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芳
摘 要:新課程理念體現了從“知識為本”到“以學生發展為本”教育理念的轉變,如何在地理課堂中凸顯新理念,提高教學質量及其評價,是當前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經過兩年多的課堂模式探索,筆者逐漸摸索出一套適合地理課堂教學的模式: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質疑展示——歸納總結——達標檢測,五個環節,簡稱“五環節”學習法。
關鍵詞: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質疑展示;“五環節”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201-02
新課程理念體現了從“知識為本”到“以學生發展為本”教育理念的轉變,如何在地理課堂中凸顯新理念,提高教學質量及其評價,是當前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經過兩年多的課堂模式探索,筆者逐漸摸索出一套適合地理課堂教學的模式: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質疑展示---歸納總結---達標檢測,五個環節,簡稱“五環節”學習法。
我們學校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盡快成功落實“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兩年前,我們統一把每個班級分成大約6—8個學習小組,學生環繞而坐,便于小組內學生交流,這為“合作探究”的提供了成功的可能。同時,學校還推行“學案”授課制度,把每節課所受內容目標化,讓學生能夠在整體上把握本節課所需掌握的內容。這也為“五環節”學習法的出現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下面把“五環節”學習法的過程做一簡單介紹。
一、自主學習
在每次上課時,把學案發下去,學案的內容囊括了本節課所學的所有內容。不同內容根據難易可以設置在不同的欄目,欄目基本分為“學習目標”、“知識梳理”、“合作探究”“典例題析”、“課堂檢測”等不同部分。“學習目標”旨在告訴學生本節課需要掌握的內容以及掌握的程度;“知識梳理”是本節課的基本知識,基本停留在表層知識,在這個欄目里讓學生達到對知識的總體把握;“合作探究”是本節課重難點知識體現的地方,是重點分析欄目;“典例題析”則為學生“比葫蘆畫瓢”提供依據,讓學生在牽引的狀態下能夠完成本節課的重難點;“課堂檢測”專門檢查學生本節課知識掌握情況的欄目。
在自主學習環節,學生根據“學案”自學,先通讀課本,弄清課文中的意思,掃清字面障礙;獨立完成學案中較簡單的基礎知識題,這一部分題目可以在課本中找到明確的答案。學生在填寫學案時,要對對自己不懂得內容做一標記,為下一環節“質疑”做好準備。在實際教學中這一環節持續時間大約5—10分鐘,千萬不能小瞧或者忽視這個環節,它是整節課的開始,直接決定著以后是否能夠正常和順利進行。合作學習的前提是學生個人獨立的學習。否則,便無法進行交流,必然會出現優等生“壟斷”的局面,自主學習室參與討論和探究必須具備的前期認知能力。
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小組長要認真負責,調控好小組紀律,監督學習習慣不好的同學認真學習課本,力爭把基礎知識部分掌握好。這一環節的完成,小組長的作用不可忽視。這就要求在指定小組長的時候,教師要動一番腦筋,起到“領頭雁”的作用。具體負責討論紀錄、小組紀律,指導差生。
二、合作探究
學生之間合作、探究的內容和如何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這次合作探究是本環節的首要問題。合作是這次探究過程的核心問題,是這次探究是否成功的關鍵之所在。當學生遇到依靠個人無法解決的有深度的問題時,就有必要組織學生合作,依靠集體的智慧攻克難關。一次有效的合作,還必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教師有效的引導。
1、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時間
自主學習是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前提。自主學習的內涵是讓學生個體有時間與文本對話,有充足時間讀書體驗,有足夠的空間思考。學生只有在充分的獨立思考、獨立學習之后才會產生交流,表達的欲望。在大多數學生產生這種欲望時,小組學習的出現才會讓學生感到如竹筍破土見陽光,像馬兒一樣在合作學習這片草原上奔跑。在本環節不要有急于讓學生合作學習,而是給了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待每個學生有了自己的見解后才組織學生重組合作伙伴,共同討論,交流各自的想法。這樣,既避免了一些無主見的學生再次產生人云亦云的現象,又切實保證了合作學習的質量。
2、給學生充分的小組交流的時間
個人的力量是薄弱的,有時難免會出現考慮不周,思考不深入。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同時有些學生膽小缺乏自信心,明明有自己的見解,就是不敢起來全班大聲地交流,怕說錯,給老師留個不好的印象。但是小組交流就不同了,交流的對象少,又是朝夕相處的好伙伴,消除了后顧之憂,敢暢所欲言。最終達成共識后更是信心百倍,想一吐為快。
3、教師有效的引導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這者。”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后,并不是說無所事事,做一個旁觀者,而應該下去巡視,了解情況,看看他們究竟在不在真正地討論交流,是否圍繞著主題在討論,有必要時也要適時地參與討論,給學生一些啟發和幫助。
三、展示質疑
