主義。其次,政治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一支支優秀的教育團隊,只有通過不斷地講授,輔導才能讓學生深諳其中的深意。最后,對學生的教導要求千萬不要苛刻至極,否則很可能使學生反其道而行,這在于思想教育老師的教導方式,老師們應堅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確導向,以嚴謹的態度、理性科學的工作方式滿足大學生日益多樣化的成才需求。
參考文獻
[1] 夏敏.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探索和創新[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12,36(3):101-104.
[2] 沈壯海,李巖.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2):20-22.
[3] 陳意軍,蘇宇紅.信息不對稱對高校教學管理的影響與對策[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6(2):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