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 孫靜
摘 要:電影作為一門視覺藝術,電影中的“人”是銀幕形象的主體核心,有“人”必會有服飾,必然會涉及服飾的色彩。在電影中,通常利用服飾在電影中塑造角色、刻畫內心、體現時代背景、渲染場景氣氛。欣賞者也能通過電影中的色彩語言來更好地理解創作者的意圖、思想和情趣,使之達到情感的共鳴。
關鍵詞:電影;造型;視覺;色彩語言;環境色彩
1 電影的色彩語言特征
當電影從黑白片進入到彩色片時代,意味著電影的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因為銀幕影像發生質的變化,彩色影像成為銀幕空間的主體,電影色彩從此成為電影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總體上來看電影色彩語言的象征意義,一般分為服飾色彩和環境色彩。從電影色彩語言的審美效果來講,色彩確立和展現了影片的總體情緒和主題基調,表現了影片的風格,以及人物的內心情感,展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刻畫人物的性格和主觀情緒。現代電影藝術中的色彩,主要是以單畫面色彩、場景色彩、全片色彩基調的形式呈現于銀幕上的。色彩在影片中的作用傾向于表達人類的情感和本能,它能夠在銀幕空間中傳達與揭示人的情緒、心理和精神信息,使銀幕形象更加豐厚、立體、生動和富有生命質感,它具有使人的內心世界外化的作用,使抽象的概念轉換成可視的形象語言。
2 服飾色彩對影片劇情的推動
色彩是人對事物的第一感覺,所以對于服飾的第一感覺是服裝的色彩。電影作品中,對于人物的詮釋,第一映像定位不是這個人的整體造型,不是人說話的聲音,而是對整個人身上服飾色彩的定位。
服飾色彩是整個影視作品藝術表現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在表現人物性格,表達文化內涵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拍攝過程中通過光線道具、環境背景燈變化等可以來表現一個故事的場景、展現一個全新的劇情,同樣也能通過服飾的色彩表現浪漫主題、悲傷主題等,也可以展現時代特征風貌和異域風情,使觀眾的情緒隨著劇情的發展跌宕起伏,能夠感知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理解電影作品的主題思想。在服飾色彩的運用中,可以感受到美術設計中色彩在服飾上的運用,好的服裝設計能夠與觀眾的情緒達到共鳴,成為刻畫人物性格、創造故事氛圍的點睛之筆。例如,王家衛《一代宗師》中宮二和葉夫人的服裝設計,作為葉問一生中最重要但性格又截然不同的兩個女人,在服裝的設計中就可以看出。葉夫人為了表現清秀溫婉的特點,全劇裝束以中分扎法發型搭配中國傳統旗袍裝為主,旗袍的色調也大多數為暖色給人以比較古典素雅的感覺。而宮二的服飾與葉夫人的感覺截然不同,宮二作為一個習武出身的武學奇才,為表現其英氣十足的人物特點,劇中服裝主要以黑色調為主,展現了宮二倔強、剛烈、決絕的性格。服飾色彩作為電影的另一種獨特的語言,使其在每一部不同的影片中都有其特有的功能作用,如《簡·愛》中女主角服飾冷暖色的對比變化就是其電影的潛臺詞,對劇情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一直身著棕褐或黑白衣裙的簡與羅切斯特萌生了愛意后,即換穿白底素花連衣裙,映襯著綠色的草地、青翠的樹蔭,給人純潔、真摯與幸福之感;次日羅切斯特不辭而別,要與另一位淑女結婚了,簡又默默地換上了棕褐色舊衣。色調與色彩的變化,細致入微地點染了她心緒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電影藝術表現中的服飾色彩并不是固定的,而是處在變化之中,它往往是隨著情節的發展變化,來進行不同的服裝色彩搭配。演員的服飾色彩在電影畫面里是流動的,它始終作為一種有代表性的色塊出現在觀眾的視覺中心,并成為畫面的主體。影片《苔絲》就是一個例子,影片描述了一個古樸動人的故事,影片基調比較緩慢帶有淡淡的憂傷,女主人公在這部影片中服裝色調的變化非常有特點,服飾色彩是隨著人物心理情緒和整個影調氣氛而變化的。主要色彩提取來說可以分為三大塊色調,由白色到灰黑最后到紅色,影片中的服飾色彩隨著情節變化,暗示著主人公的坎坷命運,觀眾從而感覺到影調的節奏變化。苔絲的服飾色彩選用的幾種色調變化,使人物的服裝與劇情、影調氣氛、人物心理情緒達到了和諧統一。從這些經典的電影作品中可以看出,好的電影作品不僅要有好的背景顏色支持,而且要有合適的演員服飾與之相搭配,使演員在進入不同的背景環境中都能夠做到很好的銜接,自然地與景物融合為一體。運用服飾色彩變化的電影表現手段,其效果比語言的表達更富有感染力。
