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燕 逯海勇
摘 要:空間的研究不僅是建筑學關注的對象,也是書籍設計理論研究中的重要課題。本文通過對兒童書籍版面空間設計的研究,深入探討空間形態設計理論在書籍創作中的應用,希望為兒童書籍設計帶來視覺與心理上美的審視和情感的愉悅。
關鍵詞:靜態空間;動態空間;審美
長期以來,書籍被認為是平面的視覺載體,從而被局限在陳舊設計思維中,20世紀末期以后書籍設計的研究和實驗從發展漸入繁榮,國內外許多設計師在探討書籍設計新的視覺表達語言。恩格斯曾說過“原有學科的鄰接領域將是新學科的增長點。”從建筑設計、空間設計等其他學科所發現的“空間形態”巨大力量,成為現代書籍設計的新視角、新方向。尤其我國兒童圖書長期以來設計形式單一,書籍設計領域中日漸普及的空間設計理念較少應用在兒童書籍的版面設計之中。筆者認為兒童書籍的設計不應該是簡單的平鋪直敘,應通過對各種視覺元素在靜態空間中的展開與調度,以及對動態空間的合理營造,由內而外探索構成書籍的每個空間細胞,使之成為兒童快樂閱讀的情趣舞臺。
1 兒童書籍的二維版面空間設計
平面的版面空間是頁面空間最普遍的存在形式,兒童書籍的二維版面空間設計,就是以更符合兒童閱讀興趣的方式將視覺元素分布在空間之中,通過合理的空間布局、舒適的尺度控制、流暢的空間動線使空間得到有效利用,使視覺傳達更為清晰有趣,更符合兒童閱讀的特點。
1.1 插圖的版面空間設計
兒童圖書大部分是以圖文配合的形式共同完成同一主題敘述的,與文字相比,插圖在信息傳播上更直觀形象、也更快速,往往承擔著主要的敘述作用,因此圖畫在空間中的位置布局,也就直接影響到視覺效果與信息傳達。針對兒童讀者注
意力持續時間不長的特點,最常見的插畫的布局就是安排在頁面空間的中軸線之上,成為畫面的視覺中心。這種空間位置的安排平衡、穩定,但不免過于單調,有時為了打破這種沉默的氣氛,可以采取突破畫面輪廓或者運用故事情節形態的變化來增加畫面空間趣味。比如《月光男孩》是我們熟悉的故事,全書月光男孩的形態有23個,有飛翔的、有橫躺著落的……正是這些不斷變化的動作、運動的軌跡給單調的空間帶來活力。當然這種自由的空間設計要切合主題的需要并經過嚴謹的推敲否則會使頁面空間秩序紊亂,容易造成讀者理解,和閱讀的障礙(圖1)。
很多時候巧妙的插圖版面設計成為設計師詮釋內容的新穎角度,成為感染讀者有效手段。《99厘米高的彼得》是德國兒童插畫家馬努拉·奧爾特的作品,講述了一個只有99厘米高的小男孩,面對成長充滿希冀的故事。畫家站在兒童的視角上,運用夸張的手法,在不完整的大人形象與總是仰視的彼得的空間對比中,一切都顯得那么高而廣闊,在這個空間里自然的滲透了畫家和讀者對兒童內心世界的關注。《野獸出沒的地方》也是一本圖版空間處理得恰到好處的例子,故事中麥克斯受到媽媽的懲罰后幻想成為野獸之王,整本書籍的版面編排均為左側留白、右側為圖,且從第一個對頁開始隨著小主人公想象力的膨脹,右側畫面從小到大極具擴張,第13、14個對頁,跨頁出血的畫面設計使故事進入高潮,麥克斯終于成為眾獸之王,所有形象似乎要噴薄而出,讀者也仿佛身臨其境。在這一系列的發泄后小主人公的負面情緒得到安撫,最后心平氣和地回到現實世界,畫面尺度也相應迅速縮小。在這樣的不斷變換的空間引導下讀者似乎進行了一次夢幻之旅,這便是設計的價值(圖2)。
1.2 文字的版面空間設計
尤其在低幼兒童圖書中,由于小讀者對文字的識別能力弱,文字大多起穿針引線的作用,因此文字數量不多,在空間編排上也沒有太多的變化。但仍有一些兒童書籍,通過對文字的樣式、大小、粗細、方向、排列等有機編排與整合,協調文字與圖畫、文字與頁面空間的關系,達到優化版面空間的效果。
