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鋒
〔關鍵詞〕 學校管理;高效課堂;學生;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6—0020—01
學校的發展需要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引領,需要有智慧型的領導集體做舵手,需要專業化高素養的教師團隊做支撐,需要高效的課堂教學做保障,需要學生個性化、全面化的特色教育來促進,本文就個人在學校管理與實踐過程,豐富發展學校內涵談一些實踐研究體會。
一、實施精細化管理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學校領導” 。學校領導的教育理念、管理層策略對學校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因此加強學校領導集體教育理念學習與實踐是十分必要的,科學地謀劃學校的發展、精細化的管理對于加強學校全面發展作用重大。加強領導班子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充分發揮領導的示范作用,讓學校管理者成為培育和弘揚學校精神的核心力量,讓教育者成為主體力量,讓受教育者成為有生力量;通過落實教師民主治校、人本管理,精心化管理的現代管理新機制,實施條塊管理,以塊為主,動態跟進、節點考核、量化激勵的精細化管理體制,將過程管理和終結管理相結合,讓評價激勵機制成為生產力、內驅力成為學校發展的動力源泉。
二、打造智慧型教師團隊
1.鍛造師魂的師德工程。教師的管理首先是師德的管理,因此堅持用“制度管理學校、文化熏陶師生”的管理理念,強化教師的師德修養和職業道德教育勢在必行。為此我們開展實施了以“強師德、鑄師魂、塑理想、激師情”為主題的“提升教師職業精神,重塑教師職業精神”師德師風建設活動,通過學習“全國育人楷模”的先進事跡、表彰“師德標兵”的活動來喚醒教師的主體責任感、增強教師職業的認同感、增強教師職業的成就感,來激發教師自主發展、樂于奉獻、開拓創新、團結協作的潛能。
2.煉就師藝的名師青藍工程。一流的學校要靠一流的教師,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提高教師團隊執教能力的關鍵。為此,我們建立教師學習培訓機制,啟動“讀書富腦工程”,開展“讀書年”和“書香校園” 活動,建立一支學習型教師隊伍。通過積極參加國家、省、市級教育教學培訓、開展每周教研組的集體學習活動、校本課程培訓活動、青年教師升級課活動、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觀摩名師示范研究課、名師講壇、教學大比武、課堂大練兵等活動,提升教師的教學素養,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3.科研興校的教師專業發展提升工程。“科研興校”是學校發展動力,為教師搭建教育科研平臺,鼓勵教師開展教學反思活動,參與教育科研活動,重視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是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必經之路。例如,經常舉辦教學經驗交流會、教學專題研討會,開辟班主任工作論壇、課堂教學改革論壇,形成人人參與教研的濃厚氛圍,以教研促教學。
三、探究高效課堂模式
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課程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渠道。學校要積極倡導教師學習新課程理念,開展有效教學和國內外教學模式的理論培訓,學習國內外教學模式的先進經驗。倡導“課堂教學生活化、學生學習主體化、教學過程動態化、教學評價多元化、教學資源共享化”的教學理念,提出了落實教為主導、學為主體、連為主線,倡導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交流的課堂基本要求,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形成適應本校課堂教學新模式,讓學校課堂教學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富有活力。
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育人必需堅持德育為先,落實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開展自主德育,推動德育創新,充分發揮環境育人、文化育人的功能”是學校統一思想、集體意志和行為。要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維一體的育人網絡,為促進學生成長發展的需要有序開展的“五課德育教育法”(即學生的日常行為教育課、人生勵志教育課、心理健康教育課、法制教育課、安全教育課),為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人生規劃、感恩父母、珍愛生命、和諧社會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積極打造的豐富校園文化,讓學生在優美的環境、優良的文化中感染、熏陶、成長,使學校成為求知的花園、生活的家園、成長的樂園。
五、豐富實踐活動
課外實踐活動是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有效平臺,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積極開展以“發展學生科學素養”為主題的研究性學習、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社會實踐調查活動,通過科學選題、合作探究、成果展示、交流共享,讓學生體驗科學的探究過程和科學的方法,培育學生的科學精神。開展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為主題的科技航模制作、泥塑制作、手工剪紙、攝影等興趣小組活動。
編輯:蔡揚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