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達
摘 要:本文以小學合唱訓練中基本要素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影響小學合唱訓練的若干基本要素的綜合分析,針對性地優化合唱訓練的隊員人員挑選、聲音訓練、樂曲的選擇和處理、合唱的指揮手勢等環節,試圖探索出有效提高小學合唱訓練效率的教學理念和技巧,為小學合唱訓練教學提供理論指導,推動合唱訓練相關理論研究與發展。
關鍵詞:小學;合唱;訓練;要素
0 前言
合唱是一種要求歌唱群體能達到高度統一和協調的效果的音樂表演形式之一。人聲是合唱表演中的直接表現工具,表演具有顯著的藝術優勢,其能夠通過人的聲音直接而感性地表達出人的內在情感和音樂作品的藝術內涵,有效激發聽者的音樂情感共鳴。一場成功的合唱表演經過平時有效的合唱訓練才能完成,對小學生合唱來說更是如此。教師進行小學合唱訓練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如指揮者的指揮能力和合唱聽力訓練,合唱隊員的挑選,歌唱姿勢的訓練,曲目的選擇和處理等因素。
1 小學合唱訓練中的隊員挑選
為保障小學合唱感染力的效果,合唱表演對每個合唱隊員的音樂素質要有一定要求,合適的小學合唱隊員是組建一支優秀合唱隊伍的基礎。怎樣的合唱隊員才是合適的呢?在平時挑選小學合唱隊員要考慮多方面因素,挑選標準也要非常細致和嚴格。例如,挑選小學合唱隊員時要考察備選學生的自身音準,可以通過循序漸進地讓備選學生先后試唱單音、音程、旋律和節奏的方式進行考察。但是在具體的挑選環節中也要注意不要讓小學生模仿高難度的音樂節奏,否則會讓小學生產生畏懼心理,適得其反。
2 小學合唱訓練中的聲音訓練
小學合唱訓練中由于小學生音樂認知能力有限,對歌唱知識和技巧都缺乏認識,需要音樂教師進一步引導。第一,合唱姿勢訓練。在合唱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糾正學生不合理的歌唱姿勢,如有的小學生存在喜歡翹下巴、緊閉牙關、嘴部肌肉緊張、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教師以身示范,讓小學生掌握并保持正確歌唱姿勢的微技巧。例如,讓學生學會通過掌握微笑動作來放松嘴部肌肉以達到正確發聲的效果,通過逐步矯正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歌唱姿勢,為合唱達到較好的發聲效果做準備。第二,對合唱聲音的要求。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學會唱歌時呼吸自丹田到喉嚨,深而不墜,喉嚨擺脫緊張狀態,放而不壓,共鳴腔要能全部打開,開而不撐,有一個放松、嘹亮、擴張的清晰的合唱聲音。(1)呼吸縱深。與生活中的普通呼吸不同,歌唱呼吸時會牽扯到兩組肌肉群的對抗,對抗的力量為呼吸提供縱深。(2)喉位放松。歌唱一定要學會放松和打開自己的喉嚨,喉位要比平常生活中的要低,可以有效地做到深呼吸。(3)咬字清晰。中國聲樂核心理念是要咬字清晰,合唱要學會按節奏念字、念唱要清楚準確,并且能與語調、語氣和韻味等相互和諧。(4)口咽腔要求。口蓋要盡量擴張做到有弧度的感覺,咽腔可稍微空感,做到發聲豎而圓。這些合唱要求都是理論性的,在具體的訓練中,教師應該盡可能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理解實際,用學生可以理解的形象來引導孩子掌握正確發聲,如對學生說,“讓你的聲音能穿透天花板”,學生在感性體驗的幫助下會很快能按照教師的要求去發聲。第三,合唱的節奏訓練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節奏訓練一般都是按照傳統的口令式節奏訓練。另外,在合唱的發聲練習方面,也要重視歌唱時氣息長度的練習、氣息調節的練習、咬字時采用的元音練習、合唱連貫性練習和合唱跳音練習等多方面,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贅述。
