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勇學
摘 要:創新教育是根據創新原理,以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以及創新個性為主要目標的教育理論和方法,使學生在系統、牢固地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厚實的基礎。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教師素質能力結構的核心。
關鍵詞:語文教學;創新教育;審美教育;愉快學習
很多學生向我反映,語文課毫無新意,常常聽了就想睡覺。學生在課堂中處于被動旁觀的位置,不能主動積極地與老師配合,自覺地、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語文訓練的活動中。我陷入了深沉的思索中,如何才能在課堂上創新,使學生有所感有所得呢?
創新教育是根據創新原理,以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以及創新的個性為主要目標的教育理論和方法,使學生在系統、牢固地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可怎樣才能真正做到創新呢?下面簡單談一下自己的觀點。
一、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調動學生的創新積極性
許多學生向我傾訴,他們原來也很想舉手回答問題,但又怕答錯了老師批評,同學嘲笑。所以,只知道埋頭聽課。學生甚至說:這個老師真愛管閑事,學生上課不鬧不就好了嗎?師者,不就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嗎?可是上課不講話就是評價課堂效果的指標嗎?新課標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一個學生連上課回答老師的提問都不敢,那他還談什么與人交際呢?
老師當然是要傳授學生知識的。但更重要的是成為學生生活和精神上的導師,今天我們強調的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老師應當脫去神圣的外衣,走下講臺,使學生走上講壇,針對這一現狀,我在課堂上有意識地提一些簡單的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不管是否正確,先大加表揚,確立他們的自信心,然后再指出正誤,同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問不同學生不同難易的問題,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上課前要求學生可以把問題寫在小黑板上,讓大家在課堂上自己解決,教師進行指導。隨時捕捉學生的亮點,師與生的關系不再是教與受,而是變成了共同探討。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人格,平等地和學生研討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主動性、自覺性、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如春風拂面,古人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才能高效地實施教學計劃,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上想把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表達出來,得到老師、同學的肯定與贊賞,產生成功的快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二、課堂教學靈活多變,要迷住學生
在課堂中經常是老師盡情表演,學生袖手旁觀,這種教學方法只會誤人子弟,如何改變陳舊的教學結構,根據教材、教師自身的特長和學生不同層次的情況,靈活地設計能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環節,讓他們學得新鮮有趣,興致盎然呢?我是從這幾個方面入手的:
1.開展多媒體教學
很多文章如戲劇,寫景散文,光靠老師上課講述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在上李健吾先生的《雨中登泰山》時,許多學生從未到泰山去游玩過,沒有一點感性認識,于是我找了一盤泰山的風景錄像,讓學生先通過錄像對泰山有一個初步了解,伴隨著優美的音樂,學生跟隨著錄像里的導游痛快地游覽了五岳之首,自然教學中就省了不少力氣,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建立學習小組
在課堂上可以通過討論用集體智慧來解決問題。同時還經常展開小組之間的競賽,對一貫表現突出的小組進行嘉獎。如,給小組各成員給予“優”的獎勵,一單元累積是個優,平時成績可獲得相應的加分,同時對每學期表現突出的十名學生進行物質鼓勵。
3.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
在上課時用投影儀顯示出來,要求大家和我一起回答,因為有學習小組的積極表現,課堂氣氛越來越活躍,很多問題迎刃而解。學生也很容易接受了。
三、重視基礎知識,不要急躁冒進
萬丈高樓平地起。人的創新能力從哪里來呢?我想,首先得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創新是在舊知識基礎上的創新。一般來說,一個人的知識面越廣,知識越多,其創造性思維就越活躍,創造力就越強。因此,教師更應重視基礎知識的累計,如果學生連路都不會走,何談跑步呢?當然,如果教師沒有充實的教學內容、良好的教學組織能力和靈敏的教學機智及靈活的教學方法是無法成功地進行教學活動的。新課程強調基礎教育要滿足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改變過去片面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每一個學校,都要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相信,創新一定能給今天的教育帶來全新的變化。
|編輯 王團蘭