在上個“合作探究”階段,小組形成共識后,再推薦一名代表,闡述自己小組的觀點,發表本組的看法和認識。在選擇小組觀點“代言人”時,要自愿與點名相結合,如果這位“代言人”早就明確,他當然會積極參與學習。而對有些學生來說,是否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到合作交流中去,就很難說了。因此,小組匯報時,一般不要指定本組組長發言,而是多給其他小組成員展示的機會。其他小組成員要認真傾聽,并要對他們的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從儀態、答案到語言等方面)并對他們的展示發言給予一個分數評價,最后由教師匯總,給每組得出一個評價分數。優勝小組可以得到一定的口頭表揚或物質獎勵。
組間交流,讓小組之間相互找到差距,達到全班同學共同進步的目的。學生通過互評互議,相互啟發,互教互學,在民主融洽的課堂氣氛下,在教師的適時點撥下,愉快的完成了學習任務,從而也提高了學生判斷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對不明白的問題大膽發問,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發表獨立見解,鼓勵學生標新立異,當學生想法與老師不一致時,教師切勿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應多問學生是怎么想的,對思考不夠深入的問題要鼓勵引導學生進一步去探究,將學生思維活動引向深入,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不苛意求全,促進學生合作水平的不斷提高。
當一個小組展示了觀點以后,很有可能其他小組和他們的意見并不一致,對他們進行發難。于是,兩個小 組之間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唇槍舌劍的發生“戰爭”。對這樣的“戰爭”,筆者的原則是“放任不自流”,在爭論中往往是學生思想火花的,一個小組為了讓自己的觀點有立足之地會搜腸刮肚的搬出一個又一個論據,通過爭論他們把一個又一個知識點又重新復習、鞏固了一遍,這不恰好使我們老師希望得到的結果嗎?所以,首先要“放任”。但同時也“不自流”,因為在爭論中很容易出現思想偏激、跑偏套、甚至人身攻擊等,當這種現象出現時,老師應給于制止。
四、歸納總結
這一個環節,是整節課的知識回歸,是對照“學習目標”進行檢測階段,看看是否達到已定目標。同時也是老師對學生成果的評價時間。
在知識方面,雖然經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質疑等環節,對于個別章節的個別知識點可能已然有不理解、甚至認識錯誤的部分,這個時候老師要及時糾正,歸納總結。
教師除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外,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合作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與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例如可以評選“最佳小組”和“最佳發言人”等
五、達標檢測
針對學習內容,設計難易適度、覆蓋學習目標的過關試題,測評學生的目標達成度,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課時達標題后,各小組交換批改,然后公示各小組平均對題或錯題個數,優勝小組的成員可得一個紅星的獎勵,也可以組內成員互相批改。互相批改也是一個復習鞏固的過程,學生以對方為參照物來對照自己,不僅借鑒了別人的長處,還能反省自己的短處,最終達到人人都會的目的。
“五環節”課堂教學法,是筆者嘗試兩年摸索出來比較適合新課標下的新模式。在兩年來時間教學中,筆者發現“五環節”課堂教學法有如下優點:
1、學生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在小組合作探究中他們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合作意識,在展示質疑中,樹立了展示自己的信心和捍衛真理的責任感、使命感。在達標檢測中,樹立了自己的成就感、找到了學習中的快樂。學習快樂了,學習就來勁了,他就會入迷,入迷的學習,學習的效率自然提高了。
2、形成了民主、融洽的師生關系。在合作學習中,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種形式、多個維度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互動過程。在寬松、愉快、自主、坦然的氛圍中,學生自由自主的思考、探究,無顧忌的發表見解,營造了生動活潑、充滿創造生機的課堂教學氛圍,為學生潛能的發展創造了一種良好環境。
3、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觀念。這種新的教學法由于以小組為單位,這樣一來,在小組內部和小組之間,就形成了一種共同合作和相互競爭的良好氛圍。小組內部,每個成員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小組之間,你追我趕、不甘落后的競爭氛圍促進了每個小組的整體進步。增強了每個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意識。
當然,在實踐“五環節”課堂學習法時,也有出現一些問題,比如:課堂有時會出現混亂,甚至失控;有時學生討論激烈,致使忘記了時間,教學任務不能完成等等。盡管如此,筆者認為,這些問題都屬于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他們會隨著“五環節”的進一步成熟、完善而逐漸消失。
由于“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還處在初級摸索階段,還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參考文獻:
[1] 陳 澄,江曄等.地理課堂教學技能訓練.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趙 徽.解密高效課堂.教育科學出版社.
[3] 王 民.地理教學大綱與地理課程標準的比較.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