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孝運
摘 要:物理是與人類生產和生活最為密切的科學。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將物理知識與生產實踐和生活實際相聯系,使學生盡可能地理解物理知識在生產實際和生活實際中的應用,也就成了物理教師義不容辭的義務。本文從聯系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聯系生活,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以及物理應用于生活、回歸社會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初中物理;聯系生活;優化教學
新課標要求物理教學要加強與生活、現代社會以及科技發展的聯系。物理教學中許多概念、規律都是建立在對生活現象觀察的基礎之上的,但具有很強的抽象性。這些抽象的知識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利用生活實例創設情境,將物理概念、規律還原到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中,就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喚起學生原有的認知與生活體驗。
一、聯系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物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新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非常貼近生活。教師在備課時,要有意地把知識與相關聯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從同學們喜聞樂見的生活現象入手,介紹物理知識,分析生活現象,就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真切地感受到知識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比如,在摩擦力一課的教學中,每天騎自行車上學的學生對于如何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概括得就非常全面。再如,在杠桿的教學中,如撬棒、鍘刀、扳手、掃帚、鉗子、羊角錘等,有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過,學起來就更輕松,也更感興趣。通過教師有目的地引入、制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能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 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進入最佳學習心理狀態,給學生創設了樂學的情境,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二、聯系生活,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在物理教學中,如讓學生置身于逼真的問題情境中,體驗物理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品嘗到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我努力嘗試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物理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物理問題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比如,在探究液體壓強與什么有關時,實驗室里只有數量很少的一些燒杯,而且都很小,液體壓強計根本無法放進去,我就帶領學生收集一些大飲料瓶,回來一個個剪,一個個用記號筆標上刻度,自己制作了大量的大“燒杯”,使得探究活動順利開展。再如,在的物理教學中,要大量的用到小燈泡,而學校的燈泡座損壞得十分嚴重,數量也很少,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用回形針、小木塊、圖釘自己制作了許多燈泡座。另外,在牛頓第一定律的探究活動中,學生用硬紙板制作了斜面;在光的教學中,用玩具激光燈做光源……
通過這樣的教學,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體會到了創新來自實踐的道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物理應用于生活、回歸社會
學習物理知識的最終目的是將其運用到生活中去。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物理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這樣既鞏固了已學的知識,也體驗到自身的價值,激發了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強烈欲望。
鼓勵學生積極地投入到生活實踐中去,同時多閱讀些物理科普書籍,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加深學生對于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關系的認識,發展學生對于科學技術的興趣和愛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等都是十分有益的。例如讓學生在周末時由家長帶領著到科技館去,領略神奇的物理世界;多買些物理科普讀物來閱讀,拓展自身的知識面,開拓自己的視野;學完電功、電功率后,讓學生回家練習抄表讀數,并計算電視機的電功率;到工廠或施工地,了解杠桿、滑輪的運用;通過電視媒體等,了解科學發展的動態,技術應用帶來的社會進步和存在的問題,使學生關心科學技術的新發展和新思想,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如,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就有學生提出了這樣的設計:①雙腳并排站立在泥田里與單腳直立站立在泥田里比較哪次腳陷得深;②雙腳并排站立在泥田里與肩扛重物雙腳并排站立在泥田里比較哪次腳陷得深。在探究浮力大小是否與浸在液體中物體的體積有關時,有學生就設計了一個從池塘提水的活動,隨著水桶的逐漸露出水面,感受手臂的受力情況,從而得出浮力大小是否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以及有什么樣的定性關系。
實踐應用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設計的實踐應用題要有坡度。②在實踐應用中要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③要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只要始終堅持物理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這種新課改的理念,使學生感到所學的知識不再是空洞的,而是在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這樣學生不再認為學習物理枯燥無味,真正形成教師利用教材教學生學知識,教會學生學習,學生在學會后可以應用到實際的生產生活中去的局面,這樣將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產生深遠的影響。
(作者單位:山東省曲阜市息陬鄉春秋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