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明+裘昊+張瑩
[關鍵詞] 腦梗死;預防;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_816X
(2014)01_0060_03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4.01.23
腦梗死是常見的腦血管病,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和高復發率的特點?隨著現代診療水平
的提高,腦梗死的病死率明顯下降,但復發性腦梗死病例也相應增加?如何降低腦梗死的復
發率并找出其相關因素,為腦梗死二級預防提供依據?本文就我院118例復發性腦梗死及同
期收住380例初發腦梗死病例進行對照分析,探討其復發的危險因素,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3月1日至2013年2月28日118例復發腦梗死患者及380例同期
收住初發腦梗死患者?所有腦梗死患者符合全國第八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診斷標準
[1],并經頭顱CT或MRI證實為新發腦梗死?排除標準: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2)其
他疾病所
致的運動?感覺或大腦高級神經功能障礙者?復發性腦梗死患者入選標準:1)有新發腦梗
死臨床癥狀及神經功能缺損體征;2)影像學顯示有新病灶;3)既往腦梗死距本次腦梗死時
間大于1個月以上?118例復發性腦梗死(復發組)患者中,男68例,女50例;年齡47~86(
67.12±11.64)歲?380例初發腦梗死(初發組)患者中,男230例,女150例;年齡49~8
4(61.51±12.13)歲?
1.2 調查內容:一般項目:性別?年齡?高血壓?冠心病?心房顫動?糖尿病?吸煙?飲
酒?實驗室檢查項目:采用美國雅培C8000全自動分析儀測定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
?低密度脂蛋白(LDL_C)?高密度脂蛋白(HDL_C)?同型半胱氨酸(Hcy);采用德國BE公司
生產的CompactX分析儀使用凝固法測定纖維蛋白原(Fbg)?超聲檢查:采用美國GE公司生產
的VolusonEB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7.5MHz,檢測頸動脈斑塊?
1.3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版統計軟件,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行卡方檢驗
;
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均數比
較用t檢驗,多組均數比較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對單因素分析有顯著意義的自變量(危
險因素)進行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按a=0.05檢驗水準,P<0.05為差異有
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結果:兩組相關因素比較,兩組間年齡>60歲?高血壓?糖尿
病?吸煙?頸動脈斑塊的發生率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復發組明顯高于初
發組;相關因素比較,兩組TC?LDL_C?Fbg?Hcy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腦梗死是由不同病因在多種危險因素共同作用下引起的,具有較高的復發率,有資料
報道腦梗死后1年的復發率為11.2%[2]?本文發現復發組年齡>60歲?高血壓?糖
尿病?吸煙
?頸動脈斑塊所占比例均高于初發組,復發組TC?LDL_C?Fbg?Hcy檢測值亦均高于初發組
?應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年齡?高血壓?糖尿病?心房顫動?高Hcy血癥是腦
梗死復發的獨立危險因素?
年齡是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年齡與腦梗死發生呈相關性[3]?本資料中60歲以
上的
腦梗死發病率復發組明顯高于初發組,60歲以上患者腦梗死復發是小于60歲患者的2.07倍
,
說明年齡越大,腦梗死復發可能性越大?年齡為不可干預的危險因素,因此高齡患者應尤其
重視此疾病的預防,針對各種危險因素進行自我調整,以預防此類疾病發生?
高血壓是導致腦梗死復發的重要獨立危險因素,可以通過不同機制影響腦部血管?研究顯示
高血壓病史越長,舒張壓水平越高,腦梗死復發的危險性越大[4]?長期高血壓使
動脈管壁
增厚?損傷?壞死,促使腦動脈粥樣硬化斑的形成和發展,增加了腦梗死復發的風險?本資
料顯示復發組患者合并高血壓占87.3%,明顯高于初發組的77.9%,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
歸
分析顯示有高血壓病患者復發風險是無高血壓病者的1.72倍?因此在腦梗死患者的二級預
防
中,必須教育患者,低鹽飲食,控制體重,加強血壓的控制,使血壓保持在正常并相對穩定
的水平,以減少腦梗死的復發?
