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偉
【摘 要】我國每年高校畢業生數量增加快速,就業需求整體承受巨大壓力,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社會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尤其是醫學院校,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醫學高等教育大幅度的擴招、我國深化醫療衛生事業改革政策的出臺,給醫學生就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高校醫學專業畢業生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順利進行的人力保障,因此,有效解決目前醫學生就業難的現狀意義重大。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 對策
據統計,2013年畢業生人數已達到699萬人。比2012年又有新的增加。再加上往屆已經畢業沒有就業的人員,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會進一步加大。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要“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高校醫學畢業生就業問題具有特殊性,就業質量整體不容樂觀,城市大中型醫院人員呈飽和狀態,鄉縣基層醫療機構缺乏吸引力。就業領域更加多元化,醫藥營銷、醫療保健行業、基層社區衛生服務等等領域急缺資源。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從出現問題的原因去探析并尋求解決的辦法。
一、醫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醫學畢業生相對難找工作,除了社會就業人才出現整體失衡這個大前提下還有它自己的特殊性,這主要包括:醫學專業特殊性、學校尋求就業出路單一、用人單位因素和個人因素等。
(一)醫學專業的特殊性
醫學專業有其自己的特殊性,特殊就特殊在它是一個要求有著嚴格技能的、有經驗的學科,這就為學生就業提出了很多的要求:要有至少5年甚至更長學制的學習技能、需要較多的臨床實踐、畢業工作后才有機會和資格去申請考執業醫師資格證書等等,而以上這些都是需要畢業生有著嚴格的醫學技能和較為豐富的實踐,甚至還需要醫師資格證書,這樣才有競聘醫院、門診、醫藥類等相關行業的條件。這些要求使得醫學專業在求學過程中需要學習更多的內容和掌握更多的技能。
(二)學校尋求就業出路單一
醫學生尋求就業出路單一,其實不單單指本專業的特殊性,也有著學校指導就業方面等原因。學校作為為社會培養人才、輸出人才的地方,擔負著為畢業生順利畢業,尋找就業途徑的責任和任務。但是現在高校針對畢業生就業指導這個部分總是有著或多或少的欠缺,以天津某醫學專業高校2013年畢業生就業指導為例:在2012年12月份和2013年4月份分別組織了兩場大型的招聘會,其中有少部分單位醫院和130多家醫藥企業進行現場招聘,除此之外不定時針對不同學院不同專業進行專場招聘,雖然招聘會和專場舉辦多次,但效果不大,學生當場簽訂就業意向的大概不到30%,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都是和醫藥類相關的企業和醫院,并沒有其他行業的企業。很多學生曾在老師面前表示,畢業后并不一定真正去從事本專業或醫藥類專業,還可以去從事自己愿意的銷售、管理等等一些工作,可是自己了解這些行業的渠道很少,迫切希望學校能給予一些非專業行業的就業指導。很多高校在提供就業指導的同時,沒有對本學校沒有專業學科涉及的、但是現在就業形勢好的行業給予過多的關注,這也是就業指導單一的重要原因。
(三)個人因素和用人單位因素
醫學生就業自身原因和用人單位的原因也是造成現在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因素。
就個人因素而言,一方面,畢業生就業心理準備不充分。在就業信息準備不充分的同時,面對社會上就業形勢帶來的種種競爭也處于被動。另一方面就是醫學生就業期望值往往過高。許多畢業醫學生就業期望值偏高,有的注重自我意識和區域觀念,這些人主要憑借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就業城市、就業單位,如不少醫學畢業生執著地追求大城市、大醫院,這些“大”單位人員已相對飽和的形勢沒有認清。有的注重“一次就業定終身”,這主要是因為民營、私立醫院無保障、基層醫院無發展等就業思想深深影響著這部分醫學畢業生,從而使他們不敢輕易選擇就業單位,喪失最佳就業時機,最終把自己擋在就業大門之外
從社會原因分析,就業難是現在大多數行業的現狀。一方面,每年的畢業生呈上升趨勢,整體呈現勞動力供過于求的態勢。另一方面,區域經濟不平衡發展導致城鄉自然條件、生活條件、醫療條件等差距,使得畢業生普遍向往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大中城市、條件較好的縣級以上醫院。但是這些用人單位往往競爭非常激烈,人員相對飽和,難以接納大批醫學生就業。相反,大多數欠發達地區的基層醫院難以吸引醫學生前往就業,因此就出現了這樣一個現象:大城市飽和,農村亟需大量醫學高等人才的現象。第三個方面就是,現在有的用人單位存在“崗位高學歷”的思想。這些單位在挑選人才時不斷提高用人標準,甚至一些普通崗位也要優先聘用高學歷者,使普通醫學畢業生尤其是專科、本科畢業生進入醫院困難重重,加劇了醫學生就業的壓力。
