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玲
摘要:小學作文教學的低效是普遍現象,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行為是造成作文教學的低效的主要原因。要想達成小學作文教學的高效就要從引導觀察、閱讀積累、寫法點撥、榜樣示范等幾個方面入手。
關鍵詞:小學 作文教學 有效性 提高 行為 高效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的作文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要選定作文題目,進行寫作指導,要求學生獨立作文,然后對學生提交上來的作文詳細批改,完了以后還要進行作文講評甚至是張貼范文,可謂是用心良苦。然而經過一個階段的作文教學過后,我們還是會發現學生的作文水平表現出參差不齊的態勢:有的學生作文能力強,有的作文能力弱。同一個班級,同樣的教學,學生作文能力表現不一,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帶著這個問題去思考,深入探究之后,我們往往會發現作文能力強的學生其實原來的寫作興趣就較濃、寫作基礎較好;而作文能力弱的學生原來的寫作興趣就較低下、寫作基礎較差。這說明什么問題呢?這其實正是說明了小學語文教師不愿意相信卻又是不爭的一個現實:我們傳統的作文教學是低效的,對于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無多大幫助的。
小學作文教學如果是高效的話,表現出來的應該是學生作文水平的相對平衡。這中間雖然有學生作文基礎的差異,但是在同樣的作文訓練目的下,教師進行了有效的作文教學,他們表現出來的作文能力應該是相差無幾的。小學作文有效教學當然是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都追求的目標,但是,如何才能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引導觀察 達成高效
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是有限的。如果小學語文教師不能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生活空間,引導他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導他們觀察生活。那么,面對作文題,學生就會面臨沒有寫作素材的困境。為了應付寫作任務,他們就只能胡亂編造、敷衍了事。《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對學生的習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只有學生的觀察充分、細致了,寫出來的作文才有可能真實、生動。
大自然與社會是生動、精彩的,其中,值得學生去觀賞的景物、場景比比皆是。從四時更迭到晨昏交錯,從山川河流到廣場公園,從花鳥蟲魚到眾生百態……凡此種種,盡可攝于我們的筆端。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絕大部分要靠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完成,但是學生觀察事物的指向、觀察事物的技巧各不相同,教師很難加以掌控。所以,必要的時候,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向學生親自示范觀察事物的技巧。當然了,坐在教室里觀察事物是不可能的。這個時候,小學語文教師就要在報請學校同意的前提下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去做有針對性地觀察。這樣,學生自然就能學會觀察,在觀察基礎上寫出來的作文也就豐滿、生動了。比如說在布置學生進行《校園的秋天》習作的時候,我就帶領全班學生走遍了校園里的每一個角落,使他們對校園里的景物有了全面甚至是全“新”的了解。這樣,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就令人滿意了。
二、閱讀積累 達成高效
一個學生閱讀的深度和廣度如何直接關系到他的作文能力的高低。學生的閱讀面廣,閱讀水平高,他相應的寫作水平就高;反之亦然。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總目標也明確指出:要求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見,無論古往今來都是強調學生的廣泛閱讀的。
閱讀積累是很有必要的,關于閱讀積累的意義也無需多加闡述。小學語文教師都知道引導學生閱讀積累的重要性。問題的關鍵是該如何引導小學生去積累。其實,階段性地為學生開列閱讀推薦書目的做法是可取的。這種做法的好處有不少,首先,教師很容易就對閱讀的方向加以掌控,避免了閱讀的無序;其次,教師對閱讀讀物的質量有了保證,避免了閱讀的無效;再次,便于教師組織閱讀后的交流探討,鞏固閱讀成果。至于開列什么書目,可以從兩個方面加以選擇:一是課本里所涉及的或是提到的優秀作品;二是根據階段的寫作主題而作的補充閱讀。
三、寫法點撥 達成高效
引導觀察和閱讀積累做得好了,學生在寫作時就有了相應的寫作素材,有了相應的寫作素材就是解決了“言之有物”的問題。換言之,就是學生寫好作文有了前提和基礎。但是,僅是解決了“言之有物”的問題還是寫不出文質兼美的作文的,還需要的是學生寫作技巧的掌握。古人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小學語文教師除了要解決學生“言之有物”的問題之外,還要側重解決學生“言之有文”的問題。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小學生作文技巧的指導呢?
優秀的語文教師是很善于把課內外的知識聯系起來的。小學語文課本里有許多文章是寫作技巧高超的典范,如果小學語文教師能夠把這些寫作技巧列舉出來加以分析,讓學生對這些技巧先有個初步了解。然后再選擇些使用了這些寫作技巧的范文讓學生嘗試著自己去分析的話,學生們就能夠對這些技巧先有個進一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我們再要求學生模仿這些技巧去作文,相信學生就能較好地完成寫作任務了。在這一系列過程中,教師的分析和學生的理解都是很重要的。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學生的理解,因為只有學生真正理解了這些技巧,他們才有可能很好地運用這些技巧。所以,學生分析范文的深入程度如何就顯得尤為重要。
四、榜樣示范 達成高效
小學生的表現欲望和求勝欲望是很強烈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能夠很好地利用這一點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每一次的作文訓練之后,教師把優秀的范文在班上宣讀或是張貼在學習園地,那些被表揚到的學生總是會感到身上似乎被注入了無窮的力量,在接下來的寫作過程中也就往往能用高標準來要求自己了。另一方面,那些沒有被表揚到的學生往往也會憋了一口氣,他們入往往會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爭取下一次被老師表揚到。所以說,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做好范文宣傳的工作,做好榜樣示范的工作。
總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程,這項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能夠完成的,也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夠成功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要想達成高效靠的是教師和學生的通力合作;靠的是不斷觀察、閱讀;靠的是持之以恒的學習。所以,只要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積極轉變學習方式,講究學習方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高效就一定能夠實現。
參考文獻:
[1]楊德倫.小學作文教學要實現四個轉變.中小學教材教學,2006.
[2]劉紹玲.關于新課標下作文教學的幾點嘗試.作文教學研究,2007.
[3]柯孔標.關于小學作文教學改革的三點思考.人教網,2009.
[4]武利聰.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作文教學.教育教學研究,2011.
[5]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