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大班化”班級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能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足夠的關注和全面的發展,小班化教育應運而生,不僅為學生創設了表現自己,發展個性,全面成長的舞臺,還為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打開了更加廣闊的空間。通過小班化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嘗試,總結了幾點小班化教育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拋磚引玉。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班化教學;影響
小班化教學就是在縮減班級學生規模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實施過程、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改革,促進學生全面且個性發展的一種新的教學活動形式。小班化的教育一改傳統的教學模式,從真正的意義上實現了因材施教,差異教育,對小學語文教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一、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小班化教育將過去的一個班五、六十位學生,轉變成為一個班三十幾位學生,一方面教學空間得到了改善,教室空間格局得到了改變,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靈活地安排課桌排列方式。另一方面教學質量也得到了提高,以前人多嘈雜的不利因素被排除,教師對課堂的調控變得更加游刃有余。由于班級人數的減少,在語文課堂上,學生發言的機會增加了,無形中提高了課堂的互動頻率,不僅能夠突顯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參與語文教學,還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質量。
二、提高了師生的課堂滿意度
師生的課堂滿意度直接地表現出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在小班化的教育模式下,學生人數少了,教師就有了更多的精力、時間,更好地,更全面地去了解學生,考慮學生的需要,從而采用多種對于學生來說易于接受的,直觀生動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滿足每個學生的不同需要。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往往都比較愉快,輕松,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增強了他們的主體意識,對于課堂的教學也會表現出正面積極的情感和課堂滿意度。
三、適應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由于遺傳性差異,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生而有之。再加上后天培養,家庭條件,社會條件之間的不同,使得學生在行為習慣,學習能力,身體素質,心理、個性特點方面等都存在差異。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模式和目的單一,違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小班化教育的實施,可以讓教師從繁重的教學負擔中解脫出來,充分地利用一切機會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從而有意識,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多層次,多方位的個性培養,因材施教,差異教學,培養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鄭立達.小班化教育實踐研究初探[J].上海高教研究,1998(10).
(作者單位 吉林省敦化市第八小學)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