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林瑛
摘 要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讀題能力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關鍵。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對學生的讀題能力予以重視,將一些簡單的讀題方法和讀題技巧傳教給學生,并積極培養學生的認真讀題的良好習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解題的準確率。
關鍵詞 數學教學;讀題能力;培養
從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來看,學生在解題時,會出現錯誤的部分原因是審題不清,而并非沒有掌握相應的解題能力。這一現象不僅是在我作為一線教師的過程中遇到過,在其他數學教師的教學過程中也經常出現。因此,我們作為學生的數學啟蒙老師,不僅應當注意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培養他們認真聽課的習慣,而且還應當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并傳授相應的解題技巧給學生,這也是啟蒙階段,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的關鍵時期。
固然,評估學生數學素質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學生的計算能力,但卻不能因此忽視了對學生讀題能力的培養,此外,也應當特別注意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讓學生在做題過程前,做到了解提議。特別是我們,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如果能在啟蒙階段,就幫助學生培養出良好的讀題習慣的話,將使他們的一生受益。通常來說,小學生都好動、思維比較活躍、耐性少,部分學生甚至在還未審清題意之前就急于下結論。我們不僅是他們的教師,也是他們的長者,應當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能因為小學生的上述不足就急于否定他們,而是應當積極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的審題習慣,并傳授些實用的解題方法和技巧給學生,以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針對如何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筆者經過查閱相關文獻以及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后,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闡述:
一、提高讀題的準確性
應當讀清題目中的每個字,對數字、運算符號以及單位要特別注意。在初為人師時,我不是很提倡學生讀計算題,認為這種教學方法是愚昧的,對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沒有幫助,但是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后,我發現學生經常會將數字、運算符號看錯。所以,在近幾年的教學過程中,我都會特別要求學生認真審題,并讀出題目,如“77-2+55”這類題目,我特別要求學生將他們讀出“先算出77減2的差再加55,求和是多少。”這樣的訓練看上去好似對提高學生的算數能力沒有什么幫助,但是,實踐表明,這樣的培訓確實能夠使學生加深對這些數字的認識,進而提高他們的解題的正確率。
二、特別關注關鍵詞
一般來說,數學題都是由數字、文字以及詞組合構成,這其中必然就有些關鍵詞會對字、詞的組合起到連接作用,表明他們之間的數量關系,這也應當是學生的讀題的關鍵,學生應當對這類關鍵詞特別予以重視,這樣才能快速準確的把握題意。某些時候,為了提高題目的難度,出題者往往會出一些幌子來分散學生的集中力,如“小明的媽媽有三個小孩,每個小孩都有5個籃筐,每個籃筐里可以裝5斤白菜,一共要多少斤才能裝滿小明的籃子?題目中的關鍵點問的小明的籃子要裝多少才能裝滿,這就可以將前面的“小明的媽媽有三個小孩”這個多余的前提條件刪除。此外,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圈注出關鍵詞也對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很有幫助,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應當將關鍵詞、單位、數字等圈注出,以提升自己的注意力。
在這一個教學階段中,指導學生解讀題意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個怪現象,雖然學生能夠準確的找出關鍵詞,但是由于知識水平有限,不能很準確的理解關鍵詞的含義。此時,就需要我們這些教師,加強指導,讓學生形成“咬文嚼字”的良好習慣,對常見的關鍵詞、字不陌生,能準確理解他們的含義。在今后的過程中,如果他們還遇到相類似的詞語,就不會再迷惑,問題就能夠圓滿的解決了。
三、反復讀
第一學段的孩子尚處在形象思維能力為主的階段,缺乏邏輯推理的能力。他們往往不擅長分析題意,不知道根據問題去尋找所需要的條件,所以需要通過反復讀題,來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教學時,可向學生提問: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是什么?要求的問題是什么?……而對于圖形題,由于孩子們注意力容易分散,缺乏耐心細致的觀察和思考,獲取足夠信息解決問題的效果就更差了。教師通過帶領學生反復讀題,教會學生由淺入深地解題,可以加深學生對圖形的印象和對題意的理解。
大部分小學生,在這一階段都還未形成嚴密的邏輯推理的能力,他們的頭腦大多數尚處在以形象思維能力為主的階段。他們往往不能很好的分析題意,更加不知道該如何根據題意在題目中找到解題的線索,因此要通過反復的讀題,以找出解決問題的脈絡。特別是小學生由于剛剛邁入校門,好動、且注意力易分散,對題目的題意不能很好的把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找尋已知條件,理解題目中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特別是對一些圖形題,由于學生觀察能力有限、想象空間不足,他們往往很難通過觀察圖形就獲得足夠的解題信息,教師在此生更應當帶領學生們反復的讀題,讓學生準確的理解題意,加深對圖形的印象。
除此之外,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也要避免讓學生形成定向思維,有很多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常是憑借著經驗解決問題,讀題也只是讀個大概。比如剛學完除法,就讓學生去做這樣一道題:把12個小朋友分成2隊,一隊4人,另一隊幾人?很多學生會寫出12、2、6這樣的錯誤答案。這時,如果要求他們再把題目反復讀一讀,他們就會恍然大悟。而如果學生在讀題之后還不能準確地把握題意,教師就要有針對性地加以講解,主要是培養他們養成反復讀題、認真推敲的好習慣。
上述幾點是我基于日常教學經驗的一些淺顯的歸納,但可以肯定的是,加強對讀題能力的培養,能使學生獲得開啟思維大門的鑰匙。
參考文獻:
[1]李芳.低年級學生讀題能力的培養[J].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2(8):42-42.
[2]王偉娜.淺談小學低年級數學讀題教學[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08(1):45-46.
[3]孫瑾.大家都來“讀數學”——淺談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讀題習慣[J].教育教學論壇,2011(1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