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萬君
【摘 要】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就是為了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人本思想,因為社會的需要是多樣的,社會多樣化的需求,就要求教育培養多樣化的人才,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是讓教育更好地為學生服務,進而使學生能適應社會需要,迎接時代的挑戰。
【關鍵詞】以人為本 發展個性 全面發展
學校教育,注重學生發展是根本。素質教育的內涵是面向全體,全面發展,關注差異,發展個性,只有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才能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筆者從事中學教育管理工作多年,據此,談幾點膚淺的看法。
一、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辦學為學生,這是學校的辦學宗旨,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就是從學生現在的成長和將來的發展角度出發,從可持續性發展和終身發展考慮,為學生提供成長的營養,搭建成功的舞臺,作為適應未來的根基。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其思想內涵主要是:第一“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即為學生的一生奠定基礎。這種基礎,不僅指科學文化知識,更是指學生的主體性,道德品質、人格和創造精神、實踐能力的基礎;第二“面向全體,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快樂、健康的成長。”學校要為每一個學生開發潛能、發展個性和選擇進一步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從學校是知識傳授的場所,到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發展為本;從學生的成長到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共同成長;教育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就是這種教育思想的有益探索。“適合”才是最好的,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更符合教育以學生為本,辦學要對學生終身負責的理念。
二、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體現教育的基本規律
教育要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的規律。青少年的特點主要表現在:第一,自我意識迅猛發展。青少年時期是自我意識發展的飛躍期,獨立感、自由感、自信心、自尊心強烈。第二,認知旺盛,有直觀的形象思維,觀察力、概括力、想象力、記憶力不斷增強,具有記憶好、求知欲強、思維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富于幻想等特點。第三,情感豐富且不穩定,青春期的發育不成熟,高級神經活動興奮,往往表現為易動感情,情感比較強烈,遇事容易激動,同時存在多種情緒狀態。第四,性機能開始成熟,青春期生理、心理迅速發育,開始出現朦朧的性欲望及與之相聯系的一系列內心體驗,出現對異性向往的同時又表現出對異性交往不同步的心理特征。第五,青少年的社會化發展加劇,如追求獨立自在,產生“成人感”,形成自我意識,適應性成熟,認同性別角色,社會化成熟,學習成人,適應成人社會,形成社會適應能力,價值觀、道德觀逐步形成,定型性格形成。在這個階段,穩固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已經定型,因而性格的改變較為困難。
三、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莊河市第一初級中學位于莊河鎮北部城鄉結合部,現有在校生近1200人,生源情況比較復雜,城鎮學生、農村孩子、進城務工子女長差無幾。根據學校的校情、學情,學校確立了“以人為本,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的辦學理念和“面向全體,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健康、快樂的成長”的辦學目標。首先,在教學工作中,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學校提出:“以人為本,全員參與,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分層優化,整體推進”的教學工作指導思想,使教師在備課、上課、輔導、作業布置與批改、課后及單元檢測等教學環節做到:面向全體,關注差異,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如在備課上,除了備課標、備教材、備教法外,還要強化備學情、備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注策雙基,提高能力,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把課堂還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極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做到學生自己能看書解決的問題,教師不講;學生通過討論能解決的問題,老師不講,講了也難以掌握的問題,老師不講;注重學生的自主研學、學生主動演示、板演、學生的敘述、講解;注重小組的合作與探索,提高團隊合作進取意識;注重問題意識,近代著名科學家波普爾說:“科學只能從問題開始,科學知識的增長要始于問題,終于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注重表揚與激勵,“積極的表揚比消極的刺激要好得多”。其次,在學生活動中,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根據學生需求,學校開設了美術、音樂、體育等特長生培訓班,為藝體特長生的發展開辟了新路,解決了家長的后顧之憂。
四、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促進了學生成長、成才
學校教育既要適合社會發展的規律,又要適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只有這樣,才能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幾年來,學校始終堅持“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的辦學理念,提高認識,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在教育教學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中考成績穩步上升,升學率名列全市前位。每年高考都有學校畢業生傳來捷報。2011年高考學校畢業生殷實以692分的成績奪得大連市理科狀元,李昊同學以610分的成績奪得莊河市普通高中文科第一名。德育工作不斷突破,被大連市評為德育工作先進學校。有多名學生被評為大連市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干部,在縣市級舉辦的各類比賽、競賽活動中,學校學生也多次取得好的名次。學生閆晨羽同學參加“2011年中國、上海第64屆世界杯手風琴錦標賽”榮獲了金獎,為學校、家鄉爭得了榮譽。
總之,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使學生有發展,學校有特色。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我們正在冷靜思考,如何創新、走可持續性發展之路,為攀新的高峰,為改革開放、國家建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養更多的有用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