3 小學合唱訓練中對合唱曲目的選擇和處理
小學生由于對音樂的認知是建立在自己生活周圍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的,因此合唱訓練中對合唱曲目也有一定的要求。第一,合唱曲目的選擇要遵循合適原則。合唱歌曲是合唱活動的中心,合唱必須圍繞歌曲來制定相關訓練計劃。合唱歌曲的選擇最好選取歌詞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歌曲,而且最好選取可用正譜進行伴奏的合唱曲目。合適的合唱歌曲可以提高小學生對合唱的興趣,帶動他們對合唱曲目內容的認知,同時有效減少伴奏錯音的情況發生。第二,樂曲的處理要遵循三大原則。(1)整體和諧原則。與其他演唱形式不同,合唱表演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情感感染力的和聲美,多聲部各自的聲樂特點能讓合唱變得富有變化且美妙動聽。高低聲部讓合唱中的音域顯得更加開闊,可強可弱,幅度多變。但是不同特點的聲部應該在遵循默契配合的原則上,在速度、節拍和感情上追求整體和諧,達到最佳的合唱音樂效果。(2)情感共鳴原則。在合唱教學中,情感處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深入音樂作品進行情感體驗有助于合唱時音樂情感的表達。因此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理解合唱歌曲內的音樂情感。在引導的時候應該要注意不要進行高難度的抽象情感理解,而是要嘗試用具體可感的情境體驗加深學生對合唱歌曲內的情感認知。另外,教師要將樂曲的節奏賦予情感的內容,讓學生通過對情感的體驗去把握音樂強弱快慢的力度變化。(3)合唱歌曲的創新原則。教師在進行合唱教學時,有時候會選擇很經典的合唱歌曲。然而這些合唱曲具有特定的時代意義,現在的學生無法理解其內在意義,并不能很好地把握合唱的情感和特殊的節奏。因此教師要學會讓學生在合唱時賦予時代情感,老歌新唱,讓經典曲目得到第二次藝術生命力的綻放。例如,引入流行的襯腔增加樂曲情緒,或者簡化樂曲讓其更簡單上口。
4 小學合唱訓練中的合唱指揮訓練
在某種意義上,合唱表演的靈魂部分就是合唱指揮者。由于小學生的音樂指揮能力有限,音樂教師在培養小學生合唱指揮能力時,要注意引導其掌握初步、基本的指揮要領,并逐步提高其合唱指揮水準。在對小學生進行指揮訓練時,起初不能要求其指揮手勢做到運用自如,起拍到收拍能準確無誤,只要能讓小學生的指揮動作能讓合唱學生理解即可。合唱指揮動作也是合唱表演的一部分,所以要訓練小學合唱指揮的動作既能做到相對準確而又不失美觀優雅。同時音樂教師還要提高小學合唱指揮的音樂聽力水準,引導其耳朵對合唱音樂變得敏感,在合唱中能準確地判斷合唱音準、各個聲部間的整體和諧度情況,一旦合唱中出現了不和諧音準時,指揮應立即做出反應并予以糾正。總而言之,合唱指揮的關鍵是其手勢表現,雙手的指揮活動范圍是立體的,富有靈魂和生命力的,更是能帶動合唱隊伍的節奏的。高境界的合唱指揮藝術能用其各種肢體語言,如手勢、眼神、表情等啟發合唱隊員,在指揮的帶領下展現出最佳的合唱音樂效果。小學合唱隊員尤其需要一個富有音樂生命的合唱指揮,音樂教師要注意引導小學生深化自己的音樂認知,逐步提升其指揮技術和藝術水平。
5 結語
小學合唱訓練涉及的要素是多方面的。音樂教師在合唱訓練中要針對性地優化合唱訓練的基礎環節,根據學生的音準情況,挑選最合適的合唱隊員;同時要優化合唱中的聲音訓練,用微技巧教會學生正確的歌唱姿勢,用感性教學深化他們對合唱聲音的理解;合唱訓練要優化曲目處理環節,曲目選擇要通俗易懂,樂曲處理要遵循和諧、創新和情感共鳴原則;合唱表演指揮要做到專業而自然,要扮演一個合唱隊的靈魂部分。只有各個要素都處理好,才能有效提高小學合唱訓練效率,提高合唱表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