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琳
摘 要:在教學品德中應用各學科相關的知識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整合;品德;高效
小學品德與生活和品德與社會教材中,滲透了多學科知識。在教學中可以應用美術、語文、信息技術、音樂等各學科的相關聯知識對學生進行綜合教育,自然巧妙地整合學科進行品德教學,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獲得課堂高效。
比如,學習了語文《三個兒子》之后,學生理解了怎樣才是孝敬父母,再學習品德與生活《媽媽的愛》一課,多媒體出示:媽媽辛苦的一天。師問愛媽媽嗎?生答愛。師讓生放開嗓門對著屏幕上忙碌的媽媽,深情地叫一聲,學生進入情境,熱愛媽媽之情自然流露。在老師激情感召下,學生的感知鮮明起來。最后演一演《下班回家》,餞行感恩父母,水到渠成。
用投影幫助學生化抽象為形象。如,《堅持民族氣節》中所講蘇武牧羊的故事距學生生活實際較遠,教學時,利用多媒體播放:蘇武被單于用種種手段逼迫他投降,蘇武嚴詞拒絕,單于一怒之下命人把蘇武拋進地窖,用饑餓和寒冷折磨他。畫面中蘇武形銷骨立,連眉毛上都結了冰,奄奄一息,但他還是沒屈服,這就是民族氣節。后來蘇武被流放到荒無人煙的北海邊牧羊,配上悲壯的《命運交響曲》進行感情朗讀訓練,深入理解蘇武堅持自己的民族氣節。十幾年后,須發皆白的蘇武回朝,長安百姓涌上街頭歡迎他。這種愛國精神,學生自然學習并發揚。
又如,在《尊敬長輩》一課的教學中,我與學生一起參加小品演出,由老師扮演戴老花鏡的奶奶,由兩位同學分別扮演玲玲和媽媽,排演的過程也就是教育的過程,學生有興趣,每一個演員都設身處地為所扮的角色思索。
歌曲是教學中的催化劑。在品德課教學中運用歌曲創設情境,既讓學生不覺得課堂枯燥無味,又達到了教育目的,提高了教學效果。如,在學習《我的家庭》時,可播放《吉祥三寶》《讓愛永駐我家》,讓學生心動,產生共鳴;講到青藏高原時播放《青藏高原》《天路》,調節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的理解。再如,《我的中國心》《眾人開動大帆船》,這些歌曲與教材結合起來運用到課堂教學,既加深了學生對歌詞含義的理解,也在情感上得到了升華和提高;有利于激活認識結構中的原有知識,更有利于促進新內容的學習和鞏固。有效調動和發揮情感功能,使學生加速對所學知識和觀點的消化,促進信念的形成。
一堂品德課成功了,就像一出快樂的輕喜劇,學生在快樂中獲取知識,在開心中受到教育。這是小學品德與生活和品德與社會教學追求的最高境界。
(作者單位 山東省萊西市城北前車小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