電影藝術中的服飾色彩能夠展現出人類在色彩運用上的歷史,人類是如何創造色彩,如何運用色彩表達感情,這些都能從一件優秀的電影服飾色彩中體現出來,通過這些色彩也可以反映出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們對于不同色彩的追求,反映出一個地區的服飾文化底蘊,在色彩的象征意義背后藏著濃重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痕跡。例如,《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服飾精美而奢華,表現出了影片所要反映20世紀歐洲的名媛風潮,重裝飾主義風格。劇中女主角黛西服飾大多運用流蘇、大量的珠片和亮片裝飾,這都是裝飾藝術風的重要體現,重現了20世紀20年代的奢華豐饒的上流社會。又如獲得了第79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的美國影片《絕代艷后》,也是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作品,這部影片中瑪麗皇后洛可可風格的華麗服飾,粉白的鐘形裙,繁復的羽毛袖套,夸張艷美的發型,還有繡著各種花的真絲扇子等等華美的服飾造型,充分反映了洛可可時期的服裝風貌,將歐洲宮廷生活生動地展現出來。
3 環境色彩和人物的服裝關系
電影中的色彩是層次分明、富于動勢的,也是有節奏的,它處于不斷運動的狀態中。如果把電影中的色彩與油畫比起來,可能給我們的感覺它更接近于音樂,它是視覺上律動的音樂。電影服飾的設計重點是要把握好人物服飾色彩的設計和特定場景環境色彩的基調。與服飾色彩相比,由環境提供的色彩則相當豐富,運用起來也是更加機動靈活。電影作品的環境色彩也是從情緒上感染觀眾帶動觀眾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能使觀眾直接感受到作品的總的色彩傾向,而色彩傾向是帶有典型感情的,這對于增強作品的感染力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激發演員飽滿的表演欲望,幫助他們更好地把握人物感覺。張藝謀導演就是玩弄環境色彩的高手,如電影 《紅高粱》以濃重的紅色調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覺刺激,整部影片似乎都被紅色浸透,從女主角那張充滿生命力的紅潤的面龐,到占滿整個畫面的紅蓋頭、紅嫁衣以及那頂靈動飽滿的紅轎子,還有如紅雨般的高粱酒,一直到最后日全食天地通紅的世界。紅色的張力被運用得淋漓精致,獲得了一種凝固的近乎永恒的沉寂效果。演員的紅色服裝與場景相得益彰,使畫面熱烈、華麗、壯美,具有非比尋常的視覺沖擊力,通過對紅色的獨家解釋,無不體現出張藝謀導演對整部電影獨特的主觀情緒的釋放。由此可以看出環境色彩在不少追求視覺沖擊效果的電影作品中起了決定性作用。
從流行動態來看,電影服飾的色彩緊跟流行趨勢的走向,尤其是體現在一些當代的商業片中,這種色彩結合流行的動態不僅使電影具有該時代的視覺特點,也迎合消費者的審美口味有利于電影受眾群體的拓展。
參考文獻:
[1] 張竹,王逢瑚.色彩在影視服裝中的視覺表現[J].電影文學,2008(06).
[2] 蔡瀅.解讀影視色彩的三個層次[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06(02).
[3] 鄧伍英.試論服飾文化在影視作品中的視覺表現[J].理論與創作,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