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蘇奕才(1969-),男,廣東省潮州市職業技術學校英語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校園文化建設、英語教學、就業管理等。
摘 要: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中職英語教學的特點是時間短、密度大,所以,教師必須研究和探索課堂教學的藝術,鍛煉把書講薄、講活的本領。
關鍵詞:課堂教學;藝術;中職英語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3-0073-02
課堂教學活動是學校教學中最直接、最重要、最現實的教學工作的體現。中職英語教學時間短、密度大,怎樣才能將知識有效地傳授給學生?怎樣才能上好一堂生動而又令人難忘的課?這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本文著重探討了課堂教學的藝術以及與之息息相關的其它因素。
一、例說中職英語課堂教學藝術
課堂教學的藝術是多種多樣的,沒有固定的模式。筆者曾聽過一位教師講“金字塔”這篇課文,整堂課的設計非常到位。上課鈴一響,這位衣著得體的女教師就精神飽滿地步入教室。她用簡單的課堂問候語穩定了一下學生的情緒,而后用清晰準確的普通話說:“金字塔”是什么?金字塔就是墳墓,是古代埃及國王的墳墓。她邊說邊在黑板上寫下:pyramid—tomb—ancient—Egyptian—emperor,隨即在下方速畫了一幅金字塔的圖形。在圖上,她邊說邊標出最大的金字塔的高度為137米,用了2 300 000塊大石頭,花費了十萬多人二十年的時間才建成。接下來她以提問和啟發的方式引導出下列句型:
The biggest pyramid is about 137 metres high.
It is made of 2,300,000 huge stones.
It took more than 100,000 men twenty years to build the Great Pyramid.
她的聲音清脆宏亮,抑揚頓挫;她的板書規范嚴謹,精要簡約;她講的東西彼此關聯,明白如話。她只用了幾句話、幾筆畫就把該課的中心及重點交待出來,這種教學方法比那些開書講生詞及課文的做法有效得多。
接下來她提問:“Can you describe the shapes of the tomb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emperors?”課堂上活躍起來。她順藤摸瓜,又問:“Why did the emperors do so?”“What else were there inside their tombs?”在同學們各種各樣的回答中,她特意挑選了下列詞及詞組寫在黑板上:“bodies, be well kept, come back to life,thief,break into, take away, treasure,steal”等等。而后,通過連詞成句或造句的方式引導出下列句子:
They thought their bodies would be well kept in the tombs until they could come back to life.
Thieves have broken into some of the pyramids and taken away many of the treasures.
They have even stolen the dry bodies—mummies.(她通過句子中的“dry bodies”引出了“mummies”。)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難看出她對教案、課文非常熟悉;對整節課的每個環節所需的時間心中有數,掌握得恰到好處;課堂上有張有弛,有一種彈性美;所講的內容重點突出,圍繞中心。當學生打開課本學習時,驟然發現課文中的句子如此之熟,似乎早已學過。這不失為一堂成功的課,它讓教師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二、與中職英語課堂教學藝術相關的因素
研究課堂教學藝術除了關注課堂本身之外,我們還需要探討與課堂教學藝術息息相關的其它因素。授課質量=學術水平+教學方法,一位教師如果沒有本專業的一定程度的學術水平,就根本談不上課堂藝術。所以,教師隊伍人才的整體優化是勢在必行的。教師的業務素質及能力的提高是施展今日課堂教學藝術的前提。
首先,外語教師要盡可能地從素質上培養自己,要善于自我學習,力圖用英語流利表達及書寫。平時,還應大量閱讀英美報刊,了解社會的發展,不斷地吸入新知。例如,過去我們常說“a friend of mine”,現在人們習慣說 “one of my friends”,而“barbecue”(燒烤)、“buffet”(自助餐)、“pizza”這類詞在以前的教科書中難得一見,在現在的生活及外國報刊、雜志、廣告中頻頻出現,這些都需要我們通過閱讀和觀察才能了解。
其次,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地求新、改進,緊跟時代的步伐。我們要經常觀摩別的教師的教學方法,擴展視野,充實自己。此外,我們還應悉心地研究國外的教學方法,吸取其好的經驗及做法,以我們對專業的敏感來改造和促進我們的教學。比如,國外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及自學能力的教學方法應引起我們的重視與借鑒。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運用啟發、談話及討論式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思維,以促進其理解、表達、研究、組織及運用能力的提高。教學目的不僅是“授人以魚,供其魚肉之需”,還應是“授之以漁,讓其終身受益”。我們今日的教應為明日的不教鋪路。
再者,中職英語教師要善于總結自己在教學中形成的經驗,發掘自己的潛力,力求在教學上不斷創新。因為,課堂教學的藝術沒有固定的模式,而是教師邊教邊總結邊創造的發現之旅,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更多、更好、更適用的課堂教學方法,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及藝術,這也是提高教師的學習、探索及科研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小結
總之,課堂教學的藝術不是能用一篇文章能概括得了的,而是需要英語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追求,它既需要教師加強自身的專業知識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又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教材和課堂的研究,只有多方探索,并不斷實踐,才能更好地表達自我,形成具有獨創性的課堂教學藝術。
責任編輯 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