二、醫學院校大學生就業對策的思考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完善中醫藥事業發展政策和機制。這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
醫學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不單是一個單純的現象,它更多表現的是一個伴隨著經濟制度變革、醫療體制變革的社會問題。目前醫學院校學生就業率較低的嚴峻形勢,作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解決。
首先,積極發揮政府尤其是衛生管理部門的作用,出臺政策鼓勵和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就業,規范醫療衛生機構招考的標準和考試秩序,調整醫學生就業準入考試機制等等。如針對長期基層衛生人才短缺的問題,政府部門應該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出臺一些高校醫學專業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優惠政策。建立起以政府職能部門為主導,用人單位和學校主動參與的醫學生就業運行機制;加強中小型企業的建設工作,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業,自主個體經營,鼓勵靈活就業,鼓勵高校學生投身基層、西部建設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執業資格考試具體實施辦法,嚴格醫學就業準入考試,加強臨床實踐技能操作能力的考核。endprint
其次,積極發揮高校就業指導的作用,根據社會人才需求設置學制和課程,學校就業指導從單一舉辦招聘會向職業生涯輔導過渡,以實習帶就業,多渠道多手段積極尋找就業渠道。學生管理部門的指導思想要從單一的就業指導轉變為幫助大學生實現自我發展上面轉變;加強就業管理部門隊伍建設;加大就業信息擴充和獲取手段的投入;建立實習就業機制,在實習安排上加上一些以學生就業為目的的課程和實踐,把原來的實習醫院和基地建設成為實習就業基地。
再次,用人單位應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對應聘的醫學專業畢業生進行全面測試、考察,最終將合適的醫療人才篩選出來。在機構內部引入競爭機制,實現能上能下的良好局面。深入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新醫改政策中對公立醫院進行改革的機遇,吸引有才華,有能力的高校優秀畢業生進入到醫院機構,這樣才能保證為機構創造豐厚經濟效益,贏得社會聲譽。
最后,從畢業生自身來看,要完善畢業生自身能力素質,要做到認清當前就業形勢,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提升各方面素質;尋找適合自己的就業途徑。醫學畢業生要有長遠眼光,發展的看待職業選擇,學會科學、靈活、合理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在準備找工作之前系統地學習求職技巧,這其中包括就業信息的分類處理、自薦材料的準備、筆試面試技巧的學習以及自我職業形象的設計等等。
三、結論
當前,醫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困難,這是客觀存在的現實。這既具有一般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共性,更有自身的復雜性和特殊性。醫學生就業困難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它形成的原因很多,既有主觀原因,更有客觀原因,既有個人責任,更有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及用人單位的責任。從源頭去追究的話,當前造成醫學生就業困難的根本原因是我們的高等教育改革與社會需求脫節造成的。只有真正地把高校就業尤其是醫學院校培養人才體制與社會需求做到一個協調和平衡,大學生就業難題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1]丁建飛,朱慧,陳鐳.淺析醫學生就業能力培養[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34-135.
[2]秦莉紅,張濤,劉成,等.新醫改體制下醫學生就業指導探析[J].職業時空,2011(1):145-146.
[3]劉叢凱.醫學生就業取向對其面向基層就業的影響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6):972-9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