糖尿病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也是復發性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糖尿病可
引起脂肪代謝障礙,促使膽固醇合成,加重動脈粥樣硬化,還引起血小板凝聚性增高,血漿
粘稠度增高,從而導致腦梗死復發?新近一項大型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與糖化血紅蛋白(Hb
A1c)為5%~5.5%的人群相比,隨訪15年后HbA1c≥6.5%的人群新發卒中的危險性增加16倍
[5
]?腦梗死二級預防指出,糖尿病控制指標應為HbA1c<6.5%?因此,首次腦梗死合并糖尿endprint
病患
者必須嚴格控制飲食,定期復查血糖及HbA1c,調整降糖藥物,控制血糖及HbA1c,只有這樣
才能減少腦梗死的復發?
心房顫動可使心房不規則顫動而失去收縮能力,導致左心房內血流不暢而瘀滯,易與血
漿中的纖維蛋白相結合形成附壁血栓,脫落引發腦栓塞?本資料顯示復發組心房顫動發生率
高于初發組,提示病情更嚴重?預后更差?研究顯示19.7%的卒中患者在一年后因房顫出現
復發,因此,應該盡快進行有效的抗凝治療[6]?
研究[7]表明高Hcy是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也是其復發的危險因素?本文顯示復
發性腦梗死組血漿Hcy水平明顯高于初發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高Hc
y與復發性
腦梗死具有獨立相關性?高Hcy促進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引起或加重動脈硬化;還可激活
血小板黏附,促進血栓形成?聯合應用葉酸?維生素B12等制劑可促使Hcy代謝,降低
血漿Hcy水平,從而降低腦卒中發生?
本資料表明復發性腦梗死的發生是多種危險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無論是首發腦梗死,還是
復發性腦梗死,高齡?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與頸動脈斑塊?TC?LDL_C?Fbg?Hcy等仍為
其危險因素,但以高齡?高血壓?糖尿病?房顫及Hcy等為復發獨立危險因素,因此,在腦
梗死的二級預防中,應積極控制和治療這些可干預的危險因素,將有利于降低腦梗死的復發
,改善病人的預后?
參考文獻
[1]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
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2]李昕,郭艷萍,鄭蔚.腦卒中復發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
,13(17):27-28.
[3]Asplund K, Karvanen J, Giampaoli S, et al. Relative risks for stroke by ag
e,sex,and population based on follow up of 18 european population in the MORGAM
project[J]. Stroke,2009,40(7):2319-2326.
[4]Aiyagari V,Badruddin A.Management of hyperten_sion in acute stroke[J]. Ex
pert Rev Cardiovasc Ther,2009,7:637-646.
[5]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險因素綜合管理中國專家共識委員會.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
危險因素綜合管理中國專家共識[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2,12(4):262-263.
[6]王文,成云芳,劉力生.中國北京上海廣州門診高血壓患者腦卒中風險評估[J].中華
高血壓雜志,2007,1:14-20.
[7]Zhang W, Sun K, Chen J, et al. High plasma homocy_steine levels contribute
to the risk of stroke recurrence and cause mortality in a large pros_pective st
roke population[J]. Clin Sci (Lond),2009,118:187.endprint
病患
者必須嚴格控制飲食,定期復查血糖及HbA1c,調整降糖藥物,控制血糖及HbA1c,只有這樣
才能減少腦梗死的復發?
心房顫動可使心房不規則顫動而失去收縮能力,導致左心房內血流不暢而瘀滯,易與血
漿中的纖維蛋白相結合形成附壁血栓,脫落引發腦栓塞?本資料顯示復發組心房顫動發生率
高于初發組,提示病情更嚴重?預后更差?研究顯示19.7%的卒中患者在一年后因房顫出現
復發,因此,應該盡快進行有效的抗凝治療[6]?
研究[7]表明高Hcy是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也是其復發的危險因素?本文顯示復
發性腦梗死組血漿Hcy水平明顯高于初發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高Hc
y與復發性
腦梗死具有獨立相關性?高Hcy促進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引起或加重動脈硬化;還可激活
血小板黏附,促進血栓形成?聯合應用葉酸?維生素B12等制劑可促使Hcy代謝,降低
血漿Hcy水平,從而降低腦卒中發生?
