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巧玉
摘 要:線條是繪畫最重要的手段,也是最切實可行的繪畫方式。在長期的中學美術教學中,充分地意識到了線條對中學生的重要作用。針對學生對線條認識的不足和缺乏對線條的練習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線條作用;美術教學;觀察力;想象力;創造性思維
多年的美術教學工作,我深刻地感受到在美術教學中,線條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下面是我的幾點粗淺的見解。
一、線條以其簡便的特點,活潑的屬性,讓學生樂于接受
線條又稱為線,繪畫工具比較簡單:一支筆一張紙足矣,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地進行繪畫,既可以對物象進行細致入微的刻畫,又可以對物象進行簡單的藝術處理;既可以進行造型訓練,又可以作為藝術表達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這會讓學生有一種體驗,一種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情感的自由。
通過對陳洪綬、門采爾、丟勒等眾多用線條創作的大師們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線條雖然簡單,但又是如此美妙。
在《手繪線條圖像》課上,我引導學生運用線條來表現,從簡單的日常用品開始,到復雜的風景、設計。不要求他們畫的準確和完美,只要求他們表達出對物體的感受。
二、線條的形式韻味濃厚,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造性思維
西方繪畫中的線條,具有較強的造型功能;東方繪畫中的線則注重情感,富有韻律感和裝飾美。正是這種律動感使學生能充分感受到線條的特別之處,符合了他們靈活多動的年齡和性格
特征。
比如,馬蒂斯《紅色的和聲》,嚴謹的構圖,流暢柔和的線條、抽象且富于裝飾意味的畫面,給學生帶來一首用色彩當音樂、線條做旋律只能用視覺去傾聽的心靈之聲。
在課堂教學中,我鼓勵學生聽音樂畫線條。《春之聲圓舞曲》曲調歡快、愉悅,讓學生制作一幅有規律的、節奏感強的線繪;《高山流水》以其流暢、頓挫的旋律讓學生畫出一幅疏密有致、舒展順暢的畫面。不要求有具體內容,只要將畫面表現的美好、和諧
即可。
三、線條的使用涵蓋面廣闊宏大,有利于學生開闊眼界,全面提高文化素養
中國的書法就是線條的藝術,線條的力度就是書法的生命,
線條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書法的質量。書圣王羲之的《蘭亭序》,那一氣呵成的線條,那種追求從容徐緩而又纏綿悱惻不見其規律的線條美,使學生贊嘆不已,在開闊學生眼界的同時,他們的心靈素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中國巖畫構圖中最普遍的也是線條,交揉著浮雕與繪畫兩種刻畫效果。憑借線的節奏、速度、剛柔、明暗,有如弦上的音、舞中的態,寫出心情的靈境而探入物體的詩魂,將線條與音樂聯系在一起,生動而有趣,震撼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從中窺探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工具材料的多樣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提高自身能力
中學生記憶力強,喜歡模仿,富于想象,思維天馬行空。線條因為使用工具的不同,呈現出的藝術效果也不同,這種多樣性最適合他們的年齡特征。如,線可以是單色的,也可以是復色的,在線與線之間或者線的上面可以添加其他的色線,造成一種豐富的色彩變化。此外,在材料上可以選用不同色彩和質地的紙張,來豐富線條的表現力。材料和工具的不同,效果也隨之產生變化,學生從中可以感受到不同的藝術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多種筆和紙進行嘗試,用粗細、剛柔、韻律對比來表現畫面。用一條線引出萬條線,萬條線歸于一條線,將繪畫線條的構成運用得熟練、稱手。
由于線條工具的靈活性和多樣性,能夠適應中學生的需要,
他們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材料,無所顧忌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此同時,也使他們的自身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線條有利于中學生表達自身情感,激發繪畫潛質,保護他們對美術的興趣,提高學習繪畫的自信心
中學生喜歡按照自己對事物的認識代替視覺感受,他們內心世界的情感十分豐富,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情感世界似乎是一種天性和需要,而線條恰恰能夠讓他們抒發感情。
用線理論是中國畫的精髓,通過對線條的組織,表現對象的形神和質感。在這個過程中,不受透視規律的束縛,傳達的是畫家心靈的律動、情感的真實,不再是簡單的描繪日常生活萬象,而是應該追索那個未知的世界。
國畫如此,西方繪畫中也是如此:法國的梵高對線條所蘊含的情感有一種天生的敏感,這在他的素描作品里隨處可見,他把印象派的色點擴展成色線,由此超越印象派而成為用心靈作畫的大師。
通過長期的練習,學生學會用線條表現自己心中的情緒:快
樂—滑;憂傷—澀;激動—躍;憤怒—沉……
這也正是中學生所渴望表達的一種心靈體驗和自身情感,當他們隨手畫出一幅作品,無論是抽象的還是具象的,無論是風景還是人物,無論是與生活相關還是表達深邃的思想的,都會讓他們有一種滿足,有一種樂趣,有一種成功的喜悅,這不但激發他們對繪畫的熱愛,又增強他們學習繪畫的自信心。
總之,在美術教學這個領域中,線條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作為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引導學生充分感受線條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李文浩.手繪設計再認識[J].昌吉學院學報,2005(02).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