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飛
摘 要:審美教育,它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徳、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對增強現代人的基本素質和人格的塑造,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學校的審美教育應貫穿于包括數學在內的各個學科的教學之中,在達到認識、技能領域里的教學目標的同時,實現著美育教育。由于種種原因,數學審美教育尚缺乏深入、系統的研究,本文擬對小學數學教學滲透審美教育應當注意的問題作一些嘗試性的討論,以其引起同行們的關注與討論。
關鍵詞:審美教育;滲透;數學教學;問題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094-01
大多數人都說“數學難教”,學生說“數學難學”,多數人認為是“數學枯燥無味”。因此,我們要用敏銳的眼光發現數學之美,運用數學之美,使學生對數學不再枯燥,使學生不再難學,使老師不再難教,使師生在課堂上都美起來!
人的心理結構是由認知結構、審美結構和意志結構三部分組成的。在教育活動中,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的,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認知、情感、意志心理活動的統一、這是實施審美教育目標的心理。因此,只要教師能夠正確地運用美育規律,精心操作與審美有關的教學變量來調控學生的審美感受,數學審美教育目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充分估計學生的審美經驗和心理承受能力;從審美的角度鉆研和領悟教材,組織好教學內容;選擇直觀、形象而又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寓教于樂,創造熱烈輕松紅而又和諧有序的課堂氣氛;重視教態美的設計,使其更好的發揮表情達意的美感效應;板書設計科學、美觀;講課要生動,富有真情實感,通過積極、振作、飽滿的情感狀態感染學生;借助掛圖、標本、模型和儀器等創設洋溢著數學美的情景。能夠有效的調控學生的審美感受。根據中學生數學美感形式的特點,教學中應特別注意抓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挖掘美學因素,感知美的形象
審美教育是從對美的事物的感知開始的。除數學自然美外,數學美并不象藝術美那樣外顯和鮮明,而審美教育又是一種形象化的教育,它是通過各種事物具體的、可靠的、具有審美價值的形象來感染人的,再加上中小學學生的形象思維又占很大的比重,所以在教學中應特別注意從數學學知識中挖掘和提煉美學因素,努力上升為美的形態,從而創設美的意境,讓學生耳濡目染,感受數學美。如小學四年級“圖案欣賞”這課時中,教師結合學生常見到的五星紅旗的五角星與課本的五角星講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事物之間的一種和諧統一和均衡的對稱美。再如初中學習“比例中項”時引出黃金分割點,利用五等分圓的黃金分割畫出五角星,展示黃金分割美。黃金分割比值約0.618,一般人正常體溫是370C,37×0.618≈23(0C),氣溫在230C左右時,人感覺得比較舒適;這些都顯示了黃金分割之美。這樣使學生從邏輯和形象兩個方面認識事物,既深化了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又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完美的感知與積累,實現“真中顯美”和“以美啟真”的相互促進。
二、注意情感體驗,深化美的感受
教學實踐表明,審美認識是在情感的參與下完成的,僅憑借對事物的感知,所得的美感是不深刻的,還必須在感知美的過程中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通過對各種數學形態美的品味、鑒賞和體驗,才能深化對美的形象的認識與感受。數學特有的若干內容比較內在含蓄、需要教師在鉆研教材時,做到“入境動情”,設身處地地體會教材中美的內涵,得其用心,意蘊和境界,設計好教學中對美的情感體驗活動。如教師在備“有趣的測量”這一課時,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先讓學生閱讀“數學萬花筒”;老師加以描述:傳說兩千多年的一位國王命令金匠制造一頂純金的皇冠,皇冠制好后,他懷疑里面摻有銀子,但這頂金冠確與當初交給金匠的純金一樣重,到底金匠有沒有搞鬼呢?既想檢驗真假,又不能破壞王冠,這個問題不僅難倒了國王,也使諸大臣們面面相覷。后來,國王請阿基米德來檢驗。最初,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領。一天,他去澡堂洗澡,當他坐進澡盆里時,看到水往外溢,興奮地跳出澡盆,赤身奔回家中,邊跑歡呼:“我找到了,我找到了!”……可以通過排水的體積確定皇冠的體積,從而判斷皇冠中是否摻有銀子。這些都非常精彩地體現他的人格美。
這樣的人格美,不僅使學生加深了“測量石塊的體積”內在邏輯的體驗,而且還能使學生一次又一次地從不同的角度透過表面現象,全面地、深刻地領悟到需要勤奮思考的美的內涵,展示了令人驚嘆的、至臻完善的勤奮與成功和諧統一美。以美衍趣,不僅強化了學生的美感體驗,有必然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更大的興趣。
三、鼓勵學生參加審美實踐,指導美的創造
經驗證明,如果只滿足與數學的感知和鑒賞,還不能達到培養學生具有審美創造能力,這個高層次的教育目標,實現這個高層次的審美教育目標的基本途徑是:在教學活動中,要在學生感知和鑒賞美的基礎上,不失時機地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愿望,鼓勵學生參加審美實踐,指導學生逐步學會按照美的規律創造美。由于學生審美能力尚處于發展階段,不能期望做出至善至美的創造。如學生“折疊”小設計中,折成正方體、長方體,還有鼓勵學生在課后通過利用對稱美折疊美麗的飛機,輪船和花籃等等。這些數學美的成果不乏幼稚,但都是充滿生命力的美的胚芽,對他們對美的追求和躍躍欲試的創造愿望和熱情,應給予滿腔熱情的鼓勵和精心的指導。
總之,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發現美。數學中蘊含有豐富的美育資源,如能充分挖掘,不僅使學生獲得書本上的科學知識,而且能夠多方面提高學生素質,使學生成為徳、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徳峰,張 軍.教育理論,中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2,1.
[2] 汪正中.中小學管理方法與藝術,中國檔案出版社,1999,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