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霞 趙亞蓓
摘 要:課程體系建設是中職學校專業設置的核心內容,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是課程改革的重點和突破口。要對中職學校測量工程專業課程體系進行研究和思考,結合該專業的現狀及學校作為國家示范校建設的要求,提出該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目標,以更好地培養專業人才。
關鍵詞:中職教育;專業人才;測量工程;課程體系建設
中等職業學校測量工程專業是培養具有一定測量理論知識,及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測繪技能型人才。根據該專業目前的現狀來看,出現了學校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脫節等不協調現象。因此,要在深入進行測繪行業調研的基礎上,按行業需求預測市場需要人才狀況進行職業崗位分析,積極建立以職業及技術崗位群所需的理論知識和技術能力為中心的課程體系,不強調學科理論的系統性、嚴密性和完整性,強調應用性,突出專業能力和專業技能。
一、測量工程專業培養目標
測量工程專業主要是培養具備良好職業道德,德、智、體全面發展,初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具備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團結協作和吃苦耐勞的思想品德;具有與本專業相適應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工程測量技術專業的基本知識、具有較高綜合素質、較強實踐能力,具備一定的測量基礎理論,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能在國民經濟建設部門從事測繪生產、技術管理、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專門人才。以國家基礎測繪、城市建設規劃與管理、交通(包括公路、鐵路與水運)、國土與房產、工業企業、海洋、建筑、水利、電力、石油、冶金、國防、測繪、工程勘察、城市與企業信息管理為服務對象。根據本專業的服務對象并結合國家職業標準分析,工程測量專業的職業崗位群主要是工程測量員、大地測量員、地籍測量員、房產測量員等。
二、測量工程專業工作任務及能力結構
(1)工作范圍。①從事各種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工程測量、有關地籍與房產測量等測繪工作。②能夠從事各種控制測量、進行控制網嚴密平差、GPS有關數據采集和軟件應用、數字化測圖及計算機成圖等工作。③從事各種新型測繪儀器、測繪軟件的培訓、技術支持與銷售等工作。
(2)知識結構。具有與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相適應的文化基礎知識,具有一定的英語基本知識,具有本測繪專業必需的高等數學、計算機應用基礎、工程識圖、土建工程概論、計算機繪圖等基本理論知識,掌握地形測量、控制測量、工程測量、地籍與房產測量、數字化成圖、GPS的專業知識,具有測量平差、GIS、航測與遙感的專業理論知識。
(3)能力結構。①通用職業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字和語言表達能力,社交能力和應變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自學能力、開拓創業的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②專項職業能力。測量職業的特色是——外業:采用科學的方法,運用高超的技巧,進行嫻熟的操作,來獲得所需的空間信息;內業:進行數據處理和成果整理,將理論與實踐有機融于一體。所以,學生將擁有測量儀器使用的能力,地形圖測繪的能力,地籍、房產測量的能力,控制測量和平差計算的能力,工程測量的能力,數字化成圖、航片處理、外業調繪的能力,測繪軟件應用的能力、GIS應用的能力,衛星遙感應用的能力等。 由測繪生產單位的專家和專業教師組成的課程開發團隊,通過對職業崗位群的篩選、歸納、分析,并反饋多渠道的信息,得出工程測量專業主要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并構建體現工程測量中、高技能人才所需職業能力、職業素質和專門知識要求的行動領域。
三、測量工程專業學習領域課程及職業核心能力課程
根據職業行動領域的知識與技能要求按照“必須、夠用”的原則,通過綜合、精簡課程門類,避免交叉重復,突出綜合知識和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整合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課程類型,對專業課程進行整體優化,以適應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除了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還要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職業核心能力是指任何職業或行業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適用性且在職業活動中起支配和主導作用的技能。職業核心能力課程的設置必須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提供一定程度的服務,與專業教育相適應。同時還要考慮職業遷移性和終身教育特點,使學生獲取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科學探索及靈活應變等具有繼續不斷發展的能力基礎。這是學生適應經濟變化和工作場所變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學生在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及經濟結構的持續變動中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的保證。
四、測量工程專業課程類別設置
通過上述對知識、技能和素質需求進行的分析,要想找到知識、能力、素質之間最佳的結構平衡點,使三者得到協調發展,測量工程專業課程應由職業核心能力類課程、專業素質類課程、專業技能類課程、專業拓展能力類課程和綜合技能實踐類課程組成。
(1)職業核心能力類課程。職業核心能力類課程是對學生進行基礎文化、思想道德、身心健康、職業素質、職業指導等教育的一類課程,是作為一名合格人才最基本的素質要求。主要課程有《職業道德與法律》《經濟政治與社會》《體育與健康》《英語》《計算機應用技術》《數學》等。
(2)專業核心類課程。專業核心類課程是對學生進行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培訓的一類課程,旨在對學生進行職業基礎技能訓練。學生只有在學好專業核心類課程后,才能深入地理解專業技能類課程的一些基礎理論問題和實踐操作中的理論問題,有利于學生職業技能的掌握和提高。主要課程包括必需夠用的專業基礎、專業過渡和專業組成課程,主要課程包括《測繪CAD》《工程概論與識圖》《測量平差數據處理》《基礎測量技術》等。
(3)專業技能類課程。專業技能類課程是按照學生今后將要從事的某一崗位所需要的基本職業技能要求設置的一類課程。專業技能類課程可以分若干個專業方向進行設置,供學生根據個性特點和未來需求自由選擇。組合的多樣性與靈活性適應了市場對專業技能人才需求的變化。主要課程包括《控制測量》《管線測量與信息系統》《GPS測量技術》《工程測量》等。
(4)拓展技能類課程。拓展技能類課程是為拓寬和加深學生的專業技能、增強綜合應變能力和創新發展能力, 培養學生在專業群內轉崗或在更大范圍內的遷移能力而設置的一類課程。拓展技能類課程也可以靈活組合,根據市場需求自由選擇。主要課程有《攝影測量與遙感》《地籍房產測量》等。
(5)綜合技能實踐類課程。綜合技能實踐類課程是為了培養學生測繪儀器操作技能和綜合性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解決測繪工作中實際問題的能力而設置的。主要課程有:綜合實習、畢業設計、頂崗實習、生產實習等。同時通過綜合技能實踐,還可以鍛煉學生吃苦耐勞、團結合作以及認真負責等優良品質。學生通過學習,修完規定的全部課程,成績合格,獲得畢業證;同時在學習期間,參加國家相關部門組織的職業技能資格考試,還可獲得中級測量工的職業資格證書。
總之,測量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建立要在對企業大量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結合現狀,學校和企業的專家共同進行制定,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薛建榮,冷濤.高職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工學結合”課程體
系探討[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4).
[2]姚芝樓,王建國.高職高專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國高等教
育,2006(6).
(河南鄭州測繪學校)
注:課題類別:重點課題;課題名稱:測量工程專業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課題編號:[2011]-JKGHAB-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