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等
[摘要] 目的 評價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 方法 將2012年10月~2013年8月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隨機數表分為對照組(n=20)和NIPPV組(n=20),兩組均給予常規治療,NIPPV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治療1周后比較兩組患者心率、呼吸頻率、血氣指標的變化及療效。 結果 NIPPV組的呼吸頻率、心率、血氣指標的改善水平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NIPPV組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無創正壓通氣結合常規療法能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療效。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無創正壓通氣;呼吸衰竭
[中圖分類號] R563.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03-195-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嚴重危害身體健康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近年來其發病率呈持續增長[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常因感染而導致急性發作,易出現呼吸衰竭,病死率較高[2]。近年來,無創正壓通氣(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能夠有效緩解呼吸衰竭,且在治療COPD急性加重期取得突破性進展[3]。本研究采用NIPPV治療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旨在進一步評價其臨床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2年10月~2013年8月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參照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治療指南》進行診斷[4]。臨床癥狀表現為:短期內有咳嗽、胸悶、氣促加重;咳痰能力下降,痰量增加且呈黏液膿性。根據是否應用NIPPV將4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男16例,女4例,年齡48~79歲,平均(65.0±6.0)歲;NIPPV治療組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齡43~80歲,平均(67.0±7.0)歲。兩組患者治療前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arterial carbon dioxide tension,PaCO2)、動脈血氧分壓(arterial oxygen tension,PaO2)、動脈血pH值、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頻率(respiratory rate,RR)之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較性。排除伴有嚴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意識障礙拒絕NIPPV治療;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及糖尿病患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治療,包括利痰止咳、吸氧、糾正酸堿平衡、控制感染等。NIPPV治療組:采用S/T模式,經鼻(面)罩雙水平氣道正壓(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進行輔助通氣,控制氧流量為(5±1.5)L/min,呼吸頻率(15±3.8)次/min,呼吸壓力緩慢調節至(5.0±1.2)cm H2O。機型為美國偉康公司生產的BiPAP VERSION型。4h/次,1次/d,治療持續1周后觀察兩組患者心率、呼吸頻率、血氣變化水平。
1.3 療效判定
無效:呼吸衰竭及肺功能均未改善,心率、呼吸頻率、血氣檢測值無明顯變化。顯效:臨床癥狀有改善,各檢測指標有好轉。有效:呼吸衰竭緩解,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各檢測指標接近正常值范圍[5]。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使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判斷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基本情況比較
對照組和NIPPV組各有20例患者,兩組治療前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具有可比較性。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比較
對照組和NIPPV組在治療1周后pH、PaCO2、PaO2、HR、RR值比較見表2。兩組治療后血pH值及PaO2上升,PaCO2、HR、RR值下降,與治療前檢測值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間治療后各指標變化值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2.3 臨床療效比較
NIPPV組20例患者中,顯效7例,有效10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85%;對照組患者中,顯效6例,有效8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70%。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特征為肺部呼吸受限且呈不完全可逆和進行性發展,是一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根據病程的發展主要分為穩定期和急性發作期[6]。COPD的發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四位[7]。急性發作期后,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的下降導致感染,極易產生嚴重的呼吸衰竭,嚴重影響患者的勞動能力及生活質量[8]。
無創通氣與有創通氣的區別是無需建立人工氣道,采用無創的方式進行正壓輔助通氣,減輕患者的痛苦[9]。NIPPV采用鼻(面)罩方式將患者于呼吸機相連,避免了建立人工氣道所帶來的并發癥[10],并且可以間斷或長期使用,縮短了機械通氣時間及住院天數;同時,由于無創通氣為正壓通氣,能夠有效減小呼吸負荷,緩解呼吸肌疲勞,降低氧耗量,從而提高PaO2,降低PaCO2[11]。因此,NIPPV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尤其是用于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本研究結果顯示,NIPPV組有效緩解了呼吸衰竭癥狀,肺功能得到改善,治療后各項血氣指標接近正常值,總有效率為85%,高于對照組的70%(P<0.05)。兩組在治療1周后血PH值及PaO2上升,PaCO2、HR、RR值下降,均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P<0.05);但NIPPV組改善程度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無創正壓通氣能有效緩解呼吸衰竭,提高PaO2,降低PaCO2,是患者各檢測指標接近正常值。
綜上所述,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無創正壓通氣療法,能有效緩解其呼吸衰竭癥狀,改善心肺功能,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 葉熊,李永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07,10(5):418-418.
[2] 周玉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8,28(9):781-783.
[3] 詹慶元,李潔.無創正壓通氣是治療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7,16(8):1323-1326.
[4] 彭敏,蔡柏薔.美國胸科協會和歐洲呼吸協會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的修訂[J].中華內科雜志,2005, 44(5):394-397.
[5] 杜玉國.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1,17(4):515-517.
[6] 王翠茹,李玲,韓云霞,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當代醫學,2011,17(32):19-20.
[7] 高遠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治療觀察與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10):9-10.
[8] 王蓉美,張波,王東,等.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療效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呼吸 與危重監護雜志,2006,5(1):19-21.
[9] 張波,俞夢孫.無創正壓通氣技術[J].國外醫學(呼吸系統分冊),2003,5:003.
[10] 黎毅敏,羅群.無創正壓通氣在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0):726-729.
[11] 謝思忠.急診應用無創正壓通氣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17(19):79-80.
(收稿日期:2013-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