莫蒂默·利奇曾說:“文字可以描繪感情和心境,如堅強、力量、激進或過去時代的激進……”。文字的空間組合方式可以形成設計師自己的特色,在頁面空間的設計中,我們可以將文字抽象成為點、線、面的構成。簡短的詞組可以抽象為點的構成,把個別文字進行大小或形式的個性化處理,形成強弱分明、活躍律動的視覺差,從而營造頁面空間的文字藝術氛圍。把文字抽象為線的構成是最多數的一種版式處理形式,不同形態下亦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感受,水平排布的文字安靜平和,傾斜的文字線動感具有指向性,彎曲的文字線輕松而韻律。在安靜的二維平面空間中,在一靜一動之間,文字線在視覺上形成了錯落的空間層次。由文字組成的段落便可抽象為面的構成,齊頭齊尾的編排,具有最強烈的視覺整體性和體塊感,在版面頁面空間中形成穩定、均衡的空間秩序;齊左或齊右的編排,字群的一邊對齊于圖畫,另一邊亦緊亦松、張弛有致,形成自然的虛實對比;居中的字群編排,以中心軸為垂直中心,整體古雅;自由式的編排并沒嚴格排列準則,文字往往依據頁面或圖畫的需要隨機設置,在許多兒童圖書中,這種自由式編排形式最為靈動有趣。比如《小房子》這本童書的每一個展開的頁面都設計成圖、文各占一個整頁,由于圖式是自由形,文字也隨之設計成模仿圖形的字塊形態,這種暗含了模仿的創意構成,來自于對孩子天性的理解,具有變式的圖文設計,也最能引發孩子對細節的捕捉和探究的欲望(圖3)。
1.3 色彩的版面空間設計
與圖畫和文字不同,色彩的版面空間設計是一種抽象的視覺同感的營造,色彩的距離感、空間感是通過冷暖、強弱等對比,產生了遠近、收擴的視覺感受。色彩的視覺傳達除了受其自身物理特性影響外,讀者個人的心理因素同樣會影響視覺傳達,形成心理色彩視覺,色彩因此也具有了精神層面的價值,如《菲菲生氣了》,色調開始由故事內容設定為強烈的紫紅色調,像一座快要噴發的火山,與發出怒吼的情緒相呼應,非常、非常的生氣中!隨著菲菲的出走,情緒從憤怒到憂傷,色調也由深褐色偏向于沉重,再到爬上大樹心情逐漸開朗,畫面中藍綠調子呈現,幾個色調的空間轉換,用精致的色彩語言演繹了情感的波瀾起伏,使頁面空間的視覺效果與讀者的心靈達成契機。endprint
在現代兒童書籍設計中,由于電子手段的介入,絢麗斑斕的色彩似乎成為討好小讀者的一種有效武器,事實上,動人的色彩情調設計是多樣的,絕不取決于是否強烈醒目。《討厭黑夜的席奶奶》講述的是一個害怕黑夜的席奶奶與黑夜徒勞搏斗的故事,作者運用了細膩的鋼筆素描,在畫面中作大量留白的處理,白與黑的色彩反差形成畫面空間的距離,黑白世界依然呈現出豐富的視覺效果,并營造出一種神秘、緊張的氣氛,只有在故事結束時,燦爛的金色陽光鋪滿整個頁面空間,黃色的擴張與延伸似乎要溢出圖框,讀者的心情也隨之豁然開朗,緊張的氣氛徹底得到釋放。這種具有暗示性的色彩空間營造不僅強化了故事主題,也通過空間的遞進切換,把故事情節一次次推向高潮,并把讀者的想象力拓展到無限的空間。
2 兒童書籍的三維動態版面空間設計
除了二維靜態版面空間外,通過人翻閱書頁的行為,書籍便產生了三維的立體空間,這種動態空間頁面的設置通常是作為故事的轉折或是故事的高潮頁面,它不僅能夠刺激兒童的視覺感官,而且通過動手去翻、掀、拉、折等方式進行主動的交流,帶給小讀者強烈視覺沖擊和情感驚喜。