本資料表明復發性腦梗死的發生是多種危險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無論是首發腦梗死,還是
復發性腦梗死,高齡?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與頸動脈斑塊?TC?LDL_C?Fbg?Hcy等仍為
其危險因素,但以高齡?高血壓?糖尿病?房顫及Hcy等為復發獨立危險因素,因此,在腦
梗死的二級預防中,應積極控制和治療這些可干預的危險因素,將有利于降低腦梗死的復發
,改善病人的預后?
參考文獻
[1]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
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2]李昕,郭艷萍,鄭蔚.腦卒中復發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
,13(17):27-28.
[3]Asplund K, Karvanen J, Giampaoli S, et al. Relative risks for stroke by ag
e,sex,and population based on follow up of 18 european population in the MORGAM
project[J]. Stroke,2009,40(7):2319-2326.
[4]Aiyagari V,Badruddin A.Management of hyperten_sion in acute stroke[J]. Ex
pert Rev Cardiovasc Ther,2009,7:637-646.
[5]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險因素綜合管理中國專家共識委員會.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
危險因素綜合管理中國專家共識[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2,12(4):262-263.
[6]王文,成云芳,劉力生.中國北京上海廣州門診高血壓患者腦卒中風險評估[J].中華
高血壓雜志,2007,1:14-20.
[7]Zhang W, Sun K, Chen J, et al. High plasma homocy_steine levels contribute
to the risk of stroke recurrence and cause mortality in a large pros_pective st
roke population[J]. Clin Sci (Lond),2009,118:187.endprint
病患
者必須嚴格控制飲食,定期復查血糖及HbA1c,調整降糖藥物,控制血糖及HbA1c,只有這樣
才能減少腦梗死的復發?
心房顫動可使心房不規則顫動而失去收縮能力,導致左心房內血流不暢而瘀滯,易與血
漿中的纖維蛋白相結合形成附壁血栓,脫落引發腦栓塞?本資料顯示復發組心房顫動發生率
高于初發組,提示病情更嚴重?預后更差?研究顯示19.7%的卒中患者在一年后因房顫出現
復發,因此,應該盡快進行有效的抗凝治療[6]?
研究[7]表明高Hcy是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也是其復發的危險因素?本文顯示復
發性腦梗死組血漿Hcy水平明顯高于初發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高Hc
y與復發性
腦梗死具有獨立相關性?高Hcy促進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引起或加重動脈硬化;還可激活
血小板黏附,促進血栓形成?聯合應用葉酸?維生素B12等制劑可促使Hcy代謝,降低
血漿Hcy水平,從而降低腦卒中發生?
本資料表明復發性腦梗死的發生是多種危險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無論是首發腦梗死,還是
復發性腦梗死,高齡?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與頸動脈斑塊?TC?LDL_C?Fbg?Hcy等仍為
其危險因素,但以高齡?高血壓?糖尿病?房顫及Hcy等為復發獨立危險因素,因此,在腦
梗死的二級預防中,應積極控制和治療這些可干預的危險因素,將有利于降低腦梗死的復發
,改善病人的預后?
參考文獻
[1]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
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2]李昕,郭艷萍,鄭蔚.腦卒中復發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
,13(17):27-28.
[3]Asplund K, Karvanen J, Giampaoli S, et al. Relative risks for stroke by ag
e,sex,and population based on follow up of 18 european population in the MORGAM
project[J]. Stroke,2009,40(7):2319-2326.
[4]Aiyagari V,Badruddin A.Management of hyperten_sion in acute stroke[J]. Ex
pert Rev Cardiovasc Ther,2009,7:637-646.
[5]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險因素綜合管理中國專家共識委員會.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
危險因素綜合管理中國專家共識[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2,12(4):262-263.
[6]王文,成云芳,劉力生.中國北京上海廣州門診高血壓患者腦卒中風險評估[J].中華
高血壓雜志,2007,1:14-20.
[7]Zhang W, Sun K, Chen J, et al. High plasma homocy_steine levels contribute
to the risk of stroke recurrence and cause mortality in a large pros_pective st
roke population[J]. Clin Sci (Lond),2009,118:1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