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璇璇 葉誠
摘 要:小學科學探究實驗室建設是校園數字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已經成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它以科學探究實驗儀器為主體,從常規驗證型實驗轉向探究型實驗,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敢于動手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探究實驗室;數字化建設
課程的改革,新教材的實施,對實驗內容和形式都賦予了新的理念和變化,數字化技術已經成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實驗室是開展實驗教學的重要基地,是提供實驗資源的物質條件。因此,如何加強探究實驗室的建設,適應新課程標準對教育技術裝備和實驗教學提出的新要求,推動數字化技術在小學科學實驗室建設、配備、管理及實驗教學中的應用,促進新課程的教學,是當前值得研究的新課題。我結合本校情況,談談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一、實驗室存在的問題
1.配備的實驗室數量不足
新課程在教材內容上,大大增加了學生的“活動與探究”內容,幾乎每一節新課都有學生參與的實驗活動,都需要放在實驗室中上課。為了保證新課程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學校應該有充足的實驗室供學生進行實驗活動,實驗室與班級之間的數目至少要達到1∶6的比例。而傳統教學下只能滿足學生分組實驗的實驗室數目遠遠不能滿足新課程的教學要求。就如我校來說,由于沒有達到國家標準配備要求,造成超負荷運轉,無法正常開設課程。現有42個班級,學生實驗室只有1個,實驗室與班級之間的數目比例是1∶42,出現了嚴重失調,給新課程的教學活動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2.設備陳舊落后,更多的成了擺設
我校實驗室的設備還是停留在20世紀80年代的水平,學生實驗室內只有簡單的鐵架臺和酒精燈,儀器室內的櫥柜不夠密
封,大量的儀器沒有拆箱就疊在哪里,不僅沒有達到探究目的,更多的成了擺設。儀器室里的設備陳舊,磁鐵折斷,燈座生銹,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3.儀器配套不齊,儀器配備比較盲目,重點不突出
新教材的改編,使現有的儀器不相配套,同時新課程又增加了很多科學探究實驗,探究實驗的內容、器材,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學生可以自己選擇和設計實驗內容,自己選擇儀器。很多不具有探究性質的儀器也充斥其中,因此實驗室器材顯得更為單調和不足。
二、產生問題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情況,一方面是客觀因素引起的,如新課程的改革,學校條件一時還沒跟上;學校領導頻繁調動,使學校基本建設沒有長遠、持續的規劃發展;實驗教師隊伍不穩定,再加上近幾年來,不少農村學生向縣城學校插班,引起學校擴招,校舍緊張。另一方面也有主觀因素而引起的,如學校領導對實驗室建設不夠重視,存在一切都等搬到新校舍再說的思想,在招收新生時沒全面考慮學校的實際承受能力,在使用經費時對實驗室的設備設施投入不夠,在具體工作時沒深入實際了解情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驗教師不夠,體育教師來補充,工作積極性沒充分調動起來等。
三、實驗室建設的探索
新課程不斷推進,加強實驗室建設迫在眉睫,時不我待,是廣大老師的共同心聲。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加快校舍的建設
(1)教育行政部門在調整學校結構的同時,合理規劃學校的布局,充分發揮有限的教學資源,不要把七小和實驗小學安排在一起爭生源;(2)學校建設要有超前的意識。(3)千方百計加大對校舍建設中科學實驗室的投入。(4)廣泛吸納社會資金的參與,提高辦學水平,改善辦學環境。可以考慮有私營企業贊助命名的實驗室。
2.改善實驗室的設備
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探究實驗室應進行簡單的裝修及裝
飾,給學生提供一個令他們能耳目一新、激發他們學習興趣、富有科技、文化內涵的溫馨環境。傳統教法模式下實驗室的設備已不適應新課程的教學,老學校的實驗室應局部改善和創新,以舊換新。另一方面要增設必要的新設備,如計算機、多媒體、實物投影儀、網絡、實驗櫥等,發揮實驗多功能的作用。而且,為了提供學生更多的實驗機會,每個教室后面要配備一個學生實驗櫥,櫥上層可展示學生實驗成果以作鼓勵,下層可放置常用的實驗用品以提供學生實驗的必要材料。
3.開展自制教具活動,補充實驗儀器
新課程教學中缺少的儀器,不可能短時間內一步到位地配足配齊。我們應該發動學生大力發展自制教具活動,豐富實驗室的資源。如,學習了動物和植物后,組織學生到大自然去觀察和采集動植物,開展制作動、植物標本的活動;學習了大氣壓后,可用飲料瓶制作大氣壓存在的教具;學習了平面鏡后,可用鏡子制作潛望鏡的教具;學習了固體可以傳播聲音后,可用紙杯和繩子制作土電話的教具。制作教具既可豐富學校實驗室的資源,又可培養學生動手和創新的能力,是一舉數得的好方法。
4.加強實驗教師隊伍的建設
實驗教師是實驗室建設的主要力量,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實驗教師所肩負的任務更重,責任更大。因此,要加強建設一支素質高、能力強、服務好的實驗教師隊伍,迎接新形勢的挑戰。
5.提高實驗室管理水平
實驗室的工作重在管理,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水平。在課程改革中,實驗室的管理更需要實驗教師開動腦筋,勇于實踐,勇于創新,實現規范化、綜合化、信息化、開放性的管理,促進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向立體化、開放化、網絡資源化的教學和管理體系方向發展,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科學實驗的教學與管理。
參考文獻:
[1]徐曉東.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2]沈建強.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演變[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07(2):33-34.
[3]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J].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04.
[4]李克東,何克抗.計算機教育應用與教育革新:97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論文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作者單位 葉璇璇:浙江省樂清市白象第七小學
葉誠:浙江省樂清市實驗小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