立體書的概念其實早在19世紀初就提出來了,立體書的設計之所以吸引讀者,在于其巧妙地運用了讀者閱讀時的動能,書里的每一頁都隱含了會動的機制,在翻開它的同時,故事場景一幕幕跳出來呈現在讀者的面前,想要啟動每個隱藏在書中的機制,則需要讀者參與其中,閱讀的過程就是一個互動體驗的過程,是通過兒童親身參與書籍信息系統的構建來完成書籍信息傳遞的過程,這種閱讀興趣和視覺震撼是遠大于閱讀平面圖書的心理快感的。《鯨魚》是一本介紹海洋魚類的立體書,作者巧妙地把鯨魚換氣時躍出水面或潛入水下的場景立體的展現開來,鯨魚龐大真實的形象以及所激起的巨大水花帶給小讀者身臨其境的感受(圖4)。立體書為小讀者提供了一個主動探索的過程,有如游走于一個三維空間,翻開書頁書籍形成連續的空間畫面,時間也開始 流動,讀者的參與使三維空間形成四維空間形式,這種超越二維和三維的閱讀空間便是書籍藝術語言中獨特的表現形式。
3 結語
在兒童書籍的設計中,空間的設計往往優于其他類書籍,因為兒童書籍的創作更為感性、更為趣味化。文字的強烈或纖弱、緊密或舒朗,圖形的尺度與占位,結構的曲折與變化,均可造就靈活多樣的兒童書籍版面空間,并形成兒童書籍的風格及品位。當然空間結構的復雜與否并不能成為評價其成功的標準,根據書籍內容,找到屬于兒童的興趣點,找到最適合兒童閱讀的版式結構,才是創作有價值空間的根本點。
參考文獻:
[1] 呂敬人.書藝問道[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
[2] 杜曉燕.元素的趣味[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10.endprint
在現代兒童書籍設計中,由于電子手段的介入,絢麗斑斕的色彩似乎成為討好小讀者的一種有效武器,事實上,動人的色彩情調設計是多樣的,絕不取決于是否強烈醒目。《討厭黑夜的席奶奶》講述的是一個害怕黑夜的席奶奶與黑夜徒勞搏斗的故事,作者運用了細膩的鋼筆素描,在畫面中作大量留白的處理,白與黑的色彩反差形成畫面空間的距離,黑白世界依然呈現出豐富的視覺效果,并營造出一種神秘、緊張的氣氛,只有在故事結束時,燦爛的金色陽光鋪滿整個頁面空間,黃色的擴張與延伸似乎要溢出圖框,讀者的心情也隨之豁然開朗,緊張的氣氛徹底得到釋放。這種具有暗示性的色彩空間營造不僅強化了故事主題,也通過空間的遞進切換,把故事情節一次次推向高潮,并把讀者的想象力拓展到無限的空間。
2 兒童書籍的三維動態版面空間設計
除了二維靜態版面空間外,通過人翻閱書頁的行為,書籍便產生了三維的立體空間,這種動態空間頁面的設置通常是作為故事的轉折或是故事的高潮頁面,它不僅能夠刺激兒童的視覺感官,而且通過動手去翻、掀、拉、折等方式進行主動的交流,帶給小讀者強烈視覺沖擊和情感驚喜。
立體書的概念其實早在19世紀初就提出來了,立體書的設計之所以吸引讀者,在于其巧妙地運用了讀者閱讀時的動能,書里的每一頁都隱含了會動的機制,在翻開它的同時,故事場景一幕幕跳出來呈現在讀者的面前,想要啟動每個隱藏在書中的機制,則需要讀者參與其中,閱讀的過程就是一個互動體驗的過程,是通過兒童親身參與書籍信息系統的構建來完成書籍信息傳遞的過程,這種閱讀興趣和視覺震撼是遠大于閱讀平面圖書的心理快感的。《鯨魚》是一本介紹海洋魚類的立體書,作者巧妙地把鯨魚換氣時躍出水面或潛入水下的場景立體的展現開來,鯨魚龐大真實的形象以及所激起的巨大水花帶給小讀者身臨其境的感受(圖4)。立體書為小讀者提供了一個主動探索的過程,有如游走于一個三維空間,翻開書頁書籍形成連續的空間畫面,時間也開始 流動,讀者的參與使三維空間形成四維空間形式,這種超越二維和三維的閱讀空間便是書籍藝術語言中獨特的表現形式。
