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哲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教師要敢于嘗試、敢于創新,把孩子真正作為學習的主體。凡是孩子能想、能做的事放手讓他們去想、去做、去說,為孩子營造一個探索的氛圍,采用多種適合孩子特點的教法,激發他們創造性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創造性學習情感,引導他們自主探索、自主發展,學會求知,學會創造,給他們創造一個廣闊的自由空間,讓他們心靈美感的泉水噴涌而出。
關鍵詞:感知;教法;創造性學習;自主學習
新課程的實踐過程中,我們逐漸認識到傳統的美術課過于注重美術專業性質,偏重美術技能技巧的訓練,忽視了美術文化的滋潤,更談不上“以學生發展為本”,這就割裂了美術自身所蘊含的文化底蘊與人類現實社會中各種文化的有機聯系,舊的教學模式不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那么,在小學美術教育教學中,我們教師該如何采取創造性的形式,引導學生體驗創造性學習的愉快,以激發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興趣,產生創造性學習的動力,而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呢?
一、激情創境,調動感知,營造主動大膽的創造氛圍
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調動學生的感知,能有效地激發并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營造一種緊張、活躍、和諧、張弛的理想氛圍,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在教學實踐中,尤其是在每上一節新課的開始前,我總是想方設法,針對課型,針對年級學生年齡的特點,創設問題懸念、新奇的教學情境。課堂教學一開始,就激發學生進入興趣學習的氛圍。例如,“春天的色彩”讓學生講一講《春姑娘來了》這個童話故事。春天的色彩五彩繽紛,引導學生走進童話般的春天世界,并用春姑娘是“誰”的提問,揭示本課課題,讓學生感知春天的美好,珍惜美好春天的大好時光,認真學習文化知識。
人類的創造體現在對物質世界的改造與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上,對孩子來說,在他們還未具有改造物質世界的愿望與能力之前,其創造與想象主要體現在自由情感驅使的富有樂趣的活動之中。他們在自己喜愛的活動中,以自由的心態馳騁思維,以無拘的行為大膽創造,當他們在自得其樂的各種活動中,感受到滿足與愉悅,心靈的自由促進其思維的活躍,一些奇妙的想法也就隨之而產生。教師是創設情境的主導者和控制者,通過有意設置一定的情境氛圍,讓學生產生激情,主動參與,在這一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個性化求知欲望和個性化創造欲望,從而促進學生個性
形成。
二、優化教法,放手課堂,拓寬自由馳騁的創造空間
有句話說得好,教無定法,但教要得法。優化教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目前總結所有優秀的教法都能遵循“因材施教”“因人而教”的原則,都能夠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我們教師只有采取創造性的形式讓孩子自主地探索新知,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才能讓孩子學得主動、學得積極;才能使孩子的學習素養得到全面、有效的發展;才能使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
首先教師可將“玩”引入課堂,努力構建“伙伴型”“合作型”的新型師生關系。有一節觀摩課,我印象較為深刻,教者根據孩子喜歡玩水的天性,用水作為美術表現的題材。上課時,教者挽起袖子,雙手在水中浸濕,然后不斷變換手的動作和形態,在水泥場地上按著、印著……奇跡出現了,水漬留下的痕跡,有的像張牙舞爪的大螃蟹,有的像昂首好斗的大公雞,有的像貓的腳印,還有的像孩子的腳丫,生動有趣。教者示范后,學生也都爭著玩了起來,有的甚至將鞋襪脫了,用腳來印圖案,印出了獅子頭、蝴蝶、雞冠花等豐富的形象。有的孩子通過幾次按、印或幾個同學組合,使其成為多種形態,其樂無窮。這樣的美術課不僅讓孩子們感到快樂,而且對發展孩子的形象記憶、聯想和創造性思維能力都得到提高。
其次,注重孩子情感的培養。每個孩子都具有創造的潛能,但創造潛能需要有效地刺激才能得到開發。對于情緒敏感、外露的孩子來說,開發創造潛能的最佳方式莫過于激發他們的情感,孩子本身具有豐富的情感,極易被情感所打動,讓孩子感受生活與世界中豐富的情感或感受,感受付出、關懷、尊重、理解、寬容等,并在感受與表現中學習生活、學習做人。我們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孩子的學,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并在孩子“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多給孩子一點自主、探究、合作的活動空間,讓孩子有意識地主動參與。
教材的價值,在于能有效地激活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因而教師不能為了教教材而“教”,而應把教材作為一種“教”的手段,而不是“教”的全部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去再創造、去升華,包括教育觀念的理解、教育行為的轉變、教學方法的豐富等,運用教材的過程也應該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目的在于促使學生情感愉悅、態度主動,促其獲得方法,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作者單位 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新城域小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