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學云
摘 要:本文探討了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如何讓學生重溫LOGO語言,并與現有課程相結合,探討了讓學生認識LOGO語言的演變策略,以期全面鞏固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LOGO語言;鞏固知識;學習效能
LOGO語言是一種專門針對計算機編程初學者而設計的、接近自然語言的編程語言,它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廣泛應用,效果顯著。實踐證實,讓學生再次重溫并全面認識LOGO語言對鞏固學生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1]。
一、重溫LOGO語言
學習新知識,應從鞏固舊知識入手,對于高中學生而言,這既是一種學習理念,更是一種正確的學習方法。因此,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在導入新知識的同時讓學生重溫LOGO語言,了解LOGO與新知識之間的關聯,從而為學生充分掌握新知識奠定基礎。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用問題來烘托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將學生的思維牢牢鎖定在課堂上。例如《信息的編程加工》一課,在這一課中筆者設計了三個問題:①想一想,編程與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哪些基礎知識相關?②在學習前先思考一下如何才能學好本課?③如何運用以前所學的基礎知識對本課進行分解并逐一吸收?如此,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重溫知識中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獲得學習的動力,從而提升本課的學習效能。
二、讓學生認識LOGO語言的演變
LOGO語言是一種較為傳統的編程語言,它創建于20世紀60年代,在漫長的歲月演進中不斷發展,為許多初學計算機的學生帶來了無限樂趣與學習動力。然而,由于當代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一些學校的教材更新跟不上技術快速發展的步伐,由此導致教材與現狀存在差距。例如,一些高中生在小學階段可能沒有全面接觸過信息技術知識,并且,在小學所學到的信息技術知識很可能在當代已經淘汰,或是轉化了形態,以另一種面貌出現。這就需要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讓學生全面認識LOGO語言的演變,認識當前這種編程語言是以什么形態存在的。
綜合來說,傳統的LOGO編程語言是全英文的,學生掌握LOGO語言的唯一途徑是背誦基本命令。這對于一些對計算機知識了解不夠或不具備英文基礎的人來說是極為困難的。因此,近年來我國一些計算機專業的優秀人才開發了以中文為程序代碼的編程語言,如“易語言”編程,正是LOGO語言在當代的簡化形態。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讓學生全面認識LOGO語言的演變是教師的重要職責。達成這一目標的意義在于促進學生的思維、意識和知識更新,并使學生掌握快捷、正確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中懂得利用多種工具、多種途徑來吸收知識。而對于教師而言,達成這一目標的意義則在于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從而構建和諧的“教與學”關系。
三、讓LOGO語言走進高中信息技術課堂
1.優化課程設置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根據課程安排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每周開設一節LOGO編程語言鞏固(輔導)課。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將新知識與LOGO語言知識進行充分融合[2],讓學生體驗LOGO語言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學習中的應用情況,并以此來鞏固學生的知識,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2.結合現有教材,編輯新教學內容
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結合現有教材的內容,通過編輯、整理和對LOGO語言基礎知識的全面開發,整理出一套全新的、完善的教案。在編輯過程中,LOGO語言知識的產生過程要深入淺出,理論聯系實際,同時要全面體現LOGO語言知識的所有內容,如記事本、播放器、數據處理、繪圖和數據庫等。
3.鼓勵學生創作作品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對LOGO知識的鞏固,將其與新學的知識融合,從而創作一些程序作品。同時,教師可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來不斷引導學生前行,例如,可以讓學生幫助老師制作課件,或編寫一些簡易程序,等等。
4.建立師生、生生互動網絡平臺
在教學中,教師可向學生提供一些電子教材,以便讓學生更好地自主獲取知識;同時,利用校園局域網建立師生、生生互動網絡平臺,并利用這一載體,引導學生在網上進行交流、下載和發表個人作品,從而打造一個多元化、立體式的教學平臺。
綜上所述,筆者僅就如何讓LOGO語言走進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課堂而闡述了一些個人觀點,誠然,并不全面。要想進一步提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還需要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只有教師不斷地開拓進取,創新方法,才能切實加強教學效能,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云霜,韓紅幫,蔡 琳.基于LOGO語言的創新思維發展研究[J]. 科技信息,2013(12):431.
[2]王愛萍,張雪娟.讓LOGO語言走進信息技術課堂[J]. 時代報告:學術版,2012(8X):52.
(作者單位:江蘇省睢寧縣雙溝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