3 結語
在兒童書籍的設計中,空間的設計往往優于其他類書籍,因為兒童書籍的創作更為感性、更為趣味化。文字的強烈或纖弱、緊密或舒朗,圖形的尺度與占位,結構的曲折與變化,均可造就靈活多樣的兒童書籍版面空間,并形成兒童書籍的風格及品位。當然空間結構的復雜與否并不能成為評價其成功的標準,根據書籍內容,找到屬于兒童的興趣點,找到最適合兒童閱讀的版式結構,才是創作有價值空間的根本點。
參考文獻:
[1] 呂敬人.書藝問道[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
[2] 杜曉燕.元素的趣味[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10.endprint
在現代兒童書籍設計中,由于電子手段的介入,絢麗斑斕的色彩似乎成為討好小讀者的一種有效武器,事實上,動人的色彩情調設計是多樣的,絕不取決于是否強烈醒目。《討厭黑夜的席奶奶》講述的是一個害怕黑夜的席奶奶與黑夜徒勞搏斗的故事,作者運用了細膩的鋼筆素描,在畫面中作大量留白的處理,白與黑的色彩反差形成畫面空間的距離,黑白世界依然呈現出豐富的視覺效果,并營造出一種神秘、緊張的氣氛,只有在故事結束時,燦爛的金色陽光鋪滿整個頁面空間,黃色的擴張與延伸似乎要溢出圖框,讀者的心情也隨之豁然開朗,緊張的氣氛徹底得到釋放。這種具有暗示性的色彩空間營造不僅強化了故事主題,也通過空間的遞進切換,把故事情節一次次推向高潮,并把讀者的想象力拓展到無限的空間。
2 兒童書籍的三維動態版面空間設計
除了二維靜態版面空間外,通過人翻閱書頁的行為,書籍便產生了三維的立體空間,這種動態空間頁面的設置通常是作為故事的轉折或是故事的高潮頁面,它不僅能夠刺激兒童的視覺感官,而且通過動手去翻、掀、拉、折等方式進行主動的交流,帶給小讀者強烈視覺沖擊和情感驚喜。
立體書的概念其實早在19世紀初就提出來了,立體書的設計之所以吸引讀者,在于其巧妙地運用了讀者閱讀時的動能,書里的每一頁都隱含了會動的機制,在翻開它的同時,故事場景一幕幕跳出來呈現在讀者的面前,想要啟動每個隱藏在書中的機制,則需要讀者參與其中,閱讀的過程就是一個互動體驗的過程,是通過兒童親身參與書籍信息系統的構建來完成書籍信息傳遞的過程,這種閱讀興趣和視覺震撼是遠大于閱讀平面圖書的心理快感的。《鯨魚》是一本介紹海洋魚類的立體書,作者巧妙地把鯨魚換氣時躍出水面或潛入水下的場景立體的展現開來,鯨魚龐大真實的形象以及所激起的巨大水花帶給小讀者身臨其境的感受(圖4)。立體書為小讀者提供了一個主動探索的過程,有如游走于一個三維空間,翻開書頁書籍形成連續的空間畫面,時間也開始 流動,讀者的參與使三維空間形成四維空間形式,這種超越二維和三維的閱讀空間便是書籍藝術語言中獨特的表現形式。
3 結語
在兒童書籍的設計中,空間的設計往往優于其他類書籍,因為兒童書籍的創作更為感性、更為趣味化。文字的強烈或纖弱、緊密或舒朗,圖形的尺度與占位,結構的曲折與變化,均可造就靈活多樣的兒童書籍版面空間,并形成兒童書籍的風格及品位。當然空間結構的復雜與否并不能成為評價其成功的標準,根據書籍內容,找到屬于兒童的興趣點,找到最適合兒童閱讀的版式結構,才是創作有價值空間的根本點。
參考文獻:
[1] 呂敬人.書藝問道[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
[2] 杜曉燕.元素的趣味[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