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才波
摘 要:談了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讓孩子體會到愛心。
關鍵詞:愛心;孩子;班主任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凡是缺乏師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自由地發展,只有真心實意地去愛學生,才能夠精雕細琢地去塑造他們的靈魂。”在教育過程中,師愛既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又是衡量教師素質的重要內容,更是影響學生一生事業成功與否的關鍵。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愛心的呵護,在愛心的陪伴中,孩子會更加自信自尊,有強烈的自我價值感。那么在班主任工作中怎樣才能把這種不同于父母之愛的感情,讓孩子體會到呢?并且能有效地去培養孩子,讓他們能夠具有二十一世紀最需要的人才的品質呢?
一、要像欣賞自己的孩子一樣,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
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哪怕是小小的優點,欣賞學生的優點,樹立孩子“你可以”的信念。欣賞學生,可以用贊揚、鼓勵的語言,也可以是愛撫、友善的動作,甚至可以用欣賞、贊許的目光。這樣不僅會讓學生的優點更優秀,而且能讓他的小優點逐步變大,甚至把不良習慣也逐步消除……2008年我接手過一個學生,學習成績非常優秀,但是由于家庭貧困上學路途遙遠,他在學校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并且時常小偷小摸,為以往的老師所痛恨,恨其不爭。我在了解他的情況后,私下找到他,談到他上學的困難、他的錯誤和他本人所具有的長處,我和他一起分析了錯誤的危
害,他低著頭告訴我其實他也很無奈。我告訴他生活上的困難我幫他解決,但是不好的習慣必須自己改正,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人生的命運。經過我不懈的努力他最終改掉了自己的錯誤,并以優越的成績考取了重點高中,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西南財經大學。學生正是在成長的時候,有很多錯誤都不是本質上的,而是無意或者在他們看來有些無奈的舉動,在此情況下我們要能帶給他們一片陽光,也許明天陽光下就會長出嫩綠的小草。而這些能夠克服種種困難去完善自己素質的孩子不正是未來最需要的人才嗎?
二、要像寬容自己的孩子一樣,去寬容學生
學生畢竟是孩子,偶然總會耍耍性子,犯點小錯誤,思想上開點小差。我們不能把問題擴大化,要善于把問題縮小淡化,學生犯錯誤很少是涉及他的思想本質問題的,所以我們不能用太嚴厲的批評、找家長來校等簡單、粗暴的辦法來壓服學生,而是應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他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教育,不能傷害他的自尊心,而是要給他更多的寬容和耐心,要引導他樹立正確的觀念,做出正確的認識,使其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甚至知道是為了完善自我而主動地改正錯誤。其實每個學生心中都有一個自我評價標準,如果經常實實在在地友善地開展學生間的批評和自我批評,也會讓他們更健康、更開朗地成長,并且能防患于未然。
2013年秋我班有個有多動癥的學生陳某,開始他不做作業,上課不聽講,愛說話,愛做小動作,也常常惹是生非,全班學生都不喜歡他。我私下幫他分析了那些不良習慣的危害,引導他定下改正的計劃,樹立學習的目標和做人的方向。我了解到他不是不會做作業而是懶得做,我告訴他其實做作業并不很難,作業只是展示自己學知識和能力的一種方式,你可以做到的。我鼓勵他去試著做,現在他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在班上他能積極發言,一些作業也能慢慢自己主動完成了。針對他的這些進步我在班上著力表揚了他,讓班上的學生都認可他的改變和進步,都去接納他。……這些欣賞、激勵性語言幫他樹立了信心,讓他在賞識中樹立了積極的人生觀,看到了自己的力量,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也看到了學習的希望,感受到被學生認可的積極的人生態度的甜蜜。現在他已經是該學習小組中的骨干組員了,他善于直言不諱地幫助別人,更是能積極協助組長完成各項小組任務。細心的老師應該可以發現他是下了多么大的功夫,需要多么強大的意志品質去克服自己的不足,又是多么積極地轉變自己,從這里可以看出他已經是未來所需要的人才了,有生如此何樂而不為呢?
三、要適當嚴格,對學生的錯誤不忽視
對學生有愛心不是無原則的放任自流,也不是只有關愛、呵
護,他還應該有一種帶有期望性質的嚴格。要做到“嚴在嚴處,愛在細微中”。對于學生的錯誤或者認識誤區,要嚴格要求,坦誠分析,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批評,也能感受到老師的殷切希望以及真誠的幫助,進而他們就能自我反思、約束、自己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學生是很聰明的,每當犯了錯誤,他總會揣測你的態度,并且會悄悄改正錯誤,或者讓錯誤的影響最小化,這個時候其實就是最佳的教育時機,你要讓他明確知道你的態度,想辦法讓他知道錯誤的危害性和對他的影響。面對你旗幟鮮明的批評和你耐心、誠懇、細微的分析他會知道自己錯了,而且你的嚴格只會讓他信服和堅定改正錯誤的決心。因為他知道你是為了他的健康成長,是為了培養他。人的一生可能會犯很多錯誤,但是能讓他改正錯誤,走上成功之路的老師,往往是他一生都不會忘記的老師。因為適度的嚴格其實也是一種愛。
我們的教育過程其實就在培養未來的人才,站在我們面前的也許就是二十一世紀最需要的人才,這就需要我們珍惜他們、呵護他們。我們知道在愛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會更加自信、開朗、樂觀、積極,而這些也就是李開復先生所強調的21世紀最需要的人才。因此,我們要用愛心陪伴孩子的成長,帶著愛心培養孩子,而不是讓21世紀最需要的人才在自己眼前消失。
(作者單位 湖北省保康縣寺坪鎮中心學校)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