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君
摘 要: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邁開學習語言的步子,并以生為本,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確定閱讀教學目標。而且還要拓展課外閱讀,讓課內外閱讀結合起來。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生為本,以學定教,選擇適合學生學年段的閱讀教學方式讓學生主動探究,積極思考,提高閱讀能力。
一、在閱讀中要邁開學習語言的步子
當前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而忽視了語言訓練。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停留在對教學內容的把握上卻沒有深度的語言訓練。而在小學中年級段學生不但要能讀懂教學文本,更重要的是要學習語言。因此,需要小學語文老師注意的是,教材的內容并不等同于教學的內容。教師在課堂上不僅僅要分析課文內容,更重要的是要邁開學習語言的步子。如,在人教版四年級《鳥的天堂》的教學中,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但要讓學生了解到課文本身,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讓學生概括段落大意進行語言思維的訓練,通過對比喻句以及朗讀的訓練,讓學生更好地懂得如何朗讀文本,如何用比喻句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
學生接受了這樣的語言訓練,不但能夠對自己的閱讀理解有所幫助,而且能夠在習作中更加得心應手,拓寬課堂閱讀教學的深度。
二、以生為本,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確定閱讀教學目標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要對學生提出不切合實際的閱讀要求。教師一方面要把握每一課的閱讀教學目標,另一方面要掌握本班同學的閱讀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提出學生力所能及的閱讀教學目標,教師在授課的時候要循著學生的疑問和困惑展開。因此,教師可以在授課之前讓學生根據導學卡進行先學先問,然后教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困惑展開閱讀教學。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更感興趣,更愿意加強閱讀訓練。
三、拓展課外閱讀,讓課內外閱讀結合起來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了不同學年段的課外閱讀量。因此,在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但要通過課內閱讀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教師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不論是從閱讀書籍,還是從學生的閱讀方法上都要加強指導。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閱讀習慣,讓學生首先通過預習教材教學文本先學先問,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困惑和疑問展開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后導后教,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閱讀課堂中有所收獲,不斷提高閱讀能力。
(作者單位 吉林省敦化市大橋鄉學校)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