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平
摘 要:“水本無華,相蕩而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碧└隊栠@句話說得多么美妙!思維只有通過不斷地互相碰撞,才能發展,才能產生靈感。教師與學生本來都是“石頭”,都是萬千石頭中普通的一顆,可是,在思維相互碰撞的課堂上,他們往往會產生更多的靈感,于是個個就會變成閃爍靈光的石頭,光彩奪目的石頭。
關鍵詞:閱讀;相擊;碰撞;點燃;思維火花
蕭伯納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人可擁有兩種思想?!蔽覀兊恼Z文課堂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說出來”,閱讀課堂的生命火花一旦被點燃,學生的思緒就會被點燃,有時候,甚至會提出一些更高深的見解,引起全班同學的共鳴,激發全班同學的熱情。下面筆者將以一個案例來闡述這一觀點。
“1955年10月1日清晨,廣闊無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輪正劈波斬浪駛往香港。一位40來歲的中年人,邁著穩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陣陣海風不時掠過他寬大的前額。眺望著水天一色的遠方,他屈指一算,已經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牽夢繞的祖國,他多么希望腳下不是輪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艙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p>
這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11冊《錢學森》一文的第一自然段,因為本文采用了倒敘手法,這一節本應放在第六自然段之后,而作者把其置于開頭,這對主人公錢學森的形象塑造必有其特殊作用。所以,在課前的集體備課上,老師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之后,決定先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部分,初步感受到主人公的歸心似箭。而在學完全文后,讓學生再回到這一節,細細研讀,深入感受其字里行間蘊含的錢學森迫切地想報效祖國的赤子之情。六(2)班的課堂上,課照著預先的設計有序地進行著……
師:古代圣賢孟子的名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也。”是錢學森的真實寫照,他就是這樣一個不折不扣的大丈夫。同學們,現在再回到文章的開頭大家曾深情朗讀的第一節,來看看這字里行間飽含著什么?相信你一定會比第一次讀時有更多的新發現。
生讀文,靜思,似有所悟。
生1:從“劈波斬浪”中我感受到這巨輪行駛的速度非??欤@正如錢學森真想立刻就站在祖國的土地上的心情一樣,歸心似箭。
生2:其實從“他多么希望腳下不是輪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艙壁啊”“魂牽夢繞”這些更能看出來,他特別的思念祖國,他甚至希望自己乘坐的不是緩慢的輪船,而是飛速的火箭,一下子就回到祖國。
師:(愣住了。還是第一次聽到有學生這樣來理解這句話,是否曲解了原意?細細思來,似乎也能說得過去??磥恚媸且磺€讀者眼中有一千種理解呀!怎么辦?怎么評價?肯定?否定?瞬間,我有了自己的想法)對于這句話,老師也有自己的感受。同學們想聽一聽嗎?
生:想。
師:錢學森多么希望腳下是火箭的艙壁,那是因為他現在就想用自己的所學報效祖國,為祖國的導彈事業作出貢獻,讓自己的祖國從貧窮走向富強,他的拳拳愛國心由此可見一斑。
生3:(很著急)是的,老師,從“屈指一算”“已經”,還有“15天了”這些詞中都可以看出,他覺得這15天是多么漫長??!他多么想馬上就回到祖國、報效祖國呀!
生4:(馬上站起)還有這句話中的“眺望”說明他一直在看向遠方,他希望祖國的影子在下一秒就出現在他的視線之內。
師:(也從以前從沒有注意過的詞句中獲得了新的發現)你們提醒我了,是呀,從“陣陣海風不時掠過他那寬大的前額”中的“不時掠過”說明他在甲板上已經站了很久了,他一直在眺望,他希望早點看見祖國的影子。
(老師的激動更點燃了學生的激情,他們的目光在一行行文字中來回逡巡,每一個人都為自己或者別人有了新的發現而激動、振奮。)
生5:(很急切)老師,其實我覺得還有一個詞也能看出錢學森站在海面上望的時間很長,就是“水天一色”。正因為他望得久了,都模糊了,分不清海與天,所以才“水天一色”。(大家鼓掌,掌聲停下,他接著說)我覺得“水天一色”這個詞用在這里還可能暗指他的那顆愛國心與祖國已經融為一體了。(更熱烈的掌聲)
(這個孩子的突發奇想打破了課堂的平靜,激起了千層浪,引發了全體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深入思考,打開了他們的思想大門。)
生6:老師,你注意到“穩健的步伐”這個詞語了嗎?
師:這里能有什么新發現呢?我很疑惑,真的,老師從來沒有想過。
生6:從“穩健”這個詞我們我可感覺到錢學森的內心也一定是覺得非常踏實的,不像在美國,在為回國而努力的五年里,他時時擔驚受怕,現在他回國了,馬上就要踏上祖國的土地了,心里踏實了,所以步伐也是穩健的。
師:(使勁鼓起掌來)大家都說得太精彩了!老師自愧不如,教了好多次的《錢學森》,從來沒有這樣精彩過。是你們讓這篇課文有了更深刻的內涵,是你們讓老師對這篇課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生7:老師,還有呢。對于“清晨”這個詞我有感受,清晨,就是天剛亮,錢學森思念祖國心切,早早就起來眺望遠方,希望能早一些回到祖國。
生8:(急切)老師,我覺得這里還有個最關鍵的時間“10月1日”,這是什么日子?是國慶節呀。(本來不明就里的同學經他一點恍然大悟,紛紛熱烈地說起來)之前他的每個國慶節都是在美國度過的,而這個國慶節與以往不同,他即將回到祖國,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所以在這一天,他特別的思念,特別的激動,特別的想立刻就站在祖國的土地上,為國效力。
生9:(激動得不能自已)是呀,雖然今天他沒有看見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升起,可是,五星紅旗早已在他的心中飄揚……
啊,“水本無華,相蕩而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碧└隊栠@句話說的是多么美妙!是的,思維只有通過不斷地互相碰撞,才能發展,才能產生靈感。教師與學生本來都是“石頭”,都是萬千石頭中普通的一顆,可是,在思維相互碰撞的課堂上,他們產生了靈感,于是個個都成了閃爍靈光的石頭,光彩奪目的石頭。老師是,學生也是。這樣的對話,這樣的碰撞為我們的閱讀課堂增添了多少“意外”和“鮮活”!誰能預料,在這樣的長期打磨與碰撞中,不會有石頭成為價值不菲的寶石呢?
教學不是忠實地傳遞和被動地接受,閱讀課堂上,教師要學會“留白藝術”。正如皮亞杰所說:“一切真理都是由學生發現獲得,或者由他們重新發現,知識由他們重建,而不是簡單地傳遞給他們。”新課程改革下的課堂應是學生與教師交流對話的場所,學生的交流表達才是教學過程流淌的音符,才會讓課堂充滿靈氣和激情。閱讀課堂中我們要營造對話交流的氛圍,放飛學生靈性的翅膀,讓課堂迸發出思維碰撞的火花,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才能成為靈動的樂章。
讓自己也做一塊石頭,去接受學生思維的撞擊吧!創設相擊的課堂,營造相擊的氛圍,讓我們都在相擊中產生靈光!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